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丧偶老人倾诉:老伴去世 3 年后,我才终于明白晚年应该如何?
发布时间:2025-09-23 20:21:57 浏览量:1
一位丧偶老人倾诉:老伴去世 3 年后,我才终于明白晚年应该如何过
王秀兰今年 62 岁,老伴老周走了整三年。前几天收拾阳台,翻出老周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她摸了摸衣领上磨出的毛边,没像从前那样掉眼泪,反而对着衣服笑了笑:“老周啊,我总算琢磨明白咋过日子了。”
三年前老周走的时候,王秀兰觉得天塌了。俩人从年轻时候的自行车棚搭伙,到后来攒钱买了两居室,一辈子没红过几次脸。老周走后,儿子李伟把她接去同住,可她总觉得不自在。李伟两口子上班忙,早饭就煮个速冻饺子,王秀兰吃不惯,自己早起熬粥,熬多了没人喝;晚上想跟儿子说说话,李伟要么对着电脑加班,要么跟儿媳窝在沙发上看剧,她插不上话,只能回屋对着老周的遗像发呆。
有回小区楼下搞义诊,王秀兰量血压,医生说她血压偏高,还有点神经衰弱,劝她多出门活动。她回家跟儿子提,想报个老年大学的书法班,李伟皱着眉说:“妈,您都多少年没拿过笔了,报那玩意儿浪费钱,再说我下班晚,也没法送您啊。” 王秀兰没再吭声,心里却堵得慌。她想起老周在的时候,俩人周末总去公园遛弯,老周拉二胡,她跟着唱京剧,那时候的日子,连风里都带着乐呵。
去年秋天,楼下张阿姨敲开了她的门,手里拎着一兜刚蒸好的南瓜饼:“秀兰姐,咱们小区广场舞队缺个领跳的,我看你年轻时跳过秧歌,跟我们一块儿呗?” 王秀兰犹豫了好几天,终于在一个傍晚揣着忐忑去了。刚开始她放不开,手脚都僵硬,张阿姨就拉着她的手一步步教,队里的老姐妹也跟着打气:“没事,咱们都是瞎乐呵,不用怕跳错!” 跳了半个月,王秀兰出汗多了,饭也吃香了,晚上躺下没多久就能睡着,连降压药都减了半片。
有次跳完舞,张阿姨跟她闲聊:“我看你手挺巧,咱们社区下周有个手工编织的公益课,教织围巾送给山区孩子,你要不要来?” 王秀兰眼睛亮了,她年轻时给老周织过好几件毛衣,针脚又细又匀。公益课上,她跟着老师学织新花样,手指翻飞间,仿佛又回到了给老周织毛衣的日子。有个刚退休的李姐夸她:“秀兰姐,你这手艺真绝,比老师织得还好看!” 王秀兰红了脸,心里却甜滋滋的。
今年开春,王秀兰跟儿子提了想搬回自己家住。李伟急了:“妈,您一个人住我们不放心啊,万一有个好歹咋办?” 王秀兰拍着他的手说:“放心吧,我每天早上跳广场舞,上午去上编织课,下午要么跟老姐妹去逛菜市场,要么在家收拾屋子,比在这儿待着充实多了。再说,你们周末过来吃饭,我还能给你们做你爱吃的红烧肉。” 见她态度坚决,李伟只好同意,还帮她把老房子里的家具重新摆了摆,装了个智能门铃,能随时视频通话。
搬回去的第一天,王秀兰把老周的遗像擦得干干净净,摆在客厅的茶几上,旁边放了一小束他生前最爱的太阳花。她每天早上熬粥的时候,还是会多熬一碗,摆到老周的遗像前:“老周,今天我熬了小米粥,放了你爱吃的红枣。” 傍晚跳完舞回来,她会坐在沙发上,跟老周 “唠” 几句:“今天广场舞队新学了个曲子,张阿姨踩错了三次脚,逗得我们直笑”“我织的那条蓝色围巾寄走了,老师说山区孩子肯定喜欢”。
上个月,社区手工展上,她织的那幅 “百福图” 还得了奖,奖金虽然只有两百块,她却宝贝得不行,特意买了个相框装起来,挂在老周遗像旁边。李伟周末来吃饭,看着满屋子的编织作品和墙上的奖状,笑着说:“妈,您现在可比在我家的时候精神多了!” 王秀兰端上刚出锅的糖醋排骨:“那是,人老了也不能总靠着孩子,自己找乐子,日子才有意思。”
现在的王秀兰,再也不是那个整天愁眉苦脸的老太太了。她知道,老周肯定也希望她过得开心。晚年的日子,不是守着回忆过日子,而是带着对老伴的念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感谢鉴赏,多谢关注
[注:本文为虚构故事,旨在展现一种生活态度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并非真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