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图心语第202期| 旋转的抉择
发布时间:2025-09-19 16:30:45 浏览量:1
旋转的抉择
园南小学 刘莹
周六上午,李女士牵着女儿的手站在少年宫门口,手里握着的课程介绍单,一张是绘画班的,因为女儿对画画一直很感兴趣,昨天还对着画册饶有趣味地涂满了整页;另一张是钢琴班的,因为丈夫觉得 “学乐器能培养气质”。当她正要问女儿决定要报哪个班的时候,女儿突然拽着她的衣角指向舞蹈室,只见玻璃门后孩子们踮着脚尖转圈,此时女儿的眼睛亮得像星星。
李女士此时犯了难:报舞蹈怕孩子三分钟热度,选绘画又担心错过她当下的兴趣,报钢琴更是要占用周末大半时间。看着其他家长匆匆带孩子赶往下一个班,她更纠结了——到底该选孩子喜欢的,还是“对她好”的?
相信作为家长的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难题,究竟应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
李女士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邻居王太太带着儿子匆匆走过,“我们刚上完英语班,现在赶去围棋课。你家小雨报了什么?”这话让李女士更焦虑了,她勉强地笑了笑说:“还在看呢。”
看着其他家长匆匆带孩子赶往下一个班,李女士心中感到一阵阵的焦虑袭来。
到底该选孩子喜欢的,还是“对她好”的?这个选择似乎关乎孩子的未来,沉重得让她喘不过气。
这时,舞蹈老师走出来邀请他们进去参观。李女士牵着小雨走进舞蹈室,看到墙上贴着一句话:“让孩子身体的节奏引领他们认识自己。”
“让孩子试试吧?”舞蹈老师微笑着说,“我们第一节免费体验。”小雨听了迅速换上老师准备的临时舞鞋,跟着其他孩子站好。只见音乐响起,老师教了一个简单的摆手和转圈动作。大多数孩子手忙脚乱,要么摔倒,要么方向搞错。小雨却意外地跟上了节奏,虽然笨拙,但每个动作都尽力做到位,眼神里全是专注和快乐。
下课后,小雨跑过来,小脸红扑扑的,对着妈妈说:“妈妈,跳舞好开心!像在飞一样!”看着女儿前所未有的兴奋模样,李女士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她曾经多么喜欢书法,但父母认为“学英语更有用”,硬是给她报了英语班。那些周六上午,她坐在教室里背单词,眼睛却总往窗外瞟,想象着墨香在纸上晕开的感觉。
看着孩子脸上洋溢着的喜悦,李女士心里一动,立即向舞蹈老师询问:“老师,您好,请问能不能先报一学期?我想让孩子试试。”
“当然可以。”老师笑道,“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先体验一段时间。”
回家的路上,小雨一直叽叽喳喳说着跳舞多好玩,甚至在人行道上尝试着新学的舞步。李女士看着女儿欢快的身影,突然明白了什么。
晚饭时,丈夫问起报班的事。李女士深吸一口气:“我给小雨报了舞蹈班,先试一学期。”
“舞蹈?不是说好钢琴或绘画吗?”丈夫有些惊讶。“我今天看到了小雨跳舞时的样子,那种投入和快乐是伪装不出来的。”李女士平静地说,“我们可以下学期再根据她的兴趣调整。也许她会继续喜欢,也许不会。但至少我们给了她尝试的机会。”
显然李女士最终做了决定。因为她明白了,最好的选择不是替孩子决定什么“对她好”,而是给她空间去探索,让她在体验中发现自己的热爱。
毕竟,童年的兴趣不是为了简历上的亮点,而是为生命点燃内心的火焰。
从上面的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启示,在面临如何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困难选择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1.观察真实兴趣:在孩子面对各种选择时,注意观察他们自然流露的兴奋和专注,那往往是真正兴趣的指示牌。
2.允许试错:选择可以短期试学的课程,给孩子体验的机会,而不是直接承诺长期投入。一学期的尝试既不会造成太大负担,也能足够判断孩子是否真正喜欢。
3.平衡选择:不必在众多选项中只择其一。可以轮流尝试不同兴趣班,这学期学舞蹈,下学期尝试绘画,让孩子在体验中发现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
4. 放下焦虑:不必跟随其他家长的脚步盲目报班。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发展节奏和兴趣方向,尊重这种差异性比填满日程更重要。
5. 家庭共识:与配偶沟通教育理念,解释让孩子探索兴趣的重要性,达成共识而非独断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