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了13岁,别只盯成绩了!这5件事做对,青春期不跑偏
发布时间:2025-09-27 18:42:59 浏览量:2
开头:你家是不是也有个“突然变陌生”的13岁娃?
凌晨1点,闺蜜在群里发消息:“刚偷偷看了儿子朋友圈,全是我没见过的内容,还把我设成了仅聊天!问他今天作业写完没,就回俩字‘没咋’!”
群里瞬间炸了——有人说自家13岁女儿天天锁房门,进去送水果都得先敲门;有人吐槽儿子宁愿跟同学打游戏聊到半夜,也不愿跟自己多说一句学校的事。
你以为这是孩子故意疏远你?大错特错!13岁不是亲子关系的“断档期”,而是孩子给你的“最后补救机会”!今天就跟你说透,为啥别再死盯成绩,做好这5件事,比考100分还重要!
1. 孩子说“想追爱豆”,你第一反应别骂!90%家长都踩了这个坑
上周刷到个热搜:13岁女孩攒了3个月零花钱买爱豆周边,被妈妈发现后全扔了,孩子直接绝食两天。评论区里吵翻了,有人说“妈妈做得对,不能让孩子追星影响学习”,有人骂“家长太极端,根本没问孩子为啥喜欢”。
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孩子突然说“想学街舞”,你第一句就是“街舞能当饭吃?不如多做两道数学题”;孩子跟你聊动漫剧情,你直接打断“别整天看这些没用的”。
其实啊,孩子跟你说这些,不是要你“批准”,而是在“递信任的橄榄枝”。我邻居家儿子之前天天躲屋里看电竞比赛,妈妈没骂他,反而凑过去问“你觉得这个选手哪打得好啊?”,结果孩子打开话匣子,从战术聊到团队合作,最后还主动说“妈,我知道现在得先把作业写完,写完再看”。
你看,你愿意听,孩子才愿意说。要是一上来就否定,下次他连“我今天在学校不开心”都不会跟你提了——毕竟谁愿意热脸贴冷屁股呢?
2. 孩子成绩掉20名、不想上学?别吼“你咋这么没用”!这是他在向你求救
前阵子帮亲戚家孩子辅导作业,13岁的男孩,之前数学一直考90多分,突然掉到60分,还说“不想去学校了”。他爸妈急得不行,天天骂“你是不是上课没听讲”“别人都能学好,就你不行”,结果孩子越骂越叛逆,甚至故意逃课。
后来我跟孩子聊,才知道他是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被老师当众批评,还被同学笑话“原来你也有不会的题”,心里特别自卑,觉得自己“很没用”,所以才不想上学。
你知道吗?13岁孩子成绩下滑、发脾气、不想上学,根本不是“叛逆”,而是他心里难受,不知道咋说,只能用这种方式“喊救命”。就像小孩摔疼了会哭一样,青春期的娃不会哭,就用“摆烂”来告诉你“我需要帮忙”。
这时候你别跟他讲“你必须好好学习”,不如蹲下来问一句“你最近是不是遇到啥难事儿了?跟妈/爸说说”。去年有个调查,说85%的青春期孩子,因为家长这句话,愿意把心里的事儿说出来——你把他当“战友”,他才不会把你当“敌人”。
3. 孩子数学考50分,却能写3000字小说?别逼他补数学!这才是他未来的饭碗
我同事的女儿,13岁,数学每次都在及格线徘徊,可写出来的小说,在校园公众号上发一篇,能有好几千阅读量。同事一开始急得不行,周末全报数学补习班,结果孩子越补越抵触,甚至偷偷把小说稿藏起来,说“我以后再也不写了”。
后来同事想通了,不逼孩子补数学了,反而给她报了写作兴趣班。现在孩子不仅小说写得越来越好,还主动说“妈,我知道数学不能太差,我每天多做10道题,你别担心”。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家长总盯着孩子的“短板”,觉得“数学不好就考不上好高中”“不会演讲就没出息”。但去年教育部发布的报告里说,现在的孩子更需要“个性化发展”,那些有自己热爱的事、能沉下心投入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
孩子不爱数学但会写小说,不是“偏科”,是老天爷给了他一把“不一样的钥匙”。你别把这把钥匙扔了,逼他拿别人的钥匙开门——不然最后门没打开,还把孩子的自信全弄丢了。
4. 还在帮13岁娃理书包、催起床?别再惯着!你越包办,他越废
前几天在小区楼下,看到一位妈妈追着13岁的儿子喊“你书包忘带了!”“今天要带美术工具,你是不是又忘了?”,儿子头也不回地走,还不耐烦地说“知道了,你别跟着了”。
后来跟这位妈妈聊,她说孩子从小学到现在,书包都是她理,起床都是她催,就连房间都是她收拾。结果现在孩子一点自主能力都没有,昨天还因为忘带作业本,跟老师说“是我妈没给我装”。
你知道吗?13岁的孩子,已经能自己安排时间、收拾东西了。你天天帮他做这些,他不会觉得“妈妈真好”,反而会觉得“反正有人帮我做,我不用操心”。就像学走路的小孩,你总扶着他,他永远学不会自己走;你松开手,他摔两跤,反而很快就会走了。
我邻居家儿子,13岁,爸妈让他自己定作息表,自己收拾书包。一开始孩子总熬夜赶作业、忘带课本,被老师批评了几次。但现在呢?他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还会提前把第二天要带的东西整理好,说“被老师说太丢人了,我可不想再这样了”。
你别觉得“我帮他多做一点,他就能多花点时间学习”。你现在包办得越多,孩子未来越没能力面对问题——毕竟你不能帮他一辈子,他总得自己学会走路。
5. 别再跟13岁娃聊“这次考第几”!晚餐时聊这3个话题,比补课还管用
我表姐家有个规矩,每天晚餐时,不聊成绩、不聊作业,就聊“今天遇到啥有意思的事”“你觉得这件事该咋做”。有一次,表姐跟孩子聊“班里有同学偷拿别人的笔,你觉得该咋办”,孩子说“我觉得应该告诉他,这样不对,要是他不改,就跟老师说”,还主动说“妈,我以后肯定不做这种事”。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家长跟孩子聊天,开口就是“这次考了多少分”“比上次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但1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努力”“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这些问题了。你总跟他聊分数,他会觉得“你只关心我的成绩,不关心我这个人”。
去年有个亲子沟通调查,说70%的青春期孩子,更喜欢跟家长聊“三观话题”。比如散步时聊“新闻里说有人救了落水的人,你觉得他勇敢吗”,看电视时聊“这个角色为了梦想努力,你有没有想做的事”。这些话题不用刻意准备,就像聊天一样,孩子慢慢就会跟你分享他的想法。
你别觉得“这些话题没用,不如多讲点学习方法”。其实三观正的孩子,不用你催,自己就会努力学习——因为他知道“我为什么要学”,而不是“我妈让我学”。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棵正在长枝丫的小树,你别总盯着“枝叶长得直不直”(成绩好不好),忘了给树根浇水(关心他的情绪、支持他的热爱)。你要是只修枝叶不浇水,树迟早会枯;你把根养好了,枝叶自然会越长越茂盛。
13岁不是亲子关系的“坎”,而是你跟孩子重新认识彼此的机会。别再逼他活成你想要的样子,也别总说“我都是为了你好”——你要做的,是站在他身边,陪他找到自己的路,看着他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毕竟孩子的人生,终究要他自己走,你能做的,就是在他需要的时候,递上一把伞、说一句“别怕,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