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风共舞已上线,双台风锁定我国,特大暴雨即将开启!
发布时间:2025-09-20 00:55:59 浏览量:2
近期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台风活动进入活跃期,“三台风共舞”的格局逐步形成,尽管台风命名过程中因三者生成状态相近存在短暂不确定性,但目前气象部门已明确,今年第17号台风“米娜”、第18号台风“桦加沙”及第19号台风“浣熊”均已生成,且后续对我国的影响已进入关键监测期。
从前期监测来看,这三个台风的生成节奏紧凑,初期由于它们的发展状态、强度等级相近,日本气象厅在命名排序上需要进一步观测确认,但相较于命名顺序,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对我国的实际影响——随着台风系统逐步逼近,我国华南、华东及长江中下游等多个区域将陆续面临风雨考验,同时,一个潜在的超强台风胚胎正蓄势待发,尽管其路径仍存在较大争议,却已成为当前气象预警的重点关注对象。
首个台风锁定广东,19日登陆携暴雨来袭
在已生成的台风中,距离我国最近的台风路径已基本明确。尽管该台风初期路径调整幅度较大,但经过多轮气象数据更新后,各大主流数值预报模式(如EC、GFS)的预测结果已趋于一致:该台风将在南海海域完成强度增强,不过巅峰强度较此前预测有所下滑,预计最大风力可达10级(风速约28m/s),随后将直接奔向我国广东中东部沿海,并大概率以巅峰强度于19日登陆。
需要注意的是,“台风强度不大”不等于“影响微弱”,其带来的风雨影响仍需高度警惕。此前部分预报中“广东沿海描边”的路径已被排除,意味着台风将直接影响广东沿海核心区域,除了持续大风可能对海上航运、沿海设施造成冲击外,暴雨、大暴雨天气将成为主要影响形式。根据我国气象部门预测,广东、福建等地部分区域累计降雨量可达100-200毫米,局部甚至可能突破250毫米,需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山洪及地质灾害。
与此同时,该台风还将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形成“联动效应”。在台风外围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降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除华南沿海外,长江中下游区域(如江西、湖南等地)也将迎来降温与降雨天气,预计该区域累计降雨量在10-25毫米,部分地区可能伴随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需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双台风胚胎暗藏变数,超强台风或冲击我国,除了即将登陆广东的台风,两个台风胚胎(90W、91W)的发展同样牵动人心,其中90W台风胚胎的强度潜力与影响概率较高。从目前我国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来看,90W胚胎已呈现明显的发展趋势,尽管其路径尚未完全稳定,但大概率会向我国方向靠近,未来可能发展为新的台风并对我国东南沿海造成影响,需持续关注其强度变化与路径调整。
而91W台风胚胎的发展则更为复杂,不同数值预报模式给出的预测差异较大:日本气象厅及GFS模式支持其后期“转弯北上”,大概率不会直接影响我国;但EC模式则预测其将以“横切路线”移动,且强度可能快速爆发,气压最低或降至952hPa(相当于强台风级别),并向我国东部沿海靠近。不过,由于91W胚胎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短期对我国暂无直接影响,仅存在“先于其他系统被命名”的可能性,气象部门将持续跟踪其动态。
当前最受关注的,是位于菲律宾东部海域的台风胚胎——该胚胎被各大数值预报模式一致看好,具备发展为2025年首个超强台风的潜力。EC模式最新预测显示,该胚胎将沿巴士海峡偏西方向移动,在24日前后达到947hPa的低气压(对应超强台风强度),随后可能在广东西部或海南岛北部登陆,最终进入北部湾并向越南方向移动;而GFS模式的预测则出现显著调整,从初期“直奔广东东部”转为“路径偏西”,预计该胚胎19日前后生成台风后,将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在巴士海峡附近达到944hPa的低气压(同样具备超强台风潜力),随后在24日左右于珠三角区域登陆。
尽管两大主流模式对该超强台风胚胎的登陆点预测存在差异,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强度强、影响范围广,一旦登陆将对我国华南沿海造成严重风雨影响,目前路径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后续仍需密切关注气象预警,提前做好防汛、防风准备。此外,GFS模式还预测后期西北太平洋将有两个新的台风活动,但由于距离过远,参考价值有限,气象部门将根据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副高是决定台风路径的关键因素)及时更新预报。
权威预警已发布,多区域需做好风雨防范
针对近期台风活动,我国气象部门已发布权威预警:第17号台风的风雨影响已逐步显现,在19日前将持续影响我国华南沿海,暴雨、大暴雨天气将集中出现;同时,未来还将有两个台风或热带低压生成,其中1个台风大概率于23-25日影响南海北部海域及华南沿海,届时华南地区将再次面临风雨考验。
从中期雨水预报图来看,此次台风带来的降雨呈现“全方位覆盖”特征,华南、华东南部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区域累计降雨量可达100-200毫米,局部超过250毫米,需重点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及山体滑坡等灾害。此外,台风影响期间,沿海地区风力较强,海上作业船只需及时回港避风,沿海景区、养殖场等需提前加固设施,确保人员安全。
目前,“三台风共舞”的格局仍在持续演变,超强台风胚胎的路径争议尚未平息,气象部门将持续更新监测数据与预报信息,建议公众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台风预警与防御指南,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最大程度降低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