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肴赵晗,永远跳舞的人
发布时间:2025-09-19 22:55:06 浏览量:2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
作者 |钟艺璇
编辑 |乔芊
今日,云海肴发布一则讣告,创始人赵晗因突发心梗已于昨日去世,享年40岁。
云海肴是一家连锁云南菜品牌,2009年,创始人赵晗与好友朱海琴在北京开了第一家云海肴。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 2025 年 7 月,云海肴在国内 29 座城市拥有 143 家门店,海外新加坡门店5家,也是中国云南菜品牌连锁化代表品牌之一。
赵晗骤然去世后,众多知名餐饮品牌创始人在朋友圈发布悼念和告别,一位创始人告诉36氪,“(赵晗)人不错,典型云南创业者,实在勤奋。”
这位创始人的经历从一段对云南菜的执念开始,为了这个执念,他经历过抉择、低谷和漫长的试验。如今,赵晗的朋友圈背景是一张尼采头像,和一句尼采的经典语录——“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这也成为赵晗人生最好的注解。
“我的创业史,就是让云南菜走出云南的历程。”在公开场合,赵晗曾多次提到这句话。
他是云南人,200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后,远赴北京求学。从大二开始,身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戴眼镜的瘦小伙,“满脑子就想开一家云南菜餐厅”,执念颇深。
起初人们以为这是一句痴话,赵晗自己也说,“没人相信我”。直到2008年,他在人大读研究生时,遇见了准备创业的朱海琴,两人一拍即合,加上另两位合伙人,在后海边开了第一家云海肴。
云海肴的名字也由此而来。“云”是云南菜,海意味着“后海”,肴则有“佳肴”的寓意。
第一次创业,年轻人拥有无限的热忱,当时四个合伙人里,有两位都是云南人,加上赵晗对“云南味”要求颇高,首店的厨师和服务员,甚至都是从云南请来。
四人也各司其职,赵晗作为牵头人,负责所有业务统筹,好友朱海琴在企业做过管理,了解门店模型,堂哥吕志韬会调鸡尾酒,同学户峰阳从事软件开发,还能做出一手美味的云南小锅米线——直到今天,小锅米线仍旧是云海肴的招牌菜之一。
只是后海从不缺创业故事,十余年来,太多人将理想投入后海,却不见声响。这几个一腔热血开餐厅的年轻人也不例外。餐厅开业时,北京的初冬来了,大雪簌簌地下,后海的水流也停止了波动,“人流量很少,从开业到年关,店里很少有人光顾,平均每天亏损高达五六千元”,赵晗在后来的讲述中回忆。
年后,年轻人们做了彼时人生最重要的决定,顶着亏损,再开一家分店。他们将首店不利的原因,认定是选址问题,或许“胡同里的小众滇菜馆”并不适合云海肴,又或许他们应该走到购物中心去。
但一个念头从未动摇过,他们始终坚信,云南菜这个方向没有错。赵晗还是那个执着的赵晗。 “一定要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流完最后一滴血,一条道走到黑,绝对不允许半途而废。”他说。
第二家云海肴,很快开在中关村欧美汇购物中心。从人大毕业,赵晗对中关村有感情,他专门为中关村门店设计了广告标语,“北漂云南菜,漂回中关村”。一个千里迢迢从云南“漂”在北京的年轻人,总存着一股劲,要将自己的家乡菜扎根在北京。
踩中了消费升级和地方菜兴起趋势,以及那个年代,正逢线下Shopping Mall为了流量开始向餐饮伸出橄榄枝,云海肴的思路也逐渐清晰——以购物中心为核心场景,做“让大众都能接受的高品质云南菜”。
自此,顺应商业地产扩张大潮,和彼时的西贝、外婆家、绿茶等品牌一样,云海肴迅速连锁化扩张,也成为中国云南菜品牌连锁化的代表品牌之一。
2014年,继红杉资本和聚霖资本联合投资后,云海肴门店继续加速,2019年,云海肴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开出超过100家直营连锁餐厅。这也是云海肴成立至今唯一一轮融资,它甚至并未参与2021年的中餐融资热。
伴随门店加速,赵晗在公众面前的露出越来越少。2020年疫情,云海肴门店销售额遭到重创,赵晗在朋友圈写下感慨,“下雪的时候不冷,化雪的时候更冷”。当时云海肴最出名的一条新闻是,门店暂停营业期间,超400位云海肴员工去盒马“上班”,由盒马支付相应劳务报酬,以维持云海肴员工正常生活,一度引发数个餐饮品牌学习。
一位消费者在听闻赵晗去世时,说了这样一段话,“2020年初北京几乎无法堂食那阵儿,家附近的云海肴和荣小馆坚挺做过短暂的堂食,救过我的命。”
截至2025年7月,云海肴已在国内29座城市开设了143家门店,新加坡5家门店。这个门店数相比2019年过百店的成绩而言,增速缓慢。直到今天,云海肴必须面对品牌老化、扩张带来的供应链风险等问题。
不同于火锅和川菜,因食材供给、制作工艺的标准化难度更高,以云南菜、江浙菜为代表的特色菜一直难以大规模连锁化,除非愿意走向融合菜。
门店超过140家后,云海肴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开始频出,近几年门店多次爆出食材储存不当等食品安全问题。2024年,云海肴在新加坡为字节跳动提供餐饮服务时,因菜品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超标,而导致100多名字节跳动员工集体食物中毒。这是云海肴成立以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严重影响了云海肴的国际化进程。
而在今天,以云南、贵州特色为代表的新“山野风”重新吹到了餐饮品牌中,茶饮行业有上山喝茶、去茶山等代表性品牌,至于云南菜餐厅,以云贵Bistro餐厅为代表的精致云南菜崛起,开始成为创新云南菜的代表分支,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云海肴此类传统云贵菜系。
但某种意义上,云海肴是具备前瞻性的——毕竟云贵风的可行性已经在今天被反复验证。在赵晗的执念下,它将云南菜带到了全国,甚至是许多消费者对云南菜的最早启蒙。更重要的是,直到今天,云海肴都是为数不多将云南菜成功连锁化的品牌。
一位创业者曾在线下和赵晗打过交道,形容赵晗,“性格温润,有礼貌又没有距离感,是非常儒雅的创业者。”
但事实上,和朋友圈背景的尼采相似,赵晗内心却是一个有些“疯”的人。
十余年过去,再追溯这段经历的细节,会发现赵晗的所有决策,几乎都像个“疯子”。他太敢投入,也太敢下赌注——决定创业前,距离赵晗硕士毕业只差一年,要全力投入创业,学业就无法兼顾,这个年轻人最终没有拿到人大硕士毕业证书,只是结业了事。又比如,创业的原始资金里,有30万是父母辛苦给赵晗攒下的买房钱。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赵晗承认了自己确实离经叛道,他说,自己在大二从历史转到国学,国学的一些观念影响了他的人生,“国学里面说‘无用之用’,它并不是具体讲知识,更多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价值观和行为处事的原则,后来对我的人生道路选择都起了指引作用,那就是不按规矩来。”
赵晗去世后,跳海酒馆创始人梁优在朋友圈悼念赵晗,他们一样在后海创过业,一样在中关村上过学,甚至一样中途放弃过学业,毅然创业。
他这样写道——
“本来还约着回昆明再一起喝酒,上次分别的时候,我给你弹了一首陈升的《20岁的眼泪》,说是迟来的40岁生日祝福,那天月亮很亮,我家露台的银杏果结得正旺,没想到竟然是永别。感谢你带我看过的世界,你是一位好兄长、好前辈,我们也都在好多个夜晚讨论过彼此的理想、分担过彼此的痛苦。我们都在北京相似的大学念过书,都在后海创业起家,走在线下餐饮和酒馆的道路上,都在北京待了十五年之后选择离开,很难不物伤其类。相信你对死亡是不惧怕的,因为我们讨论过很多次,来世的冬樱花树下,我再给你弹琴唱歌。晗哥,晗哥,走好,走好。”
头图来源:电影《雨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