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西宁2114公里外的感动~

发布时间:2025-09-22 09:25:00  浏览量:1

2114公里外,《河湟》感动南宁

北纬36°37′的西宁,扎根青藏高原东北部,承载着河湟文明的千年厚重;北纬22°48′的南宁,依偎北部湾畔,绽放着壮乡风情的温润鲜活。当这2114公里的地理跨度,遇上舞蹈诗剧《河湟》的艺术表达,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明对话就此启幕。9月19日晚,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的舞台灯光亮起,由中共西宁市委宣传部、西宁市文旅广电局统筹策划,西宁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匠心创排的这部舞剧,以河湟千年历史为魂,不仅让南宁市民为之倾倒,更如同一把钥匙,揭开了西宁文化“走出去”的深层逻辑,在文化交流的版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剧情里的文明长卷:为何能感动南宁?

当“河湟老人”的皮影幕布在南宁舞台缓缓拉开,昏黄灯光下,皮影人抖着水袖的灵动身姿,与LED大屏上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的螺旋纹样交相辉映——南宁观众的目光,瞬间被拉向千里之外的高原。全剧以“记忆·河湟”“守望·河湟”“筑梦·河湟”三幕为脉络,将舞蹈纹彩陶盆、千年面条、圆銎倒勾铜矛等文化符号串成线,更把青海花儿、河湟皮影、湟源排灯等国家级非遗熔铸成有温度的艺术语言。

“记忆·河湟”篇章里,舞者屈膝弓步复刻彩陶盆上的原始舞姿,千年面条的考古发现被转化为群舞,演员们以肢体缠绕、舒展的动作,模拟面团发酵、抻拉的过程,每一次转身都似时光在流转。“守望·河湟”中,青海花儿的悠扬旋律里,舞者裙摆绣着河湟刺绣的“盘金绣”纹样,湟源排灯的光影投射在舞台上,红黄交织的暖光里,皮影人与真人舞者同台,仿佛古今对话。到了“筑梦·河湟”,踩着高跷的演员们踩着鼓点腾跃,脚下木跷绘着唐蕃古道的驼队图案,配合背景里渐强的驼铃声,把河湟人对未来的憧憬描绘成热烈的舞姿。

“原来青海的历史这么厚重!”南宁观众王都彦在演出结束后难掩激动。这声感叹道出共鸣——《河湟》不是简单的“非遗展览”,而是把地域文化升华为可感可触的文明史诗。它让南宁人看到:河湟文化不只是西宁的,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拼图;舞台上流转的青绣纹样、高跷腾跃的弧度,早已超越“小众民俗”,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表达,在不同地域观众心中激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文化破圈:如何从“地域符号”到“文明共鸣”?

西宁与南宁,一个是“中国夏都”,一个是“南国绿城”,看似遥远的坐标,却因文化共通性产生奇妙共振。《河湟》的成功,本质是一次“地域文化的现代化转译”。

主创团队的创新藏在细节里:河湟皮影的“驴皮影人” 不再局限于传统幕布,而是与虚拟的湟水流域动画碰撞,皮影驼队踏着数字光影“走出”屏幕,与真人舞者的驼步舞呼应;青海花儿的“少年”调里,融入壮乡铜鼓的闷响,两种旋律交织时,台下响起细碎的赞叹——这不是对传统的消解,而是让非遗“活”在当代语境。正如西宁艺术剧院创作中心主任王倩所说:“我们不是把非遗‘搬’到南宁,而是让它在新土壤里‘生长’,与壮乡文化交融出更绚烂的花。”

这种“生长”,让观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演出谢幕时,所有演员站上舞台,齐声喊出“大美青海、幸福西宁欢迎您”,台下掌声如潮水般涌起,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南宁市民凌玲激动地说:“太精彩了!因为这部剧,我一定要到青海,去到这个美丽的地方,结识你们这些可爱的人,非常感谢你们奉献了这么精彩的剧,让我们度过了这么一个难忘的夜晚。”灯光渐暗的剧场里,演员与观众仍不愿离去,有人举着手机记录演员挥手的瞬间,有人围着工作人员打听青海的旅游路线——地域的边界,早已被文化共鸣彻底打破。看啊!再小众的文化,只要找对与时代、大众对话的切口,就能跨越山海引发情感共振。

双向奔赴:文旅协同如何成为“宁宁合作”新纽带?

《河湟》的南下,是西宁文化“走出去”的缩影,更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南宁—西宁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战略框架协议》的落地项目,这场演出不只是艺术展演,更是两地文旅协同的“先手棋”。

西宁以《河湟》为文化IP,让河湟皮影的灵动、青海花儿的悠扬成为城市名片,越来越多南宁人开始向往千里之外的高原;南宁则借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让这部舞剧走进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既丰富了本地文化供给,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文化交流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赋能”:从剧场里经久不息的掌声,到观众“一定要去青海” 的热切向往,《河湟》的价值早已超越了舞台本身。当西宁非遗跨越千里走进南宁剧场,照亮的不只是西宁的文化名片,更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破圈生长的无限可能。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正以这样的创新形式,与不同文明交流融合,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当最后一束追光落在“河湟女神”飘逸的水袖上,南宁剧场的灯光渐渐亮起,2114公里的距离仿佛被文化温度彻底消融。这场跨越山河的双向奔赴,让我们清晰看见:西宁的文化自信,正化作破圈的勇气,推动本地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南宁的热情回响,又为这份自信注入新动力。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西宁与南宁的文化对话才刚刚开始,未来必将有更多精彩故事上演,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