弦音逐梦,绽放国赛舞台 ——记泽龙孙彬妍同学斩获国奖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16 01:23:05 浏览量:1
弦音逐梦
绽放国赛舞台
聚光灯下,琵琶弦上的余韵尚未散尽,当 “2025 德润音才筑梦未来全国音乐总展演民乐组一等奖” 的名字与 “孙彬妍” 紧紧相连时,这位来自泽龙学校的高三女孩,指尖还带着琴弦的温度,眼中却已泛起明亮的光。那光里,有十二年琵琶路的坚守,有高三兼顾学业与特长的奔波,更有学校与老师一路相伴的温暖 —— 这是一场关于热爱与坚持的奔赴,更是泽龙学校 “以艺育人,以情润心” 教育理念的生动注脚。
PART1
一弦一柱,藏着十年的 “不放弃”
孙彬妍同学与琵琶的缘分,始于小学二年级。当稚嫩的指尖第一次触碰到温润的琴身,当清脆的弦音在耳边响起,一颗关于民乐的种子便在她心里扎了根。从那时起,无论是晨光熹微的清晨,还是星光点点的夜晚,琵琶成了她最亲密的伙伴。
这份缘分一直延续着,进入高中后,孙彬妍同学仍坚持学琵琶,走上了艺考之路。可随着进入高三,学业压力悄然袭来,一边是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一边是需要每日打磨的琵琶技艺,孙彬妍同学也曾陷入 “怕练琴耽误学习” 的焦虑。但她的老师为她制作了“碎片化学习计划”—— 午休前的十分钟用来背单词,晚自习后留出时间整理学习学科错题,将时间拆成细小的片段,让学业与专业特长在缝隙里共生。“特长和学业不是对立面,练琴的同时,也能提高学习效率。”老师的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她卸下了顾虑,在琴弦与书本间找到了平衡。
备赛的日子里,辛苦是常态。为了抠《山之舞》里的一个强弱对比细节,她能对着乐谱反复练习几十遍;为了让旋律里藏进更饱满的情感,她会跟着音乐老师的指导,用呼吸带动指尖的力度,让每一个音符都有了 “故事感”。长期的练习让她的手关节隐隐作痛,甚至需要通过针灸缓解,但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对于艺术生来说是很平常的事,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这份淡然的背后,是对琵琶深入骨髓的热爱,更是 “不放弃” 的信念在支撑。
PART2
亦师亦友,照亮逐梦的路
孙彬妍同学常说,她在泽龙的学琴日子里,离不开李云峰老师的 “一路护航”。在李老师眼里,这个内向却踏实的女孩,有着对音乐纯粹的执着 ——“她总喜欢一个人默默练琴,所以我会多关注她的状态,怕她把困惑憋在心里。”
还记得有一次,孙彬妍因某个指法迟迟突破不了瓶颈,又担心影响比赛状态,情绪低落到不想碰琴。李老师看出了她的低落,于是就拉着她像朋友一样谈心,鼓励她:“每一份坚持都会有回响,你现在的积累,都是未来的底气。” 话语温暖而有力量。
在泽龙,音乐老师的角色从来不止 “专业指导者”。 无论是学业上的困惑,还是生活里的小烦恼,孙彬妍同学都愿意跟李老师倾诉;而李老师也总会耐心倾听,帮她分析问题,让她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从不觉得孤单。李老师常说:“比起在家的时间,孩子们在校的时间更长,我不仅要教他们弹琴,更要做他们生活里的‘暖心人’,让他们的家长也觉得把孩子放在泽龙放心”。而在泽龙,不仅仅是李老师,而是每一位老师都如此,最大程度地给予学生关心,呵护孩子成长。
PART3
以艺育人,让成长不止于 “获奖
“在泽龙的这几年,我收获的不只是奖项,更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沉下心来的毅力。” 孙彬妍的这句话,道出了泽龙学校艺术教育的初心。
泽龙用完善的艺术教育体系为学子托底。宽敞明亮的琴房里,琵琶、古筝、钢琴、琵琶等乐器一应俱全;免费开设的一对一专业小课,省去了校外高额的培训费;搭建校内平台如 “五月飞歌”“艺体节”“元旦文艺汇演”以及积极对接校外省赛国赛等比赛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次上台锻炼的机会。让曾经怯场的她,渐渐能以平和自信的心态面对舞台 —— 能够站在全国展演的聚光灯下,依旧从容淡定,将《山之舞》的魅力尽情绽放。
泽龙学校始终遵循 “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的理念,助力学生学业发展。在泽龙,艺术生既要紧抓文化课,遵守与文化生相同的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同时,也要接受严格的专业考核 —— 视唱练耳、乐理、声乐与文化课按公式算出综合成绩,考核方式模拟艺考形式,让学生逐渐熟悉适应艺考。一分一档,老师再根据成绩一对一分析弱项,帮学生补齐短板。“我们深知,对于艺术生来说文化课与专业课同样重要,必须相辅相成,有一项不合格,就有可能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无法实现梦想。” 李老师说。
弦音未歇,梦想不止。孙彬妍的故事,是泽龙学校 “自信、拼搏、争先、成功” 的育人理念的真实写照,更是学校用艺术点亮学子成长之路的生动见证。在这里,每一份热爱都能找到生根的土壤,每一次坚持都能迎来回响;而未来,也必将有更多像孙彬妍一样的泽龙学子,带着学校赋予的底气与温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