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吃苦的一代人,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发布时间:2025-09-24 19:50:55 浏览量:1
文 | 猫姐
图片 |网络
本文字数 |1660
这是老陆不老为你写的第266个故事
、
01
我很少写有关于我的外公,因为从小没跟他们生活在一起,除了逢年过节才能聚到一起,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极其能吃苦的老一辈。
他生于1942年,也早早的就参了军,在部队将近十二年的时间,退伍后本有个好去处,但因外婆生病在家,再加上家里的孩子太小,所以他舍弃了好单位,最终选择留在了农村,我偷偷问过他,现在后悔当时的选择吗。
他嘿嘿一笑,说哪有后不后悔的,当时肯定是要选择照顾你外婆的。
前面我说过了,因为外婆很早就生了病,常年需要靠药物维持,农庄里的重活自然是做不了,最多能帮着料理一下家务和儿孙。
而外公,自然而然包揽了所有的农务重活,打谷子、挖红薯、掰包谷、拾小麦、摘辣椒,地里的农活他一样都没拉下,虽然他没什么文化,但地里的庄稼种的很好,通常每个应季的庄稼都能卖不少钱,卖了钱就能给外婆买药治病用。
外婆后来连下床都困难了,终日在二楼的房间里待着,就连做饭也需要外公解决了,那个时候家里还有三个孙儿孙女,大舅舅家的一对儿女,小舅舅家的一个儿子,都放在了老家让外公外婆照看。
那个时候,外公不仅白天要在田里干活,干完活还要急急忙忙回来做一大家子的饭,好不容易炒一盘肉菜,他全部往三个孙儿孙女碗里夹,顺手也给外婆做点好吃的,对于他自己,他总是摆摆手说不爱吃肉。
哪有人真的不爱吃肉呢,是舍不得罢了。
他没有像样的鞋子,一双解放鞋能一直穿到烂都舍不得扔,也不舍得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穿,他总把他拥有的好东西都给了家人,他种植了很多菜籽秧苗去卖,开春后,集市上总能看见他的身影。
茄子、黄瓜、丝瓜、辣椒、白菜,什么菜种秧苗他都有,一小把一块两块的卖,我赶集市的时候有时候会碰到他,他看见我,就招揽着我过去,开始在他的中山装内衬衣服袋子里掏钱,每次都会给几块钱给我。
后来,外婆去世了,家里的孙儿孙女也都长大了出去工作了,一年到头很少回来一次,偌大的房子开始变得冷清了起来,他依然每天泡在土地里。
暑假的时候,我回了一趟老家,跟父母去看望他的时候,他正扛着锄头出去,打算在翻山沟锄草,他就这样,一种地就是50多年,从未离开过那片土地。
可我看向他佝偻着的背和瘦的像甜杆一样的小腿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楚,他的身影在斜坡上的树荫下显得越来越小了,走起路来开始变得颤颤巍巍。
这个山峰,正在慢慢老去,最能吃苦的一代人,正在退出时间的舞台。
02
这次回老家发现,农村里的地大部分都被果农承包了,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价值不菲。
对于果农商贩来说,他们需要土地,对于农户来说,反正种庄稼也赚不了几个钱,还不如把土地包出去,每年也能到手一点钱。
地里开始荒废了起来,密密麻麻的杂草长出来,也没人再管了。
偌大的农庄里,干活的人几乎没几个了,老远处看见一个老者提着篮子弯着腰在地里忙活,我凑近了一看,是隔壁村老人在地里种黄豆,用锄头挖好的窝,一个一个往里扔黄豆。
很难想象,如果老一辈的人退出农村种地的舞台,未来的农村还会有人种地吗,中国“最吃苦的一代”正在退出历史舞台,而他们的离去,不仅是一个年龄层的更替,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他们童年饥饿与匮乏,青年动荡与迷茫,壮年改革与阵痛,晚年养老与孤独。
哪怕到年老了,七八十岁了仍然想要地里去干点什么,我奶奶也是这样,手里总有闲不住的活儿,总想转到地里去干点活儿,哪怕扯几根草,浇点水。
她们那双布满了老茧的双手,一眼就能看出生活的艰苦,以前我生活在农村,农忙的时候也跟着大人干活,最讨厌割菜籽、打菜籽的季节,弄得身上飞来飞去的灰,全身上下痒得很。
打完一块地的菜籽,还要处理菜秆和剩余的菜籽壳,再接着去下一块菜籽地,每到这个季节,我都觉得家里有打不完的菜籽,可现在,哪还有人种什么菜籽啊,村里连油菜花都没几朵了。
衰老,在农村是件很残忍的事,这几年,村里的老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少,被时代抛弃后,自己成为了自己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