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0—100岁的称谓,带你看看中国古时年龄段的雅称有多美
发布时间:2025-09-20 06:40:49 浏览量:1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你知道吗,在中文里面,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从出生到百岁,都有独特而富有诗意的称谓。
今天尝试整理了一下人的一生,从零到一百岁,不同阶段的雅称与深意。
出生的时候叫初度或赤子
赤子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因新生儿皮肤呈红色而得名。《道德经》里面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意思是人的最高境界,应如婴儿般纯粹,即使筋骨柔弱,小手却能紧握呈拳头。
而初度,指婴儿出生之日或始生之时。
古人习惯过虚岁,多少岁的生日可以用多少初度来表达,比如20岁生日相当于21岁初度。
屈原《离骚》里面有“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意思是他的名字,是父亲认真分析过他出生的时间之后,寄以厚望而赐予他的。
出生的第三天,叫做汤饼之期
这一天,父母会为孩子置办“汤饼宴”。“汤饼“”即如今的面片汤,刘禹锡在赠后辈张盥的诗中写道:“尔生始悬壶,我作坐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天麒麟。今成一丈夫,坎坷愁风尘。”意思是:你出生时我曾为你庆贺,转眼你已长大成人。
未满一岁,称为襁褓
原指包裹婴儿用的布带和小被子,后泛指尚在怀抱中的婴孩。
百天之时,称为百晬;
周岁之时,称为周晬。
2到3岁,称为孩提。
正是开始学语、学步的时期。“孩“古字为“咳”,模拟小儿笑声;“提”的意思是抱,指被大人搀抱的样子,后来一词的所指渐宽,有时十几岁的孩子也可以称作“孩提”。
三四岁到八九岁,称为垂髫
这时的孩子头发自然下垂,尚未束发。
而从八、九岁到十三、四岁,则称为「总角」——因将头发分束成两角而得名。《诗经·氓》中那句“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说的正是年少之时天真无邪的情谊。
女孩七岁、男孩八岁,称为「龆龀之年」。
“龆”“龀”皆指换牙。古语有云:“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十岁,称为「幼学之年」。
从此开启读书识字的旅程,世界的大门缓缓向你打开。
女子十三岁,称「豆蔻年华」;十五岁,为「及笄之年」。
“豆蔻”喻指少女如花初绽、含苞待放。杜牧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女子十五岁成年,可行“笄礼”——“笄”为束发之簪,故称“及笄之年”。
男子十三至十五岁,为「舞勺之年」;
十五至二十岁,为「舞象之年」。
出自《礼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勺”指持乐器而舞的文舞,“象”则为模拟战阵的武舞。
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步入「弱冠之年」,标志着正式成年。
女子二十岁,称「桃李年华」;
女子二十四岁,为「花信年华」。
“花信”即花期,如词中所写:“花信今春几番至,见郎时,窗前携手知心事。”
适婚之年,又称「摽梅之年」。
出自《诗经》,意为梅子成熟落地。古时有一种风俗,女子将成熟的梅子抛向心仪之人,若对方接住并回礼,便意味着两情相悦、婚事可成。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六十称「耳顺」或「花甲之年」。
天干地支纪年每六十年一循环,故称“花甲”。
七十为「古稀」。
杜甫《曲江》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时人均寿命较短,能至七十者甚为罕见。而年过七十的长者则尊称为「耄」,因此古人祝寿图中常以猫、蝶谐音“耄耋”,寓意长寿。
百岁高寿,是为「期颐」。
“期”为期待,“颐”为颐养。此后祝寿,我们便可道一句:“更祝期颐登上寿,叨陪仙侣再飞觥。”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您是否有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於菟兔,在生活缝隙里拾文字,在文字中遇见自己。
您是开在我人生路上的鲜花,芬芳了我。感谢您的聆听,希望我们在生活里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