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从山东窑炉火到世界舞台,一家中国瓷企何以“出圈”又“出海”?

发布时间:2025-09-21 19:45:37  浏览量: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管悦

从1961年的地方瓷厂起步,历经六十四载发展,华光国瓷现已成长为国家用瓷的指定企业和第一家陶瓷行业上市公司,完成了一场陶瓷领域的“中国智造”卓越蜕变。其产品不仅被故宫博物院、法国卢浮宫等世界级艺术殿堂珍藏,还多次亮相APEC峰会、上合组织峰会等重要国事场合,成为中国陶瓷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从山东窑炉火到世界舞台,华光国瓷的“瓷引力”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从籍籍无名到上市公司

用品牌重新定义“中国瓷”

9月19日,在淄博市的华光国瓷文化艺术中心展厅内,一只豆腐乳坛子被摆放在橱窗显眼处,与周围精美的茶杯、典雅的花瓶等高端瓷器相比,显得格外“不合群”。

“1961年,张店陶瓷厂成立,最初的主打产品就是这种盛放豆腐乳的坛子。”华光国瓷品牌总监任歌介绍道。

改革开放后,华光国瓷凭借领先的颜色釉技术,成功打入海外礼品瓷市场,为雀巢、星巴克、宜家等国际品牌代工生产咖啡。因此,华光国瓷也被业内被誉为“世界咖啡杯王国”。“最鼎盛时,平均每九个美国人使用的咖啡杯中,就有六个出自我们之手。”任歌说。

然而,贴牌代工虽带来了可观订单,却也隐藏着品牌价值被淹没的窘境。“当时出口上百只咖啡杯的利润,甚至抵不上我们现在自主品牌的一件产品。”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清醒地意识到,企业不能止步于“大”,更要追求“强”,“必须走出去,更必须以自有品牌走出去。”

转折,源于苏同强的一次欧洲之行。考察结束后,他花费身上仅有的7000欧元带回了112件欧洲顶级瓷器,并将它们郑重陈列在工厂最显眼的位置,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高品质和高技术瓷器。

自此,华光国瓷坚定地迈上了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逐渐摆脱了“来样加工”“贴牌生产”的依赖模式,转向以自主研发、品牌建设为核心的新阶段,积极构建陶瓷产业集群,并成功成为中国陶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全面精细化发展。

近年来,企业先后自主研发了天然矿物骨质瓷、华青瓷、华玉瓷等新型瓷种,突破高光泽无铅釉、高温釉中彩等关键技术,并引入3D打印、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优化设计与生产流程,其创新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十余国,以高附加值突破了传统陶瓷的出口瓶颈。

此外,在品牌经营方面,华光国瓷还连续四年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春节联欢晚会专属生肖福礼瓷,打造了一系列“春碗”产品,屡屡引发“一碗难求”的市场热潮,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国潮符号。

从原料到成品全流程管控

用技术让世界端稳“中国瓷”

在用自有品牌开拓全球市场的征程中,华光国瓷始终将技术的持续创新与突破深深植根于企业发展的基因之中。

9月19日,企业最新推出的《花开中国》2025中秋礼系列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吸引不少人驻足欣赏。“这套中秋礼使用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天然矿物骨质瓷。”华光国瓷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张宁介绍,该瓷质区别于以动物骨粉为原料的英国传统骨瓷,采用天然磷矿石与石灰石经高温煅烧合成。

据悉,天然矿物骨质瓷中的磷酸三钙含量高达95%以上,瓷质细腻通透,釉面莹润光洁,其白度、透明度、强度及热稳定性等关键指标均优于国际标准。以热稳定性为例,国际标准要求为140℃,而华光产品可耐受200℃高温。“即使向刚注入过200℃热水的杯子中再倒入20℃的冷水,也不会出现开裂。”张宁表示,该项技术在原料和材质层面切实保障了陶瓷产品的健康品质。

除了享誉市场的天然矿物骨质瓷外,华光另一项重大核心技术突破——华青瓷,也曾多次亮相于上合组织峰会元首宴会等重大外交场合,以空灵典雅的东方美学,成为了中国陶瓷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华青瓷独特之处在于,坯体与釉面均不添加任何人工颜料或色剂。”张宁介绍,其青色完全源自窑炉烧成过程中神秘的“窑变”效应,自然生成由内而外、莹澈通透的青色调,开创了当代中国青瓷的全新境界。

然而,华光国瓷的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攻克无铅釉技术的过程中,企业曾面临严峻挑战——产品合格率一度跌至50%以下。前进还是退缩,成了一道关乎生存的战略抉择。

“团队在实验室苦熬了一千多个日夜,反复调试配方、重构工艺系统。”董事长苏同强回忆说,历经三年攻关,团队以日均三次试验的高频节奏,最终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铅釉技术,用“硬核科技”重新定义了陶瓷品质标准。

如今,企业已累计获得千余项国家专利,助力“中国智造”站上世界陶瓷领域的中心舞台。

在产品领先的背后,除了技术突破,严苛的质量把控同样不可或缺。从原料入厂、泥料制备、坯体成型,到素烧、釉烧、烤花乃至最终包装,企业严格执行“七必检”制度,构建起覆盖全员、全流程、全要素的新型质量管理机制,以全面而精准的品控体系,有力支撑起国瓷的高品质标准。

从山东好品到国家礼遇

用文化让世界爱上“中国瓷”

在以自有品牌开拓全球市场的进程中,华光国瓷不仅成功实现了从大众餐桌到高端国宴的跨越,更完成了一场从日用产品到国家文化符号的升华。

从2009年国庆60周年庆典,到2014年北京APEC峰会首脑用瓷;从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元首宴,到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一场场国家级主场外交舞台上,华光国瓷作为国家指定用瓷亮相,代表中国礼遇世界,让中国陶瓷以当代艺术语言对话世界。

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华光国瓷在全国多地设立了艺术中心,其作品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法国卢浮宫、英国皇室等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成为融汇东方美学与当代技艺的艺术珍品。

而这些成就背后,离不开一支被称为陶瓷设计界梦之队的“天皇巨星”组合在陶瓷领域多年来的坚守和追求。该团队由五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六十名省市级大师和来自八个国家的十二位国际艺术大师组成。

在这支团队中,陶瓷艺术大师何岩作品《国彩天姿》曾亮相APEC峰会国宴,成为各国元首的主宴用瓷,展现出现代中国瓷艺的绚烂多彩;“釉上点彩”工艺的开创者——罗旭东则以其精湛的肖像瓷技艺,先后为二十七国元首定制刻盘……依托雄厚的人才基础,企业才能在传统工艺与世界技法的交流碰撞中不断突破、推陈出新。

除了精湛的技艺之外,美学表达同样是华光国瓷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例如,“千峰翠色”上合元首茶咖具将泰山祥云与海浪波纹凝于器型,演绎“天下一家”的东方哲思;荷风茶器以华玉瓷为媒,荷花浮雕与釉下彩工艺交织,传递“和合共生”的文化基因……这些陶瓷作品深深植根于中国审美传统,将东方文化底蕴与现代生活美学相融合,让世界爱上“中国瓷”。

“我们正从陶瓷制造商转向文化服务商。”苏同强透露,企业正通过“三个坚定不移”战略,将传统产业升级为文化创意产业。

当华光国瓷的“春碗”成为千家万户的新年仪式,当APEC峰会的国宴用瓷走入卢浮宫的艺术殿堂——这不仅是“山东智造”攀登的工艺高峰,更彰显出一个文化大省将产业硬实力转化为叙事软实力的宏大格局。华光国瓷以匠心锻造产品的筋骨,以文化灌注产业的灵魂,让每一件器物成为可触摸、可使用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娓娓道出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创造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