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演项目从竞赛舞台直抵产业一线,第七届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竞赛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9-20 09:44:32 浏览量:3
摘要:路演项目从竞赛舞台直抵产业一线,第七届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竞赛圆满收官。一款基于玻色量子自研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一款基于自研小模型的AI健康智能体、一款气象智能体……云集了这些项目的并非是科技盛会,而是由浦东新区总工会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2025年“智链未来 才聚浦东”第七届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竞赛决赛现场。9月19日决赛当天,30个项目现场进行路演,在来自高校、行业协会、创投机构等专家的评审下,这些项目不仅将获得名次,优秀的项目还能获得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从而走出竞赛舞台,直抵产业一线。
当前,上海正全力打造国际数字之都,浦东作为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区,肩负着建设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战略使命。作为浦东新区一项传统竞赛项目,七年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竞赛已成为浦东汇聚创新要素、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转型的重要平台。今年,竞赛首次构建“个人赛道+项目赛道”双轮驱动格局,吸引了大量职工和团队参赛。特别是在项目赛道,吸引了超过200支创新团队、500余名选手、170余家企业踊跃参赛。最终,30个项目脱颖而出,进入最终的总决赛路演环节。
来自联仁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架构师王晗,在现场路演环节展示了其团队的项目智能医药数据研究平台。该项目成立半年多来,聚焦于为药企提供真实的数据反馈,这次比赛是该项目的首次“亮相”。“我们是一家成长于浦东的企业,浦东有很多医药相关的企业,这对我们项目是很重要的资源。这次参加工会组织的比赛,是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其他企业了解到我们的项目。”
王晗所说的“学习”机会,来源于由高校、行业协会、创投机构等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团。他们不仅会现场提问、给出建议,还承担了一项重要职能——打通“创新—转化—应用”全链条,助力优质项目来到浦东,落地浦东。今年,浦东新区总工会联合链主企业分享前沿实践、开辟政策与资本绿色通道、推动“赛证融合”认证机制,让创新成果走出赛场、服务产业。目前,所有入围项目均纳入浦东国有资本投融资储备库,为项目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支撑,切实推动创新价值向产业价值、经济价值转化。这些优质的扶持政策,吸引了不少外区甚至外省市的项目参赛。就在去年,往届获奖单位蓝象智联已在浦东注册成立子公司,进一步深化本地化布局。来自北京的创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伶俐告诉记者,上海是中国人工智能的高地,举办这项竞赛体现了上海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视。在为期2个月的时间里,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取得了最后的成绩。“作为一家打通AI和能源的企业,上海是人工智能高地,我们也希望能够来到上海。”同样来自于北京的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态合作经理黄雅轩表示,公司本次的参赛项目聚焦赋能生物制药领域,浦东作为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的高地,获得竞赛的荣誉对于企业是一份很高的认可,如有机会希望能够来到上海浦东发展。
“未来我们希望覆盖的领域更加丰富,在新技术新领域上有新的开拓。”基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项目最终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谈及未来的规划,该公司CEO丁富斌充满期待。他坦言,浦东是一片人才密度很高的热土,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健发展的机会。“来自政府部门的各项支持也帮助我们成功在浦东站稳脚跟。”今年,项目产生了48个奖项,涵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优胜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锋奖等奖项。
本届竞赛由浦东新区总工会、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浦东新区教育局、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浦东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科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科创集团有限公司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竞赛期间,浦东新区总工会坚持“以赛促训、以训强能”,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成长需要,打造多元化培训体系,如线上培养、校园、主题培训等多个场景。全年培训覆盖超500人次,有效提升了参赛者的专业能力,为产业输送了大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新区总工会表示,未来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群众优势,持续优化竞赛机制,拓展应用场景,掀起“人工智能+职工创新”的新热潮,为浦东打造现代化引领区贡献工会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