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正义必胜》晚会成功的背后:舞美、视觉灯光、舞台机械设计与通信保障
发布时间:2025-09-16 09:07:04 浏览量:1
整理自 | 演艺科技传媒、摄像人网
9月3日晚,当《正义必胜》的旋律在人民大会堂奏响、“怒吼吧,黄河”的壮阔场景震撼全场,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文艺晚会,以“隆重而简朴,振奋且深沉”为总基调,深情唤醒了民族记忆。
晚会以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重要历史节点与场景为主线,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深刻主题,通过突破性的视觉艺术与舞美设计,将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美学有机融合。
据悉,本次演出共有二十余个节目,演职人员上千人,设备数量庞大。在视觉总监任冬生、舞美总设计金卅、周立新、王亚东,以及灯光总设计王琦、曲明等人的带队下,各团队紧密协作、精准配合,从舞台空间的创意构建、光影视效的精准表达,到机械装置的稳定支撑,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一批深耕行业的企业与创作者以匠心铸就史诗,用科技赋能艺术,使整场晚会整体氛围庄重而动人,主题直抵人心。
舞美设计:
以空间为笔,绘就流动的历史画卷
舞台是晚会的 “叙事载体”,如何让32米宽的人民大会堂舞台,承载起14年抗战的波澜壮阔?以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金卅、副教授王亚东为核心的舞美团队,用近半年的深耕与20余轮方案打磨,给出了震撼答案。
团队将 “历史厚重感” 与 “现代舞台功能性” 作为核心创意理念,构建了 “前—中—后” 三维立体舞台空间。舞台后方,长32米的巨型长城浮雕幕成为整个场景的精神图腾,分层照明设计让浮雕在不同篇章中呈现出或庄严肃穆、或雄浑激昂的视觉气质,宛如一幅流动的历史长卷。
为打破传统舞台的空间局限,团队创新引入800平米多形态LED冰屏系统与高精度推拉式阶梯平台:冰屏实现了历史影像与真人表演的 “虚实联动”,当抗战时期的珍贵画面与演员的情境演绎重叠,时空的界限悄然消融;而推拉式阶梯平台不仅能在30秒内完成场景切换,更集成了演员通道、灯光槽等多重功能,让 “九一八事变” 的悲愤、“百团大战” 的壮烈、“胜利时刻” 的欢腾,在无缝衔接的空间转换中自然流转。
“舞台本身就是推动剧情的‘重要角色’。” 王亚东强调。从意象化的长城符号,到动态变化的舞台结构,每一处设计都紧扣抗战历史叙事,用诗化的艺术语言传递 “正义必胜” 的精神内核,让观众在空间的流转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视觉与灯光:
光影为媒,打造沉浸式历史情境
如果说舞美是舞台的 “骨架”,那么视觉与灯光便是赋予其 “灵魂” 的关键。晚会视觉总监任冬生带领团队,以 “技术服务叙事” 为原则,将多媒体、投影、灯光等元素深度融合,打造出极具冲击力的沉浸式体验。
文艺晚会在人民大会堂庄严的万人大礼堂上演,这一场地舞台纵深15米,除去舞台背后的多面旗帜与屏幕占去的空间,全场可用纵深距离为13米,要在这样一个相对较浅的空间里营造出真实空间感和历史性,主创团队做了多种努力。
“我们使用了6条可移动的冰屏,4个可以左右移动的轨道平台,还有4个可以360度旋转并自由移动的小平台,一直延伸至观众席,与地面连接起来。”任冬生说,当舞台呈阶梯状向观众铺展开来,就形成了视觉纵深感。
为突破人民大会堂舞台纵深有限的物理限制,团队在三楼部署36台高流明投影仪,实现从表演区到观众席前区的全覆盖。
在《永远的番号》节目中,演员身着牛皮纸服装登场,投影仪将 “干涸大地” 的影像投射其上;一声炮响后,影像随演员的滚动逐渐变为 “血口与疮疤”,人体与影像的结合,让战争的残酷与先烈的牺牲具象化,直击人心。这种 “以人体为介质” 的视觉创新,正是技术与艺术深度耦合的典范。
“灯光不是简单的照明,而是与演员、剧情、音乐同频共振的‘表演者’。” 灯光总设计王琦表示,团队通过线性色温调节与多层次光效叠加,让每一束光都承载着历史情感,引导观众在光影交错中触摸那段岁月的温度。
灯光则成为渲染情绪、强化叙事的 “隐形画笔”。ACME 、彩熠科技与CKC鹏林照明等灯光品牌设备并肩作战,以精准的光效为历史场景注入灵魂。
ACME的高显指面光灯AECO 30 IP精准还原战场硝烟的灰暗色调,让 “浴血奋战” 的场景更具真实感;多头效果灯TB 5 IP以强劲光束勾勒演员轮廓,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营造出信仰的力量感;追光灯XA 2000FS则牢牢锁定核心表演,让 “女连长接枪”“战士挥旗” 等关键瞬间成为视觉焦点。
彩熠科技的300余台FINE 1700LH BSWF灯具更是 “全能选手”,集光束、染色、图案、切割于一体,在 “共同的黎明” 篇章中,通过线性色温调节实现冷暖色调的细腻过渡,从战争的凝重平滑切换至和平的温暖,引导观众情绪自然流转。100台CKC-Tourist M9(防水双显摇头切割1600)精准契合晚会节目叙事节奏,高显指白光极致还原舞台细节。
迪杰帕尔DJPOWER为此次文艺晚会提供了水雾机、烟机等专业特效设备,用特效科技讲述历史故事,为舞台增添情感深度与视觉震撼。专业特效设备与光影搭配,构建起严肃又充满力量感的舞台氛围,弥漫的烟雾在舞台地面缓缓流动,营造出战场硝烟效果。
而利亚德提供的近1500平方米LED屏幕以及提供了近40台高流明投影设备,成为视觉呈现的 “核心载体”。此次采用碳纤维材料的屏幕不仅满足舞台轻量化需求,“双电源 + 双信号” 的双重保障设计更实现 “零故障” 运行,将抗战历史影像、长城、黄河等意象化视觉符号清晰呈现;同时,利亚德为接待晚宴打造的近300平方米LED屏幕,也以庄重的视觉氛围呼应了盛典的严肃性。
炫酷的舞台视效为现场及全国观众带来了一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视觉震撼力的视听盛宴。
舞台机械:
匠心护航,筑牢史诗呈现的基石
所有精彩的视觉与舞美呈现,都离不开舞台机械的稳定支撑。佳合舞台团队作为核心演艺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方,以 “万无一失” 为标准,将技术严谨与情感温度融入每一处细节。
针对晚会 “快速场景切换” 与 “高可靠性” 的需求,佳合舞台团队创新采用轻量化设计方案,研发出可自由移动的轨道平台与360度旋转小平台。这些机械装置不仅负责演员与道具的调度,更与冰屏、灯光系统联动,在《正义永恒》篇章中,通过平台的升降与旋转,配合投影形成 “历史阶梯” 的意象,象征着中华民族在抗战中一步步走向胜利的艰辛历程。
从方案设计到现场调试,团队始终以 “毫米级” 精度把控细节,将对先烈的崇敬转化为精益求精的工艺,确保每一次平台移动、每一次装置升降都精准无误,为整场晚会的流畅呈现筑牢了坚实的机械基石。
同时,华汇音响提供的两张 DiGiCo Quantum 7 主扩调音台与 L-Acoustics K2 主扩扬声器,为晚会保驾护航,传递时代强音。
通信无死角:
打造舞台调度的“神经网络”
作为一场国家级文艺盛会,《正义必胜》背后是一场庞大而精密的协作。晚会制作环节复杂,参与工种繁多,协同调度要求极致精准。为保障舞台监督组指令畅通无阻、各技术工种协同无缝、舞台前后场联动高效,需建立一套高可靠性、高清晰度、无延时无线内部通信系统。
舞台总监李晓彬坦言,本次活动面临三大挑战:其一,规模空前,数十个部门、上千人同时作业,协调难度极高;其二,人民大会堂电磁环境复杂,上百台无线设备与安保系统并行,抗干扰能力至关重要;其三,调度实时性要求严苛,哪怕数秒延迟都可能导致舞美与演员动作错位。
为此,国产品牌猛玛(HOLLYLAND)为此次演出提供了最新的汇声CS-1000与野玛1000T通话系统,全国唯一可支持80路腰包、覆盖400万平方米的专业级通话产品,通过6台主站串联、2台主站级联,通信覆盖舞台区、台口、乐池及技术控台,实现无死角运行。
依托自研HAIT无线传输与自动跳频技术,猛玛通话在人民大会堂复杂电磁环境中稳定工作;猛玛采用ENC双麦降噪技术,针对舞台现场大音响、高声压级环境,即使在最大音量的乐曲演奏或特效声中,通话语音、指令依然清晰可辨;全局广播、紧急呼叫及分组私密沟通等功能,为舞台调度提供了高度灵活的支持。系统同时可与FM广播和无线对讲机联动,实现三重通信保障。
此外,从彩排到演出,设备每日高强度运行,猛玛通话主站采用“POE+V口电池”双供电,腰包电池满电续航超过15小时,覆盖整个装台、联排与演出时段,彻底消除了电量焦虑。
经过60天彩排与正式演出验证,100多个腰包和8台主站全程零故障。舞台总监李晓彬感慨:“上百个舞台Cue点,数十个工作组,通信几乎没有断联,正式演出完美零失误。”
凭借稳定性与精准度,猛玛无线内通成为晚会顺利进行的幕后核心,彰显国产高端舞美设备的专业实力。
从舞美空间的创意构建,到光影视效、声音的情感传递,再到舞台机械的稳定护航与通信无死角,《正义必胜》晚会的视觉与舞美呈现,是一场 “科技、艺术与情怀” 的三方共鸣。华汇音响、利亚德、迪杰帕尔、佳合舞台等企业以顶尖的产品与技术,晚会相关创作者以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家国情怀,共同将80年前的抗战历史,转化为可感、可知、可共情的艺术盛宴。
这场盛宴的背后,不仅是中国舞台技术与艺术创作实力的集中展现,更彰显了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的精神力量。当科技与艺术始终锚定民族记忆与时代精神,便能铸就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