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出来的老年痴呆!医生建议:中老年人千万不要做这些事!
发布时间:2025-09-17 12:42:00 浏览量:1
“老张,楼下广场舞新教了队形,下来学学呗?”李姐的声音飘进窗,张阿姨却窝在沙发里摆手:“不去啦,坐着看电视多舒服,动着累!”
这是她本月第五次拒出门——自去年退休,张阿姨彻底开启 “懒人模式”:早上不起床,早餐啃面包,白天要么躺平刷手机,要么久坐看电视,买菜靠儿子代劳,翻书看报都觉得费脑子。
半年后,意外来了。
张阿姨在自家小区迷路,急得直哭:“我记得家在 3 号楼,怎么找不着了?”
保安帮忙联系上她儿子,送到医院后,神经内科王教授的话让一家人慌了神:“老人家是轻度认知障碍,再发展可能成老年痴呆!你们平时是不是特别‘懒’?这病,很多时候是‘懒’出来的!”
一、“脑子越懒越笨”,不是玩笑是事实!
“王教授,懒怎么会懒出老年痴呆?” 张阿姨儿子忍不住问。
王教授拿出数据:“世界卫生组织显示,全球每 3 秒就有 1 人确诊认知障碍,长期脑力活动不足的中老年人,患病风险比常动脑的人高 67% 。大脑就像机器,越用越灵,长期不用就生锈。”
他指着检查报告:“阿姨大脑颞叶已轻微萎缩,这和她长期不思考、不学习直接相关。很多中老年人觉得退休该‘享清福’,可大脑一旦‘闲置’,神经细胞会减少,记忆力、认知力跟着降,时间长了就易引发老年痴呆。”
张阿姨满脸懊悔:“我还以为退休不用操心,刷手机看电视多好,没想到这么危险!”
王教授补充:“不光不思考,连记账、记电话号码都懒得做,全靠手机提醒,大脑记忆功能会退化。古人说‘用进废退’,大脑也一样,越用越灵光,越懒越迟钝。”
二、“身体越懒越废”,久坐不动是 “隐形杀手”!
除了脑力“懒”,身体“懒”也是重要诱因。
张阿姨儿子说:“我妈退休后很少出门,最多在阳台站会儿,连楼都懒得下。”
王教授点头:“这就是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显示,每天久坐超 8 小时的中老年人,患老年痴呆风险比每天运动 1 小时的人高 45% 。久坐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受损,进而影响认知功能。”
他举了个例子:“之前接诊过位老人,和阿姨情况像,退休后几乎不动,后来不仅记忆下降,走路都难,检查发现大脑明显萎缩。后来他每天散步、打太极,半年后复查,认知功能明显改善。”
“那我现在运动还来得及吗?”张阿姨急切问。
王教授笑答:“当然!中老年人运动不用剧烈,散步、太极、广场舞都行,关键要坚持。每天运动 30 分钟到 1 小时,能促循环、给大脑供氧,还能刺激神经细胞,延缓衰老 —— 运动就是大脑最好的‘充电器’。”
三、“社交越懒越孤”,孤独寂寞加速大脑退化!
社交“懒”也易引发老年痴呆。
张阿姨说:“和人打交道麻烦,平时除了家人,很少联系朋友。”王教授摇头:“这可不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现,长期孤独的中老年人,患病风险比社交活跃的人高 2 倍。社交能让大脑接受新刺激,比如和朋友聊天、参加社区活动,既能锻炼语言和思维能力,还能减少孤独感对大脑的伤害。”
“很多老人觉得年纪大不用交朋友,可孤独感会让大脑分泌有害物质,损伤神经细胞,加速退化。就像阿姨之前拒广场舞、拒聚会,长期下来心情差,大脑也没刺激,认知功能自然降。”
张阿姨恍然大悟:“原来我觉得麻烦的事,都是保护大脑的‘法宝’!以后我一定多出门聊天、参加活动。”
王教授欣慰:“这就对了!社交不是‘麻烦事’,是预防老年痴呆的‘良药’,交流时大脑要思考、回应,既是脑力锻炼,还能让人开心,一举两得。”
这些“懒习惯”,中老年人千万要戒掉!
经这次就医,张阿姨终于懂了 “懒” 的风险。王教授也给出建议,这些 “懒习惯” 必须戒:
第一,戒“懒得动脑”。多读书、下棋,甚至学新技能,比如用手机拍照、学做饭,让大脑保持活跃。
第二,戒“懒得动身体”。别总窝家,每天出门散步、运动,哪怕小区走几圈,也能给大脑 “供氧”,延缓衰老。
第三,戒“懒得社交”。多联系朋友,参加社区活动、老年大学,别陷入孤独,让社交成大脑 “润滑剂”。
现在张阿姨每天早起散步,下午去老年大学学书法,晚上跳广场舞,笑着说:“脑子越来越清,身体也有劲,再也不怕得老年痴呆了!”
不过,预防老年痴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戒 “懒习惯”,饮食、睡眠也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