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工商大学设计系毕业生到春晚舞台上那个为0.5秒动作反复调整衣袖摆动角度的男人,他的膝盖淤青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执念
发布时间:2025-09-16 05:54:12 浏览量:1
从重庆工商大学设计系毕业生到春晚舞台上那个为0.5秒动作反复调整衣袖摆动角度的男人,他的膝盖淤青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执念
凌晨三点,片场里只剩下几盏工作灯还亮着。
肖战站在镜子前,一遍遍地练着同一个眼神。这种场景,在他的职业生涯里出现过无数次。但回到2015年,那个坐在办公室里调色彩、改方案的设计师,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有这样的深夜。
《燃烧吧少年》选秀节目上的肖战,看起来跟其他练习生没什么区别。非科班出身,唱跳都不算突出。但有些东西,在镜头里是看不出来的。比如他对细节的执拗,比如他愿意为了一个动作花费的时间。
春晚排练《山河颂》那阵子,舞蹈演员们都记得他的“毛病”。0.5秒的动作精度,衣袖摆动的角度,甚至是呼吸的节拍——这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他能钻研一整夜。后空翻受伤了,胳膊上缠着绷带,照样每天加练两小时。
“有毛病吧。”有人这么说过。
但就是这种“毛病”,让《山河颂》成了当晚收视率的最高点。
拍《射雕英雄传》的时候更过分。沙漠里骑马,不用替身;打戏全程实拍,拒绝CG;为了演好郭靖,提前半年学蒙古语和射箭。膝盖磕得青一块紫一块,武术指导都看不下去了,劝他用点特效。他摇头。
“为什么?”
他想了想,“就是觉得不对。”
这话听起来很奇怪,但仔细想想,又好像能理解。有些人天生就是这样,明明可以走捷径,偏要选择最笨的方法。
2023年那场网络风波,很多人以为他完了。�铺天盖地的骂声,连路人都觉得这次真的翻不了身。但他只发了一条很短的微博:“专注生活,理性表达。”八个字,没有解释,没有辩护。
后来的事情证明,这八个字比任何长篇大论都管用。粉丝开始从网上的争吵中抽身,转向读书打卡、环保活动。那些原本剑拔弩张的对立,慢慢平息下来。
《光点·传承》这张专辑,制作人说他是个很奇怪的合作伙伴。别的明星都想着怎么迎合市场,他却跑去找苏州评弹的老师傅学唱腔,学陕北民歌的韵味。30%的收益捐给非遗保护,这在商业化的娱乐圈里,算得上异类。
“为什么要这么做?”记者问。
“就是觉得应该这样。”他还是这个回答。
拍《梦中的那片海》时,李沁被他的“强迫症”折磨得够呛。一场哭戏,已经过了的镜头,他要求重拍。道具摆放的位置,服装褶皱的程度,连背景里的一本书,他都要调整角度。
“你这样拍戏,会不会太累?”
“还好。”他说,然后继续调整那本书的位置。
戛纳电影节的那次发言,他用英语讲了四十分钟中国影视工业化的经验。台下坐着的都是业内大佬,他一点都不紧张。《电影手册》后来写道:“很难想象这个年轻的亚洲演员,对电影工业有如此深入的理解。”
故宫的那套文创日历,1分钟就卖光了。设计师后来透露,肖战对颜色的敏感程度,超过很多科班出身的设计师。“他还是那个重庆工商大学设计系的学生。”设计师这样说。
青年导演计划的资助,他一直要求匿名。提供资金,帮忙联系器材和场地,但绝不署名。直到项目方在获奖感言里提到,外界才知道这件事。
记者问他为什么要这么低调。
他想了很久,“就是不想张扬吧。”
从设计师到演员,从选秀节目到春晚舞台,从网络争议到国际认可。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每个转弯处都有人质疑,有人嘲笑。但他好像从来不在意这些声音。
那些凌晨三点的练习,那些膝盖上的淤青,那些没有署名的捐助。这些事情串起来,构成了一个人的轮廓。
这个轮廓清晰吗?也许不够清晰。但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效率和回报的时代里,还有人愿意为了0.5秒的精度反复调整,还有人认为“就是觉得应该这样”,这本身就很难得。
有些执念,外人永远理解不了。但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坚持,让一个普通的设计师,变成了现在的肖战。
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可能很简单,也可能很复杂。但这重要吗?
重要的是,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还有人保持着这种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