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之姿与世界共舞
发布时间:2025-09-24 08:37:47 浏览量:2
金秋九月,春城昆明迎来了一场又一场国际盛会。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第十二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相继在这里举办,与会各方相聚春城,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这座西南边陲城市,正以自信开放的姿态,在国际交流舞台上绽放光彩。从国际大通道建设到友城朋友圈扩大,从贸易往来升级到产业合作深化,昆明正在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展现出一幅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图景。
国际大通道建设
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开放门户
近年来,昆明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中老铁路作为标志性工程,自开通以来“黄金线路”效应持续放大。截至目前,跨境商品种类已扩展至3300余种,累计运输货物676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突破1500万吨。这条铁路不仅是一条运输通道,更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经济纽带。
今年7月,首趟“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从昆明市晋宁区腾俊国际陆港公铁联运中心出发,驶向孟加拉国吉大港。令人瞩目的是,这条运输路线直通印度洋,运输距离缩短1000多公里,时间节约17天左右,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
云南现已构建起辐射19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能源、数字等多维通道网络——公路上,车辆疾驰,中越、中老、中缅国际大通道高速公路国内段全部建成;天空中,航线密布,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区域通航城市数量居全国前列。这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好助力昆明当好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5月28日,中国—中南半岛多式联运联盟在昆明揭牌,标志着这一区域性国际物流合作平台正式进入实体化运营阶段,为昆明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该联盟以解决云南物流行业“单一环节成本低、全链条运行成本高”的痛点为核心目标,通过整合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跨境运输资源,构建“高效衔接、成本可控”的国际物流体系,畅通国际陆海新通道。
相关物流企业将依托联盟,着力对接国际规则、破解跨境堵点,通过“一单制”“一箱制”“产业联动”等创新模式,整合大宗商品、能矿资源、生鲜贸易等产业链,形成“物流+产业”的枢纽经济模式,进一步提升昆明的物流枢纽地位。
友城朋友圈
扩至53城 合作迈入数字新阶段
昆明与国际友城的交流合作源远流长,成果丰硕。自1981年昆明市与日本藤泽市缔结云南省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以来,云南国际友城工作已走过44个年头,结出累累硕果。
如今,昆明与五大洲26座城市缔结友好城市、27座城市成为友好交流城市,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缔结友城数量居中国第一。在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上,昆明获得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
今年6月举办的云南省国际友城合作周上,省内和国外11个地区进行了推介,18个项目集中签约,展现了友城合作的务实成果。昆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与国际友城深化数字领域合作,包括打造数字枢纽城市、推动城市数字化治理等,共同迎接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经贸往来等多种形式,昆明与国际友城之间建立了牢固的情感纽带,为各领域的深入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经贸合作
进出口额占全省总额六成多
通过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11个向南开放平台及12个多(双)边合作机制,昆明在国际贸易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年上半年,昆明进出口额812.6亿元,占全省总额的六成多。数据充分表明,昆明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梯度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成功入选商务部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示范。这一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展现了昆明在改革开放中的创新精神。
昆明市托管磨憨首创省会城市托管边境口岸的新模式,正持续放大“1+1>2”的效应。今年上半年,磨憨口岸进出口货量完成523.88万吨、同比增长23.8%,进出口货值完成273.34亿元、同比增长16.75%,作为中老铁路核心枢纽的活力与潜力巨大,是云南口岸当之无愧的“明星口岸”。
产业协作
东西部合作共建产业转移新模式
在产业协作方面,昆明片区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通过明确承接产业重点、打造开放承接平台、创新产业转移合作模式、强化内外部产业协同机制,积极探索沿长江省市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新模式。
“上海经验+云南速度”的创新组合,助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以“拿地即开工”模式推进开工建设并提前建成开园。“上海研发+云南制造”的模式,成功助推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等一批功能平台落地,有效赋能云南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昆明片区承接产业转移签约项目45个、到位资金150亿元,磨憨沿边产业园签约项目28个、投资金额52亿元,涉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为昆明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包容开放
外籍人士在春城的温暖体验
昆明不仅是投资热土,也是外籍人士生活的温暖家园。
“翠湖让我想起家乡老挝的公园,未来4年能在昆明生活,真的太让人期待了!”9月的昆明,秋阳正好。走在翠湖畔的文林街上,来自老挝的留学生苏力亚满眼欣喜,向记者分享着初到这座城市的感动。
同一天,来自巴基斯坦的木易布也难掩激动之情:“这是我第三次来昆明,喜欢这里的好天气,也爱美丽的翠湖。这一次,我将在这里开始为期4年的求学旅程!”
这场让初来昆明的国际留学生倍感亲切的“城市漫游”活动——环翠湖体验,由五华区文林国际人才社区特别策划组织,旨在帮助初到昆明的留学生更快融入新环境,感受春城的独特魅力。
昆明不仅是留学生的栖息地,更是国际创业者的乐土。今年3月,五华区“春风育才创五华”优秀国际留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正式启动。该项目通过全年“四大计划”打造服务优秀国际留学生创新创业者的“五华模式”,包括创业启航沙龙、创业挑战大赛、创业五华体验和创业支持行动。为此,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区政务服务局等国际人才服务专员现场解读了创业签证“绿色通道”、外企设立“一站式帮代办”等政策,为外籍人士在昆明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这里繁华如国际都市,人情味却从未改变。”来自英国的数字游民史蒂夫这样评价昆明。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有280.3万人在云南旅居,在昆明、大理、曲靖等热门数字游民“栖息地”,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洋面孔”。
“昆明不仅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门户,更是一片创业的热土。”一名外籍创业者表示,昆明政府为外籍创业者提供了签证便利、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服务,让创业之路顺畅许多。这种开放包容的环境,正是昆明吸引国际人才的重要法宝。
昆明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讲述着中国西南边陲的国际化故事。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到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到创新合作的持续推进,昆明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开放带来进步,合作共创未来”的深刻内涵。(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