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龙岗藏了个“非遗派对”!百年围屋+潮流玩法,速戳→

发布时间:2025-09-17 15:12:50  浏览量:1

婉转空灵的箫声在200余岁的龙岗鹤湖新居悠然响起,一场关于非遗的奇遇在9月7日下午开启。当天骤晴骤雨,却丝毫未减观众热情,现场座无虚席。 箫声、麒麟、诗歌,融合着书香、茶果香、剪纸香,为古老的鹤湖新居注入了青春时尚的气息,全场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这里既有指尖流淌的书画艺术,也有香气四溢的客家茶果,更有市民朋友踊跃参与的打卡体验。 作为岭南文化重要的承载地,龙岗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风物景观。本次活动由龙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区作家协会、客家民俗博物馆承办,区文化馆、区非遗保护中心、区民协等单位协办,并获区文明办支持,通过“创作分享+非遗展示+非遗市集+互动体验”的形式,打造“有意思、趣龙岗”文化品牌,让非遗从历史中走来,融入现代生活。

古韵新居聚非遗:箫声、故事与书香共绘文化图景

活动在龙俊青的箫独奏《一瓣心香》和《云门夜雨》中拉开帷幕。 悠扬的曲调仿佛带着观众穿越时空,在鹤湖新居的古韵建筑中营造出一个安静而充满禅意的世界。箫声渐歇,掌声四起,人们真切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龙俊青的箫独奏。

《龙岗非遗·风物卷》赠书仪式成为活动的首个亮点。这本凝聚了龙岗文化记忆的书籍被赠予客家民俗博物馆、龙岗街道、龙岗中学及龙城五联朱古石麒麟馆的代表。赠书不仅是对文化传承机构的有力支持,更是对龙岗文化记忆的珍视与传承。 现场市民还踊跃领取了《龙岗文艺》《诗意·园山》等书刊,满携书香,尽兴而归。

《龙岗非遗·风物卷》赠书仪式。

非遗创作故事分享迎来全场高潮。五位不同领域的非遗传承人和研究者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和感悟。手指书画艺术家王和平以“十指丹青绘春秋”为主题,讲述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从蓉城到鹏城的艺术启蒙,再到指间技艺的现代突围,让观众看到了非遗艺术在当代的创新与活力。

非遗创作故事分享迎来全场高潮。

文物专家彭全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龙岗广府、客家等历史文化和围屋的文化价值,从岭南客家围的概况到深圳客家围的渊源与兴衰,再到客家围的意义,让观众对龙岗的客家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活动现场。

知名作家马虹玫生动分享了《武韵流芳白眉拳》的采访故事,讲述了非遗传承人李汉明几十年如一日传拳授艺的感人事迹。“在那棵大榕树拐进去的尽头,有一座不太起眼的院落”,马老师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将观众带入了白眉拳的传承基地,也带入了传承人的日常生活。

活动现场。

麒麟舞传承人刘石养和刘福钦精彩阐释了麒麟舞的文化内涵。作为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和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非遗项目——五联朱古石麒麟舞表达了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展现出浓厚的客家民间传统文化魅力。81岁高龄的刘石养现场即兴表演了一段“摆头”架势,其威猛矫健的身段令现场观众热血沸腾,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最后,观众纷纷上前抚摸麒麟,或举起麒麟头“有模有样”地舞动一番,祈祷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场气氛热烈空前,将活动推向最高潮。

市集互动焕活力:让非遗从历史走进市民日常

故事分享结束后,非遗市集迎来了热闹的体验人群。剪纸剪偶、客家茶果制作、箫制作工艺、手指书画展示等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市民。大家不仅近距离观赏非遗技艺,更亲手尝试体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完成打卡体验的市民纷纷与这些非遗传承大师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周日下午。

市民近距离观赏非遗技艺。

“非遗不是老古董,而是我们身边活色生香的日常。”活动最后,主持人道出了本次活动的真正意义。非遗保护不仅是保存历史记忆,更是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客家茶果制作。

鹤湖新居作为客家文化的物质载体,与非遗技艺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龙岗区丰富的文化图景。本次活动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增强了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未来,龙岗区还将继续推出更多趣味盎然的文化活动,让非遗文化继续绽放光彩,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赵薇

编辑:刘芳菲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