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当代关注·绿富同兴】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习惯

发布时间:2025-09-26 16:47:08  浏览量:1

2025年,正值“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8月15日,我们迎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究竟意味着什么?20年时间,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贵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绿色经济占比48%,绿色发展不断提速,绿色版图持续扩展。

贵州将“两山”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血脉,以政策为纲、以产业为要、以民意为向,让绿色发展成为全省上下的行动自觉与生活习惯。

政策引领是绿色习惯养成的根本保障。贵州深谙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率先出台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配套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地方性法规130余部,31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成果成为全国范本,“出新绩”“先行先试”“走前列作示范”已成为贵州高频词。2024年11月30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贵州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实施八项主要任务,细分为30个具体举措,为美丽贵州建设绘制了清晰蓝图。从2024年1月出台全国首个将水质和水量纳入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带来的“把脉问诊”与“全面检阅”,贵州以制度刚性守护生态红线,让绿色发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产业转型是绿色习惯养成的核心路径。贵州坚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绿色低碳、“两山”转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具象化。美丽贵州建设推进大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重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煤电、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从镇宁蜂糖李种植面积22.01万亩,种植、产值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到全省55个地方成功创建省级及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从宁德时代贵安基地的“零碳工厂”,到832座绿色矿山星罗棋布,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已贯穿全省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9%,绿色已成为贵州产业发展的鲜明底色。

公众参与是绿色习惯养成的坚实基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落脚于化风成俗。从环保绘画展、生态文学展,到环保音乐会、环保辩论赛轮番登场;从首个“生态环境季”,到每年六五环境日,再到今年第12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功举办;从黔东南舞水(氵舞阳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到贵阳、赤水入选全球“自然城市”;从4万名林长守护1.66亿亩森林,到2万多名河湖长守护4697条河流……每一项活动的举办、每一项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每一位贵州人的参与和守护。当推窗见绿、抬头是景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小确幸,当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成为日常习惯,绿色发展便有了最广泛、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站在新的起点,贵州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色发展的习惯融入血脉、代代相传。相信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贵州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出新绩,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贵州力量,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景象永驻黔贵大地。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来源/《当代贵州》2025年第38期

海报制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屠琪

一审/赵中行

二审/刘跃

三审/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