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的黄昏(小说)
发布时间:2025-09-26 08:34:47 浏览量:2
墨染的黄昏
一
每当夕阳西下,和平小区中央广场就会准时响起《最炫民族风》的旋律。贺秀英站在队伍最前方,动作标准有力,仿佛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一二三四,转身,抬手!”贺秀英的声音洪亮,穿透音乐。
这是她的王国,她的舞台。三年前从纺织厂退休后,贺秀英一度陷入深深的失落。直到她发现了广场舞,不仅找回了生活的节奏,更收获了一群追随者。从最初的七八个人,发展到如今上百人的“和平广场舞团”,贺秀英投入了全部心血。
“贺姐,今天新买的音响到了!”六十岁的王阿姨拖着一个小推车,上面放着两个硕大的黑色音箱。
贺秀英满意地点头:“好!把我们那俩旧的也搬来,四个一起放,让后面的姐妹也能听清楚。”
“可是...”王阿姨犹豫了一下,“前几天物业来说,有居民反映声音太大...”
“广场是公共区域,我们跳我们的,关他们什么事?”贺秀英不以为然地挥手,“快去搬吧,别耽误了七点的开场。”
随着四只大音箱同时工作,震耳欲聋的音乐席卷了整个广场,也波及到周边三栋住宅楼。贺秀英看到有几个年轻人在广场边缘指指点点,但她故意转过头去,全心投入舞蹈中。
这样的对峙已持续数月。随着舞团规模扩大,噪音投诉也越来越多。但贺秀英认为这是对老年人活动的歧视:“我们年轻时为城市建设流汗流血,现在老了,跳个舞都不行?”
二
同一时间,三号楼的2103室,林小雨捂着耳朵,试图在震天的音乐声中完成她的高中作业。
“妈,我根本没法集中注意力!”她冲着厨房喊道。
陈静从厨房走出来,眉头紧锁。作为一名急诊室护士,她刚下夜班,急需休息,但窗外的音乐让她无法入眠。
“忍一忍吧,她们跳不了多久。”陈静嘴上安慰女儿,心里却明白这群大妈通常会跳到深夜十一点。
林小雨推开作业本:“明天有物理考试,我连公式都记不住!我们为什么要受这种罪?”
陈静没有回答。她想起三个月前,当舞团刚扩大时,她曾礼貌地找过贺秀英协商。
“贺阿姨,能不能把声音调小一点?或者九点前结束?我女儿要学习,我上夜班也需要休息。”
贺秀英当时冷冷回应:“广场本来就是休闲的地方,嫌吵可以装隔音窗啊。”
协商无果后,陈静联合其他居民找了物业,报了警,但效果寥寥。警察来了声音调小,警察一走音量又恢复。物业则表示广场属于公共区域,他们只能劝导,无权禁止。
“妈,你看群里!”林小雨突然举起手机。
业主群里正在热烈讨论如何应对广场舞噪音。有人提议联合下楼抗议,有人建议用激光笔照射,更极端的说要扔水袋。
“大家冷静,过激行为不可取。”陈静在群里留言,“我们再想想合法合理的解决办法。”
然而,长期的积怨已让部分居民失去耐心。
三
周五晚上,舞团为庆祝成立三周年,举行了“歌舞晚会”。不仅四只音箱全开,还增加了两个低音炮,一直闹到凌晨十二点半。
第二天,业主委员会紧急会议上,气氛凝重。
“我父亲心脏病犯了,就是被那噪音气的!”年轻的白领李强拍着桌子。
“我诊所就在广场旁边,病人根本没法休息。”牙医赵明推了推眼镜。
陈静作为楼长,记录着大家的意见:“我已经向街道办反映了情况,下周一他们会组织协调会。”
“协调?有用吗?”住在二号楼六层的张大爷摇头,“我跟贺秀英是老同事了,她以前在厂里就固执,现在更听不进劝。”
会议最终决定,一方面等待街道办的协调,另一方面大家签名联署,要求规范广场舞活动时间与音量。
然而,周一的协调会不欢而散。贺秀英带领二十多名大妈集体出席,街道办的调解方案被她们一口回绝。
“八点半结束?那怎么行!夏天八点天还没黑呢!”
“音量限制?那我们后面的人听不见!”
“换地方?我们就认准这个广场了!”
贺秀英在会上的最后发言更是火上浇油:“我看就是有些年轻人看不起我们老年人,故意找茬!我们偏要跳,看他们能怎样!”
四
协调失败的第二天晚上,舞团变本加厉,音量调到最大,还增加了卡拉OK环节。
林小雨在房间里焦躁地踱步:“妈,我真的要疯了!她们简直无法无天!”
陈静疲惫地揉着太阳穴:“我们再想想办法...”
“办法?等你们想办法,我高考都完了!”林小雨冲进自己房间,锁上了门。
陈静不知道的是,女儿最近在网上认识了一群同样受广场舞困扰的年轻人。他们有一个小群,分享着各种“对抗攻略”。
当晚十点,舞正酣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几个装满墨汁的塑料袋从高空坠落,精准地在舞团中央炸开。黑色的墨汁四处飞溅,大妈们尖叫着躲避,但多数人身上都已染上墨点。贺秀英最惨,一袋墨汁直接在她头顶爆开,她瞬间成了“黑人”。
“天杀的!哪个缺德鬼干的!”贺秀英抹着脸上的墨汁,气得浑身发抖。
现场一片混乱。大妈们有的痛哭,有的怒骂。王阿姨赶紧报警,贺秀英则指着三号楼怒吼:“肯定是从那里扔下来的!特别是那个开绘画班的,只有他才有这么多墨汁!”
警察很快赶到,面对满身墨汁的大妈们,也感到棘手。调查从绘画班开始,但老板提供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当晚他带学生在外地写生。
物业监控因角度问题,拍不到高空抛物。居民们纷纷表示“没看见”“不知道”,调查陷入僵局。
五
墨汁事件后,舞团暂停了三天。第四天,贺秀英带着更强的阵容回归,音箱增加到六个,音量更大,仿佛一种挑衅。
业主群里,大家窃窃私语,既对墨汁事件感到解气,又担心事态进一步升级。
陈静发现女儿最近行为异常,经常深夜外出,书桌上还出现了几瓶墨汁。联想到墨汁事件,她心里一沉。
周六晚上,陈静假装睡下,悄悄观察女儿房间的动静。果然,十点左右,林小雨背着一个包轻手轻脚地出门了。陈静紧随其后。
令她惊讶的是,女儿没有上楼顶,而是来到了广场舞现场,静静地站在角落。陈静躲在一棵树后,看到女儿从包里拿出的不是墨汁袋,而是一副隔音耳塞和几张打印的传单。
林小雨走向贺秀英,递上传单。贺秀英先是警惕,随后表情缓和下来。音乐声太大,陈静听不清她们在说什么,但看到女儿指着周围的居民楼,又指着自己的手表。
几分钟后,奇迹发生了——贺秀英示意关掉两个音箱,音量明显降低。更令人惊讶的是,十点整,音乐完全停止,舞团开始收拾东西。
陈静眼眶湿润了。她悄悄返回家中,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六
第二天晚饭时,林小雨主动开口:“妈,其实那天的墨汁...是我朋友扔的。”
陈静心里一紧,但保持平静:“哦?”
“但不是你想的那样。”林小雨继续说,“我朋友不是故意的,他本来想用水袋,结果拿错了包,他爸爸是书法家,包里是练字用的墨汁。”
“那你昨晚去找贺阿姨是...”
“我去道歉了。也告诉她,我们不是故意与老年人为敌。”林小雨放下筷子,“我告诉她,我理解退休后的孤独,我爷爷也曾经历过。但我们也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我建议她们可以轮流使用无线耳机,这样既不影响别人,也能尽情跳舞。”
陈静惊讶于女儿的成熟:“她接受了?”
“开始很生气,但我说了很多...包括妈妈你上夜班需要休息,张爷爷的心脏病,还有准备高考的学生们。”林小雨眼睛闪着光,“贺阿姨其实没那么不讲理,只是觉得大家都不尊重她。”
一周后,社区广场出现了一道新风景:和平广场舞团的成员们每人戴着一副无线耳机,随着只有她们能听到的音乐起舞。动作整齐划一,却不再有震耳欲聋的噪音。
贺秀英还主动找到社区,申请到了一间社区活动室,供雨雪天气或冬季使用。她甚至组织舞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与年轻居民的关系大大改善。
一个月后的社区联欢会上,贺秀英和林小雨同台表演了节目。贺秀英在台上说:“我们老年人需要活动空间,年轻人需要安静环境,其实大家的诉求都不过分,只是缺少理解和沟通。”
台下,陈静欣慰地鼓掌。她看向女儿,发现她正与贺秀华的孙子——一个帅气的青年——热络地交谈着。陈静微微一笑,看来解决矛盾的过程还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墨汁早已被雨水冲刷干净,但那个墨染的黄昏,却让整个社区学会了相互包容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