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沉浸式思政课新范式!2025河南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火热开讲
发布时间:2025-09-22 15:31:31 浏览量:1
“不负青春!不负祖国!”9月22日上午,“牢记嘱托践行初心 感恩奋进挺膺担当”2025年河南省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的现场,6所高校千余名学生方阵的齐声呼号穿越屏幕直击心灵。
当AI数字人遇上思政课、情景表演串联实践足迹、非遗歌舞融入理论讲授,在鼓声震天、红旗漫卷中,一堂“有魂、有情、有味”的沉浸式思政大课火热开讲……
2025年河南省秋季开学第一课现场
“小思小思,我想提问!”课程伊始,数字人“豫小思”与“豫有样”小分队的情景对话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带领全省师生开启了探索之旅。
数字人“豫小思”与“豫有样”小分队进行情景互动
依托“牢记嘱托践行初心 感恩奋进挺膺担当”思政名师专题实践研修活动形成的高质量成果,“兴产·强农”“碧水·富民”“崇文·铸魂”三个篇章,构成了这堂开学思政第一课的核心内容。
怎样成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哪些行业和岗位适合扎根乡村?英雄的精神和作风怎样融入日常?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正是“豫有样”小分队提出的“青年之问”。随着与“豫小思”的对话互动,巨型屏幕上浮现出一组组数据、一张张照片,通过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叙事方式,勾连起中原大地上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精神文化之间的深层联系。
“这种形式太酷了!”线上观看的学生表示,数字人不仅带来了视觉冲击,更让思政课变得鲜活可感。这种创新尝试,亦是河南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动缩影。
今年的开学思政第一课聚焦河南产业新篇、农业强省、生态之美、优秀文化、民生福祉、红色血脉,精心设计“典型讲述+教师解读”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这些领域的关键性人物作为“时代答卷人”,在课堂上现身说法。
六位河南思政先锋团成员作为“理论掌灯人”,与“时代答卷人”一同穿越产业车间、漫步金色田野,守护绿水青山、走访幸福家园,叩问文化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在“行走的课堂”中对话、解答、互动,让全省师生切实读懂中原、感知中国。
“理论掌灯人”与“时代答卷人”同台对话
洛阳轴承集团高级工程师董美娟、尤蕾蕾破解“小轴承转动大国重器”的科技密码,为高端装备发展注入动力;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用专业力量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守护百姓“粮袋子”;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几十年如一日守护淅川县太子山林场的护林队原队员陈人范,为游客讲解生态保护给邹庄带来蝶变的杜平阁,立志反哺家乡投身教育事业的邹子金,用坚守、转变与传承,诠释了民生与生态相融的动人故事;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与遗产监测中心副主任马朝龙以“望闻问切”之法守护文化遗产;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曾外孙女、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教师常青用“传家宝”桦树皮传承红色精神。他们用鲜活的实践告诉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就在匠心与坚守里;幸福生活的答案,藏在创新与传承中。
“见真人、听真事、悟真情。”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孙训华表示,这种设计让思政课从理论说教变为实践感悟,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
跨越时空,精神的种子正悄然在师生心间扎根生长。现场,同学们响亮回应,青春誓言铿锵有力;云端,40.2万观看量、904万点赞量的数据激荡初心,理想信念愈发清晰。
六大主题方阵红歌拉唱
“明德自强,求是力行!”“时刻准备着!”开学思政第一课上,六大主题方阵的呼号声如潮涌般此起彼伏,与激昂的红歌拉唱交织成震撼人心的交响。《祖国不会忘记》的深情颂唱传递着无私奉献的坚守,《强军战歌》以铿锵节奏展现强军信念,《保卫黄河》的雄壮旋律激荡着民族气节……这不仅是歌声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接力。
“手中红旗的每一次挥动,都仿佛在回应革命先辈的嘱托。”现场河南农业大学学生胡迪文动情地说。
音舞诗画节目《精神的力量》
旗帜舞动信仰、鼓点叩击心灵,沉浸式互动与艺术表演交相辉映,从《鼓震中原》节目出发,每个文艺节目都精心对应课程主题,用艺术与仪式共同织就了一幅沉浸式的红色画卷。取材国家级非遗“官会响锣”的《金穗摇》,将劳动场景艺术化呈现,展现中原儿女守护大国粮仓的动人故事;音舞诗画《精神的力量》串联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用艺术语言讲述红色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以“说唱+经典旋律”的融合引发全场共鸣......
课程在全体高唱《党旗飘扬的方向》中达到高潮,呼号声、鼓声与旗阵完美融合。“迎接新的曙光”的歌声在现场久久回荡,红色激昂的旋律在新时代继续奏响,这是学子们作出的“青年回答”。
“方阵不仅是队列,更是流动的课堂;歌声不仅是旋律,更是信仰的传递。”课程统筹、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宣传理论科科长白月介绍,这种创新尝试,让传统思政课焕发新的生机,实现了从“听讲”到“沉浸”的转变。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这堂充满科技感、仪式感、青春跃动感的第一课必将鼓舞全省学子以昂扬向上、不懈奋斗的姿态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接力棒,勇往直前!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弯文奎 通讯员 王琼琼
见习编辑 武辰婕
校对 杨阳
审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