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热舞”解不了养老宣传的“酒香也怕巷子深”
发布时间:2025-09-28 20:51:24 浏览量:1
□陈得之(湖南工业大学)
近日,河南安阳一家养老院在官方短视频账号发布“女院长穿短裙在老人面前热舞”视频,引发网络热议。随后,该账号删除了百余条相关视频。院方解释,本意是展现养老院的活跃氛围,打破传统养老院的“死气沉沉”印象。然而,这一解释未能平息争议,不少网友质疑其将老人当作博取流量的“道具”。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这条引发争议的视频核心问题在于“情景错位”。热舞行为若出现在舞蹈教室或娱乐节目,或许不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但置于养老院这一特殊场景,则产生了价值观的错位。养老院作为养老服务场所,其核心价值应体现在尊重、专业与关怀上。公众对养老机构的期待,是能为老人提供安全、舒适、有尊严的生活环境。当热舞表演与老人被刻意同框,尤其是院方承认部分视频为“专门拍摄”时,难免给人一种将老人物化为“背景板”的观感。
此类“情景错位”现象在当下并不罕见。此前一些公共场所的不当表演事件,也反映出部分机构对场景礼仪与社会期待缺乏基本认知。
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何一家养老院的宣传需要依赖“美女”和“热舞”这类元素?从常识看,这些元素与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和品质并无直接关联。要解释这一现象,就必须审视当前盛行的“流量思维”。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一种以“美女经济”为内核的传播模式已成为获取关注的捷径。这种模式利用人性中的本能吸引眼球,确实能在短期内提升点击量。对比这家养老院前后视频的流量数据,其实就不难看出,这一路径确实效果斐然。这种直观的“数据反馈”很容易让宣传人员陷入流量迷思,认为这是有效的宣传路径。
然而,养老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服务,其宣传应当以建立信任感和专业形象为核心。依靠短暂视觉刺激吸引的关注,往往难以转化为真正的客户信任和品牌忠诚。
究其这家养老院会选择如此宣传方式的背后,反映的是整个养老服务行业的深度焦虑。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康养市场规模将达9.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这片蓝海市场吸引了大量资本和机构涌入,竞争日趋激烈。
与此同时,大多数养老机构面临入住率不足、盈利能力弱的现实困境。在生存压力下,一些机构选择了“走捷径”的宣传方式,试图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与其说是“兴趣使然”,不如说是“生活所迫”。此外,养老服务行业缺乏高质量的宣传经验供机构学习,也是导致此类现象的原因之一。许多中小机构在宣传上“摸着石头过河”,甚至“胡抄乱写”,盲目跟风网络热点,却忽视了自身行业的专业特质和伦理底线。
对于当前养老服务宣传的困境,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构建更加专业的宣传体系:一是要回归专业主义。养老机构应明确,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质量与专业能力,而非猎奇表演。可聘请具有老年服务或医疗背景的宣传人才,精准把握行业特质与受众需求。二是完善行业规范。行业协会应积极收集、推广优秀宣传案例,组织经验交流,帮助中小机构提升传播能力,避免陷入低水平竞争。三是需要加强工作指导。相关部门可组织专家开展宣传培训,帮助养老机构理解老年群体的心理特点与传播规律,提升其内容创作的专业性与责任感。
回到最初的问题:养老院的镜头应当记录什么?理想的养老宣传,应捕捉那些平凡而真实的瞬间:护工耐心搀扶老人的身影,老人参与兴趣活动时的笑容,家人探望时的温暖互动……这些场景虽不如热舞“吸睛”,却真正传递出养老服务的本质——尊重、陪伴与关怀。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机构的选择关乎每个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养老宣传不应沦为流量的奴隶,而应回归行业本质,守住专业伦理。这既是养老行业的必修课,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