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创意昆明馆舞台区连续5天好戏连台
发布时间:2025-09-21 17:05:10 浏览量:1
2025云南省创意文化博览会创意昆明馆舞台于9月17日至21日持续5天演绎不同的艺术魅力。作为本届文博会创意昆明馆动态展示的最大核心载体,舞台区以“多元融合、守正创新”为主线,活动期间举行了包括启动仪式、动漫国风主题展演、“春城之乐·城市音乐会”等在内20余场精彩的演出,既深度挖掘云南本土文化根脉,又积极拥抱潮流与科技元素,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文化厚度与时代活力的视听盛宴。
非遗与民俗交织 千年文脉的表达
非遗与民俗作为云南文化的“根与魂”,在创意昆明馆舞台上得到了生动表达。17日上午启动仪式前,云南鲁木纳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鲁木纳龙狮团)带来的《祥狮献瑞》率先点燃现场——以“醒狮八态”为核心,狮头眨眼、摆耳、张合嘴部的细腻动作,搭配狮身摇头摆尾的默契配合,将南狮驱邪纳福的民俗寓意转化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语言,让这一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达成共鸣。
19日的非遗主题演出同样亮点纷呈,云南心能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非遗古乐展演”,通过非遗古乐器演奏与民族演唱的融合,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石林县刺绣协会的《撒尼人生》则以时装秀为载体,将彝族(撒尼)刺绣的非遗技艺与文创产品同台呈现,既展现了手工艺的精湛,也传递了“非遗生活化”的传承理念。21日上午,市级山歌小调代表性传承人杨德宏老师则把《彝家酒歌》《舍不得》两首云南民歌小调以质朴深情的唱腔将彝族的热情好客与细腻情感娓娓道来,成为民歌小调“活态传承”的生动样本。
国漫国风乐队激情演绎 唤醒青春
2025文博会创意昆明馆的舞台首次将动漫类演绎搬上舞台,瞄准了年轻观众的文化需求,舞台区特别为国漫与国风演出打造专属空间。18日上午,悟盟乐队的“国漫音乐小型Live”《今日青年》《梦回还》《奇迹再现》等8首热门国漫曲目轮番上演,熟悉的旋律瞬间点燃现场观众的青春记忆,成为国漫文化与青年群体的情感纽带。
20日上午的动漫展区则形成“偶像+乐器”的国风矩阵:云上喵巫偶像团体演绎《按下祈愿键》《寄明月》等兼具甜度与国风交融的经典曲目;清墨乐坊以三段演出形式,用琵琶、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重新诠释多首耳熟能详的旋律,贴合观众审美,让“国乐潮玩”理念深入人心。演出结束后,清墨乐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文博会为宣传国风文化搭建了优质平台,希望通过演奏让更多人喜欢国风乐器,让传统乐器焕发新活力。
演出结束后,清墨乐坊接受采访时表示:“文博会对国风文化的宣传特别有帮助,搭建了优质的展示平台,让大家能了解到更多非遗与文化。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场演奏,让更多人喜欢上国风乐器演奏,让传统乐器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多活力。”
文创宣讲助力文博 大学生产业实践
文化创新的“破圈”路径,在18日下午高新区的文创赛事宣讲中得到清晰呈现。昆明城市学院主办的“源创无界·汇智未来”2025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宣讲,不仅邀请创意大咖进行赛事解读、命题发布与作品征集,更现场展示了往届优秀成果——数据显示,首届赛事吸引全国110所高校10350名学子参与,评选出的334件获奖作品中,30件已与云南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签订商业授权协议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这场60分钟的宣讲活动,既是对大学生文创力量的挖掘,更是云南文化“创意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缩影。
多元歌舞 讲述民族叙事与时代精神的共振
本届文博会创意昆明馆舞台歌舞类节目作为“主力军”,以多元题材勾勒出云南的文化图谱与时代风貌。19日下午的集中展演多,经开区文化馆的《陶醉了》以舞蹈语言讲述清水社区“旧貌换新颜”的乡村振兴故事;盘龙区文化馆的《梨花颂》融合京剧二黄调与梅派唱腔,尽显传统戏曲的雅致;官渡区的《喜上眉梢》(蒲扇舞)与《朶迪朵》(苗族银饰舞),则分别以民间智慧与民族图腾为内核,展现生活之美与文化之韵。
21日的歌舞演出展现出民族融合的盛景,盘龙区的男子群舞《红高粱》以红色叙事传递家国情怀,《最美中国》则用肢体语言勾勒华夏山河的壮丽;禄劝县彝山雄鹰乐队的《金沙江水天上来》,唱出了金沙江畔各族人民的坚毅品格;呈贡区海趣花都海洋世界的《特色民族风情表演》与云南民族村带来的《云·说云南》融合多民族元素,深刻表达“民族一家亲”的场景。
春城之乐·城市音乐会联动文博
作为本届文博会创意昆明馆的重要组成部分,20日下午三点,“春城之乐·城市音乐会”第九场——“文博雅韵”专场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13号馆上演。音乐会由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昆明市融媒体中心·都市时报联合主办,昆明文旅爱乐乐团承办,是创意创意昆明馆的关键活动之一。演出乐团昆明文旅爱乐乐团为交响乐团,成员涵盖省市专业剧团退休资深演奏家、专业院校青年演奏员及优秀业余演奏者,平时演奏有60至80位乐手,助力观众深度感受音乐魅力,节目精选中外经典,《北京喜讯到边寨》《茉莉花》《卡门序曲》《红旗颂》等曲目轮番上演,既有民族风情,又含世界经典,为文博会增添艺术亮色。活动期间,昆明文旅爱乐乐团指挥张诗源与团长王幼滨在采访中提到,乐团退休演奏家占比约三分之一,多为省市专业剧团出身,因为爱好聚集在一起,;乐团每周四全天固定排练一次,文博会前还针对曲目加练两次;首次在文博会演出,会场氛围好、观众热情高,走出音乐厅更贴近群众,推广效果超出预期;乐团年龄最大的乐手76岁,至今仍坚持排练与演出;每月会邀请几位好友进行2-3场街头或社区演出,选在商圈、公园等。
科技展演 文化与科技的碰撞
科技为文化赋能的探索,在21日上午官渡区的“机器人群舞”中得以展现。智能创客云南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机器人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精准的舞蹈动作,科技的精准与艺术的灵动形成奇妙融合,既为舞台区注入科技感,也展现了云南文化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尝试。
纵观2025文博会创意昆明馆舞台区演出,从非遗的现代表达到国潮的青年表达,从文创的产业实践到“春城之乐·城市音乐会”的艺术呈现,再到科技的跨界融合,五大板块层层递进,既坚守了云南文化的“本土性”,又拓展了文化表达的“可能性”。这场持续5天的文化盛宴,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云南文化的多元魅力,更彰显了文博会作为文化交流平台,在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中的核心价值。观展市民李女士在离场时分享道:“这五天几乎每天都来,非遗表演让我看到老手艺的新活力,清墨乐坊的古筝演奏听得我入了迷,城市音乐会更是让孩子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交响乐的震撼。文博会就像一个‘文化窗口’,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多元文化,希望每年都能有这样的盛会。”来自外地的游客王先生则表示,通过文博会不仅了解了云南的非遗与民族文化,还买到了石林刺绣文创产品,“这种‘看演出、学文化、买文创’的模式特别好,下次要带家人一起来。”
全媒体记者:吴秋莹
实习生:王容君
编辑:汤维
审核:朱家吉
二审:钟玲
终审:付晓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