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后的孤独,如何自处,怎样把日子过得踏实
发布时间:2025-09-28 19:25:51 浏览量:1
家里很静,静得连水烧开的声音都显得突兀。李阿姨坐在桌边,看着面前那碗热气腾腾的面,恍惚间还等着老伴催她一句:“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可如今,饭桌上只剩她一个人,连筷子碰碗的声音都格外清晰。六十二岁的她,儿子在外地安了家,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老伴走后,她夜里不敢关灯,怕黑,更怕那种四下无人的寂静。半夜醒来,习惯性地伸手去摸旁边的床铺,触到的却是空荡和冰凉,眼泪便无声地流下来。
她知道,自己怕的不是一个人住,而是那份没人说话、没人回应的孤独。小区里有个张叔,比她大两岁,也是一个人过。两人常在楼下遇见,聊孩子,聊过去,聊那些藏在旧照片里的笑料,也聊子女的疏远和生活的无趣。有次李阿姨见张叔瘦得厉害,坐在长椅上发呆,问了才知道,他女儿去了南方,电话都少。李阿姨二话不说拉他进屋,煮了碗面,两人坐在厨房的小凳上,一边吃一边叹气,可脸上却难得有了笑意。
她渐渐明白,光靠回忆撑不下去,得找点事做,找人说说话。她去了活动室学跳广场舞,穿着红裙子,脚步笨拙却笑得开怀。有人打趣她精神头足,她边跳边流泪,汗水混着泪水流进嘴角,咸里带甜,像极了生活本来的味道。
她开始学着为自己活着。买菜时多挑几个西红柿,想着“老头爱吃”,转念又笑自己,“现在我也可以炒个新菜”。她继续喂着老伴喜欢的金鱼,一边撒着鱼食一边絮叨:“你们整天游来游去,比我自在多了。”这些自言自语,竟成了她最温柔的陪伴。
楼上的王姨也曾想回老家,结果待了三个月又回来了。她说:“村里人多,可没个能说心里话的。”反而是平日里邻居递来的一把葱、借来的一瓶酱油,让她觉得这屋子还有点人气。
李阿姨也慢慢找到了节奏。她早晚去花园种点青菜,给孙子织毛衣,周末去社区做志愿者,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屋子。她隔壁的刘叔退休后练书法,满墙都是他的字,他说:“一笔一画写下去,心就踏实了。”李阿姨觉得,不管跳舞、写字还是种菜,只要有个盼头,日子就有光。
她偶尔还会对着老伴的照片说话:“你不是让我好好活吗?我现在可没偷懒。”说着说着,竟笑了。她终于懂得,最安稳的日子,不是守着过去不放,而是学会和自己相处,把每一天过得踏实。她对张叔说:“咱们得比昨天过得开心一点。”张叔沉默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对,得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