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抢建大庆舞台
发布时间:2025-09-27 14:13:07 浏览量:1
“留给我们只有40天的工期,时间紧、任务重,党员先上!”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主席台、观礼台及附属设施工程项目任务下达当天的动员会上,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拉萨分公司总经理夏亮号召道。随即,“主席台观礼台建设党员攻坚队”成立,15名党员主动承担最艰巨的任务,将党旗插在了施工最前沿。
“能亲手搭建起大庆的舞台,再苦再累都值!”项目技术员扎西的话,道出了团队500余名建设者的心声。该项目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南侧,施工内容包括主席台、观礼台、背景板标语及其他附属设施,共计1600平方米场地改造。
项目启动之初,审批流程与物资保障的双重考验摆在面前。协调保障组由副经理李晓磊负责,为打通审批“堵点”,他连续3天奔走于多个部门,双脚磨起水泡也未曾停歇,最终将原本需要10天的审批流程压缩至3天。与此同时,技术攻坚组在总工程师周国林的带领下,以“党员技术沙龙”为阵地,每天收工后雷打不动地对着图纸反复推演施工流程。凭借这份执着与严谨,团队仅用3天就优化出适配高原环境的施工方案。物资管控组在物资设备部部长彭家祺的带领下,创新建立“物资专户专管”机制,小到一颗螺丝,大到装配式构件,均实现精准测算用量、全程跟踪运输,达成“零材料短缺延误”的目标。团队的齐心协作,为施工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原施工不能降标准,庆典工程更要精益求精!”周国林说。为破解混凝土易开裂、露天作业效率低的难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装配式构件预制+现场快速拼装”模式,将原本需要20天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基础,改为工厂标准化预制,运至现场后72小时内即可完成拼装。这一模式不仅大幅缩短了工期,更显著提升了结构稳定性,成功破解了高原施工的技术瓶颈。为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团队建立“技术组—执行组—监理方”三方核验制度,对主席台台面平整度、标语板安装角度等关键节点实行“毫米级”管控,预制基础借全站仪精准放样,预埋件位置误差严控在2毫米以内。聚焦舞台净空等关键要素,他们严管钢柱位置垂直度,监测支架变形,逐点检测台面平整度并调至误差小于1毫米,用极致标准诠释了“精益求精”的承诺。
正当大家高歌猛进之时,8月2日凌晨,一场暴雨突袭施工现场,给施工带来严峻考验。在现场带班的党员任学蛟、崔金吉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30分钟内就组织工人安全撤离,并完成防护设备覆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暴雨影响。雨势刚歇,两人又带头冲进工地,带领团队通宵清理积水、检修设备。“只要能按时完成任务,熬几个通宵不算啥。”任学蛟抹着脸上的雨水和汗水说道。在党员的带动下,项目团队齐心协力,把延误的8小时工期抢了回来,确保了工程按节点推进。
“以前要去外地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为大庆出份力,特别自豪!”藏族小伙多吉兴奋地说。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把“惠及百姓”放在心上。高峰期500余名工人同时作业,分公司联合当地住建、气象部门组建“红色联盟”,实时推送天气预警、调配施工资源,保障施工安全。依托“高原施工夜校”和“班前技术交底”,开展安全操作、高原施工技巧等培训30余场,帮助工人快速适应高原施工。更暖心的是,他们优先吸纳200余名当地藏族同胞参与建设,提供钢筋绑扎、设备操作等岗位,人均增收数千元。
8月21日,庆典活动在庄美的主席台前方圆满举行。看着高原儿女载歌载舞的场景,项目团队成员眼眶湿润。40天昼夜鏖战,他们不仅交出了优质工程,更用实干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这座矗立在布达拉宫广场旁的庆典舞台,是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拉萨分公司建设者们献给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