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自荣:配音如同在舞台上塑造角色▸名家谈艺◂
发布时间:2025-09-26 11:59:16 浏览量:1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部再现北平抗战烽火的谍战传奇之声——广播剧《贝家花园》于2025年8月15日在北京新闻广播、北京文艺广播同步播出。该剧特邀配音表演艺术家童自荣领衔献声,宋万晟、金锋、赵乾景、李传缨等实力派演员倾情演绎。
如今童自荣已八十一岁高龄,但年龄从来不是他追梦道路上的障碍,正如他在2024年出版的新书《八十而已》中所言:“的确,我还在做着许多梦,但这些东一个西一个冒出来的创意,不会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我相信,靠努力是可以变成现实的,不是吗?”
即便是龙套也要配得有色彩
1944年,童自荣生于上海,从小爱好文艺。他坦言,自己个性内向,甚至于腼腆,见了生人脸都要红,“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上初中,那个时候的艺术启蒙呢,是沪剧和评弹。后来我看了很多外国电影,进一步就迷上了配音。在跨进上译厂大门之前,我做了十多年的配音梦。”那时在电影说明书上看到邱岳峰、毕克、尚华、于鼎等配音演员的名字,童自荣就心潮澎湃。那些配音演员哪怕咳嗽一声,他都能分辨出是谁。“在看了邱岳峰和李梓老师他们主配的一部苏联电影《白夜》以后,我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配音演员。”
童年时期的童自荣
1966年童自荣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1973年进入上海电影译制厂,之后的5年时间,基本上只是跑龙套,但童自荣却跑得乐此不疲。“这世上有多少人圆不了自己的梦啊!1973年那会儿,如果那时上译厂并无计划要培养、发展一些‘新鲜血液’,我肯定至今仍在大门外徘徊。”痴迷配音的童自荣坦率地表示,“对我而言,只要配音这个梦想成了现实,其他都无所谓,哪怕一辈子跑龙套都没问题。我能跟这份工作联系在一起,跟前辈们在一起工作,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把身心放松下来,调子降下来,真诚、专注地融入角色,把龙套配得有色彩,也有一种成就感。”跑龙套的时光,就像沙漏里无声的细沙,但每一粒都是沉淀,一旦机遇来临,他便牢牢抓住了命运抛来的橄榄枝。
大学时期的童自荣
“佐罗”童自荣
经历过译制片黄金时代的人们,一说到童自荣,便会想到“佐罗”,他无疑是蒙面大侠佐罗的“中国代理人”。但事实上,当年配音演员的名单公布时,连童自荣自己都没想到这个角色会轮到他。阿兰·德龙的嗓音是粗犷的,与童自荣那种偏高的华丽的声线截然不同。
1980年代上译厂演员合影
为何最终选定童自荣来为佐罗配音,当年上译厂厂长陈叙一未曾言明。而童自荣自我分析,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一方面,中国的观众可能会比较倾向于,这样一个英俊的角色,他的音色要非常漂亮,这可能比较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而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老厂长了解我的日常生活,也从中看到我内心的一些观念、想法等等,可能觉得我的气质上、内心想法上比较贴近这个角色。”
虽然没有当面问过老厂长的看法,但童自荣曾亲口向阿兰·德龙求证过。他回忆道,阿兰·德龙第一次到上海电影译制厂参观时,在录音棚里观看了他主演的两部电影《佐罗》《黑郁金香》的片段。“我注意到,阿兰·德龙全程都保持着微笑,显得很愉快,但他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也没有客套性的夸奖。我觉得这样反而很好。”
“佐罗”阿兰·德龙参观上译厂
第二次见面是数年后一个晚宴上,童自荣也被邀请一同出席。饭后,童自荣抓住机会,通过翻译向阿兰·德龙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我的配音会不会显得太年轻,和您的音色差距太大?”阿兰·德龙的回答让他印象深刻:“倒没有这种感觉,我只希望你能保持自己的嗓音特色。另外,以后我在中国上映的电影,都由你来配音。”
秦怡(左)、阿兰·德龙(中)、童自荣合影
后来,阿兰·德龙在中国公映的四部影片,基本都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负责配音,童自荣也如约担任了他的“声音代言人”。
配每一句台词,都要求一定要真实
从事配音工作是在录音棚里,不跟观众见面,但在童自荣看来,配音创作与舞台表演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塑造鲜活的角色。
童自荣回忆,自己为影片《少林寺》中的觉远和尚配音时,是绝对不会穿皮鞋的。“否则感觉就完全不对了,一定要穿一双布鞋。这都是从表演当中学到的,所以我们如果从事配音,那一定要多向表演靠拢。”
童自荣参与配音的电影《少林寺》海报
对于配音艺术的心得体会,童自荣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配音就像在台上塑造角色一样。“首先要有深刻的理解,理解要准确,才知道怎么去表达,才能找到准确的方向;其次,要有激情,没有激情的话,观众就没办法代入,就容易出戏。此外,还有个前提,得放松下来,不能紧张,否则大脑就容易空白,最终什么想法都实现不了。”
多变的华丽的“王子之音”让童自荣收获了非常多观众的喜爱,但他也深知真正的声音艺术不应囿于单一风格,而要在多元角色中不断突破自我。
回顾自己的配音生涯,童自荣将代表作精炼地归纳为三类:其一是正面形象,如法国电影《佐罗》中,他塑造了一个正气凛然的侠客形象;其二是反派角色,如在日本影片《蒲田行进曲》中,他首次挑战一个被宠坏的纨绔子弟,为攀附权贵竟狠心抛弃怀孕的女友;其三是喜剧类的角色,如奥地利经典影片《茜茜公主》中诙谐幽默的波克尔上校,展现了童自荣驾驭喜剧角色的功力。
童自荣参与配音的电影《蒲田行进曲》海报
在《蒲田行进曲》的配音过程中,还发生过一段插曲。当时童自荣身患重感冒,鼻塞严重,声线完全失真,根本无法工作。但前辈毕克有意提携他,希望他拓宽戏路尝试反派角色,特意询问他需要几天恢复。“至少三天。”童自荣答道。令人感动的是,毕克当即决定:“好,我们停工等你三天。”整个配音组为此暂停了所有工作。这个决定还得到了老厂长的支持,这让童自荣内心深受触动。
“我当然不会满足于老是配正面角色。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配反派不能够脸谱化、表面化,这样配出来的角色没有生命力。我想起苏秀老前辈,她善于配反派角色,她配的反派角色是不露痕迹的,让观众觉得可信。我记得听她说过一句话,咱们反派说台词也要说得理直气壮。这让我一下子就醒悟了。”
童自荣参与配音的电影《茜茜公主》海报
从这个理念出发,童自荣在为波克尔上校配音时也经过了很多思考,没有用夸张的方式来表现滑稽的、带有喜剧色彩的角色。“我最反对那种假模假式、油腔滑调的表演方式,这种不走心的、停留在表面上的方式,效果反而不好。波克尔上校的台词说出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逗大家笑,他是有目的性的,总的来说,他的激情,他那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都是围绕着他要保卫皇后这个核心。”在配音过程中,童自荣深入了解把握角色的心理状态,配每一句台词,都要求自己一定要真实。“你得首先让观众相信你,觉得你是真实的,他们才会笑得起来。”
童自荣参与配音的电影《百变马丁:怪兽大作战》海报
童自荣参与配音的电影角色
退休后的童自荣依然痴迷配音舞台,只要遇到合适的角色,他总会欣然接受。从《玩具总动员3》中正直勇敢的胡迪警长,到《大圣归来》里阴险狡诈的混沌大王,再到《百变马丁》中年庆的精彩演绎,他的声音艺术持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赢得了新一代观众的喜爱。回望自己的艺术人生,童自荣常常这样勉励后辈:“年轻的朋友们,你们看,像我这样一个从龙套起步的人,通过不懈努力也能在译制事业上有所建树。你们如此年轻,充满活力与智慧,相信一定能在配音艺术的天地里大有作为。”
影迷朋友们的喜爱是最宝贵的财富
配音艺术方面,童自荣取得了很多成就:2005年获得了“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第四届汉米尔顿幕后英雄特别贡献大奖,等等。但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就是一个尽职的,对得住自己良心的普普通通的配音演员。”
说起自己前辈,陈叙一、邱岳峰、毕克等等,童自荣满怀敬仰之情,“他们的艺术造诣,莫说是超越,就是想企及都几乎不可能。他们不仅是技艺超群的大师,更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典范。像老厂长、奠基人陈叙一先生,我们这些后辈总是不由自主地提起他。没有老厂长,我们就不可能做出好的作品。他在业务上的造诣自不必多说,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将毕生心血都倾注在创作上。虽然我们嘴上不说,但心里头都非常敬佩他们。我成不了他们那样优秀,但我至少要老老实实向他们学习。”
影视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也是童自荣常提起的前辈。“为了保护他塑造的美好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当中不要被损坏,道临老师坚持不接商业广告。我想我也应当这样。也许有特别好的广告我可能会考虑,但我会非常非常谨慎。毕竟,我也不愿看到自己用心塑造的‘佐罗’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瑕疵。演员在商业代言方面,确实需要格外珍视自己的艺术声誉。”
童自荣对焦裕禄同志也始终怀有深深的敬仰之情。每当重温焦裕禄同志的事迹,那种扎根基层、心系百姓的公仆情怀,总让他心潮澎湃。童自荣常说,他信奉的是,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工作,努力让老百姓高兴。“几十年来,我收获了一份宝贵的财富,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精神财富。”童自荣动情地说,“那就是那么多影迷朋友的真挚情谊。观众们对上译厂、对我个人的厚爱与支持,以及很多感人的至今难忘的瞬间,让我感到非常幸福。”
“向往崇高”朗诵音乐会
广播剧《贝家花园》海报
童自荣喜欢在幕后工作,觉得作为一个配音演员应该保持一种神秘感,平时不太愿意出镜的他说,希望为配音演员的魅力“留白”,最好只闻其声,不谋其面。他至今不用智能手机,不用微信,觉得这样“也省得去甄别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乐得做一个清闲的老头儿”。然而,只要一旦涉及到自己喜爱的工作,他又不愿清闲了:酷爱朗诵的他,大前年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向往崇高”的朗诵音乐会,一人承担起了策划、组织、导演、主持等多职;喜爱写文章的他,去年出版了自传,朴实而真诚地讲述自己的经历与感悟;热爱表演的他,今年又参与了抗战主题广播剧等等。拥有一颗“童心”的童自荣坦言,自己还有很多的梦,“希望一直追随前辈们的足迹,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行走,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