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常有4种征兆,十有八九是被“中风”盯上了,千万不要忽视
发布时间:2025-09-22 13:00:00 浏览量:1
►
本文165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阿姨今年68岁,本来身体硬朗,平时还跳广场舞,谁也没想到,一顿饭还没吃完,她突然筷子掉地,嘴角歪斜、人也瘫倒在地。
送到医院,医生诊断是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所幸送医及时,捡回一条命,但右手再也抬不起来了。医生无奈地说:其实她早就“被中风盯上了”,只是家人没看出来。
很多人以为中风是突如其来的,其实不然。真正的中风,往往在发作前就已经“预告”了。尤其是以下这4个征兆,出现一个都不能忽视,更别说同时出现。
1. 一边手脚发麻、没劲、动作变慢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一只手突然抓不紧东西,或者走路一边腿打软、拖地,甚至鞋都穿不稳了,千万要小心。
这不是简单的疲劳,而是可能出现了脑部供血不足。中风往往就是从“偏瘫”开始的。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这种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老毛病”,从而拖延治疗。
2. 突然说话大舌头、吐字不清
正常人在清醒状态下说话应该是清楚流畅的。一旦出现“说不清话”“舌头发硬”“嘴角漏风”,就要高度警惕。这是因为脑梗或脑出血影响了控制语言区域的神经,尤其是左脑受损时,更容易导致语言障碍。这种情况往往几分钟内就会发展,非常凶险。
3. 一侧脸歪嘴斜、流口水
中风最常见的面部表现就是:嘴角歪斜、不能微笑、面部对称性消失。有的患者甚至嘴角一直流口水,以为是年纪大了“口腔控制差”,其实是面神经功能受损的信号。如果你对着镜子微笑,发现两边脸不一样高,就要怀疑是不是“中风前兆”。
4. 突然头晕目眩、视物不清
很多人以为头晕是小问题,但突发性眩晕、看东西重影、眼前发黑,很可能是小脑或脑干区域缺血。这类中风往往更隐蔽,但一旦发作,后果比大面积脑梗还严重。特别是短时间内反复发作的“眩晕+呕吐”,一定要去医院做脑部CT或MR,排查是否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中风并不是老年专属,近年来,发病年龄大幅提前,甚至30多岁的上班族也中招。这背后离不开两个关键词:富贵+懒。吃得好、动得少,是目前中风年轻化的主要原因。高盐高脂饮食、熬夜、久坐、长期压力大,这些生活习惯正悄悄毁掉你的血管。
据《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超300万人,平均每12秒就有1人中风!
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都是中风的高危因素。别再以为年轻就没事,中风从不挑人,只认血管。
中风虽然可怕,但不是不能预防。只要你牢牢记住这四个字:控、戒、动、查,就能远离它的魔爪。
控——控制“三高”
高血压是中风头号元凶。血压高于140/90mmHg的人群,中风风险翻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按照医生建议服药,是防中风的第一步。
戒——戒烟限酒
烟草中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剧脑供血障碍。长期酗酒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别把烟酒当朋友,它们正是“中风”的帮凶。
动——每天运动30分钟
研究表明,规律运动可降低30%以上的中风风险。哪怕只是快走,跳广场舞,也比整天坐着强得多。
查——定期体检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就是中风倒下的那天。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建议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脑血管检查不能少。
中风发作时,时间就是生命。医生常说:“黄金3小时”救援窗,一旦错过,存活率、恢复率都大打折扣。如果你发现身边人有以下三种表现:“说话含糊不清”“嘴歪眼斜”“一侧手脚抬不起来”——赶紧拨打120!记住一句话:宁可虚惊一场,不可延误一分钟。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3》.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23年更新版)》.
[3]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卒中识别与急救知识科普》.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