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起舞,舞剧《李清照》赴港开启全国巡演,数百名中小学生成首批观众
发布时间:2025-09-26 21:42:43 浏览量:1
超强台风“桦加沙”刚过境,舞剧《李清照》便踏浪而来。9 月26 日至27 日,这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出品、上海歌舞团创作的新国风舞剧在中国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明月耀香江”“国风国韵飘香江”三大文化品牌活动的重点剧目,该剧以精湛的舞蹈语汇与深沉的宋韵美学,呈现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
今晚演出前,舞剧《李清照》举行公开联排,来自香港14 所中小学生数百名学生成为首批观众。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如梦令》到“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武陵春》,再到“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声声慢》,小观众在舞剧公开课中解读李清照的一生,也感知中国传统诗词的无穷魅力。
香港数百名中小学生排队进场观看联排
“《李清照》不仅是一部舞剧,更是一座连接沪港两地的文化桥梁。”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位宋代才女的词心与风骨,传递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结构与美学基因。李清照所经历的人生蕴藏着深厚文化底蕴,它之所以跨越千年仍能引起我们共鸣,恰恰印证了中华文化不朽的生命力。”
“你好,李清照!”
现场,观看联排的学生中最小的才7 岁,最大的也就15 岁。来自深水埔街坊福利小学的张熙林说:“我觉得演员跳得很深情。布景设计也很有巧思,比如舞台上的颜色转换,其实代表了主人公不同的心情。红色代表她很开心,灰色就说明她很难过。”问他有没有收获?小男孩点头道:“当然有啊,她教会我面对逆境的时候要勇敢坚强。”
观剧前做准备
感同身受的还有来自卜威廉中学的凌菲,她喜欢《如梦令》,觉得“李清照的词特别有画面感”。另一位同学凯瑟琳则表示,这是和“李清照”初次见面,觉得舞台上的她“很靓”,这“靓”不仅仅是指造型装扮,而是她碰到困难不退缩的那份勇气。
萧子淇是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中四学生,这是她第一次看“李清照”跳舞,只觉得从前在诗词中认识的才女“活”了起来。她说:“我读过她的词,尤其喜欢《声声慢》。以前就觉得她的词写得秒,三言两语就能写出愁绪。看了舞剧能更切身感受她的悲喜。”虽然和李清照相隔千年,但萧子淇并不觉得她很遥远:“李清照勇敢又有才华,我很崇拜她。”联排前,上海歌舞团贴心地安排了导赏,广东籍演员黄菲用粤语为孩子介绍“一代词宗”李清照,把她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
剧比天大乘“风”舞
舞剧《李清照》此次赴港演出,正遇超强台风“桦加沙”过境。按计划,上海歌舞团主演及舞美团队在9 月22日抵港后,便要紧锣密鼓地进行装台、调光、走台、连排。然而,一切计划皆因台风的到来而搁浅。预留三天搭台、调光、走台的时间表,不得不缩短到25 个小时。执行导演侯腾飞说:“我们随时候命,能不能进场开工视风球强弱而定。”
在台风过境的两天里,他们不得不在风球“喘息”的片刻进场抢工。“9 月22 日到港下午装台了4 小时,剧场就关闭了。23 日至25 日加起来也就给了9 个小时。”不同的剧场,舞台条件也不同,像《李清照》这样需要用到大量多媒体灯光的剧目,几乎每个舞段都要同灯光严丝合缝地配合。 团队分秒必争,同时保质保量。
舞美灯光和演员表演须严丝合缝
同样被“台风”阻挡脚步的还有演员大部队,原定24 日抵达的他们因航班接连取消,经多方协调于25 日才陆续抵港投入排练。航班三度调整,演员也不得不随时待命,而为能早一分钟抵港,他们凌晨3时起床,赶25日最早班飞机先到深圳,再坐大巴于当日中午到达并进入剧场排练。
在全体演职人员紧密配合、灵活调度下,最终保证了公开联排及晚间的首演均如期举行。侯腾飞感慨:“虽说遇到突发天气,但多年巡演大家都还是有这个共识——剧比天大。风也好,雨也好,我们的使命就是为观众留下难忘的舞台记忆。”
文创也深受观众喜爱
首场演出开始前,香港观众张小姐在《李清照》的背景板前举着演出票自拍:“我第一时间就买票啦!之前在网络上看到舞评,很期待。前两天台风那么厉害,好多演出都取消,我还在担心,还好《李清照》没有爽约。”事实上,舞剧《李清照》在港预售阶段即表现出极强号召力,两场演出门票告罄,这一市场反响也体现了上海歌舞团这张上海文化名片的影响力。
记者手记 | 如何变成“李清照”?
舞剧,跳得唯美是基础,而要深入刻画人物,那是表演层面的要求。周晓辉挑梁舞剧《李清照》屈指算来也有一年多,她表示:“十多场跳下来,能感受到内心的变化,和这个角色互依互存、同生共长。”
从最初自学“插花”“茶艺”寻找古典人物的体态和气质,到每次演出前重新复盘李清照的人生,体察她不同生命阶段的悲喜,周晓辉要做的不仅是演好李清照,而是成为李清照。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波澜壮阔,有太多值得挖掘的层面。从《如梦令》里的少女活泼到《声声慢》中的晚年悲苦,15 首诗词配合的舞蹈蕴含着她独特的情感密码。其中,周晓辉最爱、跳得也最过瘾的是《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真是将李清照后期内心悲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成为“李清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周晓辉说,每演一场就要代入一次,“纠缠”一年多仿佛活了她的几辈子。但深入钻研、反复演绎确实也让其自身有了显著变化。剧中饰演赵明诚的王佳俊和她搭档一年多,看着她慢慢成长,感受最鲜明:“她变得更独立、更有主见,也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周晓辉看来,不同于林黛玉、杜丽娘等古典女性,李清照虽是古人却有着现代女性的特质——她独立自主、行事洒脱、敢爱敢恨、不屈服命运和现实环境。“风骨”二字是刻在她血脉里的。因而在饰演《李清照》时,她在人物情绪把控上下了很大功夫:“早期我演她的少女时期,为了和后面不同阶段有所区分,会刻意表现活泼。但现在我会有所收敛,酝酿情绪慢慢释放。前期的活泼带着些许傲气,而后期的悲苦亦不能少了骨子里的坚韧。”结尾时新增的独舞片段,她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调整手臂摆放的位置,甚至是背身时最后定格的角度,“我希望自己站出去就是李清照。”
栏目编辑:江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