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时评|当养老院跳起“热舞”,我们该如何安放老年人的尊严
发布时间:2025-09-27 06:27:01 浏览量:1
近日,一段“女院长穿短裙给养老院老人跳热舞”的视频引发广泛争议。视频中,养老院负责人身着短裙热舞,配文称“为了哄老人吃药也是拼了”,更在评论区以“万物皆可擦”回应网友质疑。尽管院方后续解释此为宣传手段、“不会强制老人参与”,但这一行为背后的价值导向与伦理边界,仍引发巨大争议。
流量为王的时代,养老服务机构的宣传困境不难理解。寻求关注、吸引资源本是生存所需,创新表达方式也确有必要。然而,养老院并非秀场,老人更不应沦为博眼球的“道具”。当“短裙热舞”“擦边表演”成为吸引关注的手段,不仅模糊了养老服务的专业边界,更在无形中消解了老年人应有的尊严。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将老年人“背景板化”的倾向,恰恰与养老服务应有的温度背道而驰。
视频中,老人们沉默地坐在一旁,他们的真实感受无人知晓。即便院方强调“自愿”,在机构与老人的权力关系中,真正的自愿往往难以界定。更重要的是,一个行业的专业性与公信力,恰恰体现在对服务对象尊严的守护上。一次不当的表演,可能瓦解多年积累的信任。而信任,正是养老行业最珍贵的资产。
当下,短视频已深度嵌入各行各业。医生科普健康知识,教师分享教学心得,这些内容在拉近与公众距离的同时,也展现了专业价值。而一旦被流量逻辑裹挟,公共服务就容易失去分寸感。养老服务的宣传,应当回归本质:展现真实的生活场景、专业的照护能力、有温度的陪伴互动。社交媒体上不乏正面案例,如“养老院里的爷爷奶奶教你如何面对生活压力”系列短视频,通过呈现长者的从容与幽默,打破了社会对老龄生活的刻板印象,也赢得了真诚的关注——这说明真正的传播力并非只能来自哗众取宠的表演。
近年,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24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0%,“银发经济”被视为新蓝海。但越是如此,越需要警惕将老年人工具化的倾向。养老不仅是市场,更是责任;老人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是有情感、有尊严的生命个体。真正的“银发经济”创新,应立足于提升生活质量、维护生命尊严,而非迎合浅薄的娱乐化消费。
养老院的镜头,应该记录什么?不是猎奇的表演,而是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的陪伴与尊重。当我们谈论老龄化社会,本质上是在谈论未来的自己。今天如何对待老人,意味着明天我们将如何被对待。养老服务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短视频的点赞数,而在于能否让每一位老人保有体面、感受到温暖。这需要行业守住专业伦理,也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如何优雅地老去,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
栏目主编:简工博 文字编辑:谢飞君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