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当现代舞遇上《论语》:孔子文化节的“活化”新解
发布时间:2025-09-30 13:17:33 浏览量:1
又是一年秋意浓,山东曲阜即将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焦点。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如期而至,不仅是一场纪念先贤的盛典,更是一面观察传统文化如何“活”在当下的镜子。今年,我们或许可以从一个看似“不搭界”的细节说起——一场在文化节上亮相,将《论语》章句与现代舞肢体语言相结合的艺术表演。
初闻此创意,有人或许会心生疑虑:庄严肃穆的儒家经典与自由奔放的现代舞,是否会产生违和感?但恰恰是这种“跨界”尝试,为我们理解孔子文化节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小而实的切口。它回答了一个关键问题:在当今时代,我们纪念孔子,究竟是在纪念什么?是刻在石碑上的冰冷文字,还是那份跨越千年仍能叩击心灵的人文精神?
答案显然是后者。孔子思想的核心在于“仁”与“礼”,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智慧,在于“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观念。这些思想并非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资源。现代舞者用身体律动诠释“君子和而不同”,或许比单纯的文字诵读更能让年轻观众感受到“和”的包容与“不同”的精彩。这种尝试,正是文化节力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注脚。它表明,对先贤最好的纪念,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让他的思想与新时代的元素碰撞,产生新的火花,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与审美。
孔子文化节的成功,不在于场面有多宏大,而在于这种“连接”的能力。它连接古今,让古老的智慧为现代人提供启迪;它连接中外,为不同文明背景的人们搭建一座通过孔子思想进行对话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它连接理论与实践。文化节期间举办的各类论坛、研学活动,探讨的往往是“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治理”“传统文化与企业伦理”等务实议题。这正体现了文化节的务实取向:它不尚空谈,而是致力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东方智慧。例如,“诚信”观念对于市场经济的规范,“和谐”理念对于社区建设的促进,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因此,看待孔子文化节,我们不必总是着眼于宏大的叙事。从一个节目的创新、一次论坛的讨论、一位年轻游客在孔庙杏坛前的沉思,都能窥见其真正的价值。它像一位沉静而富有智慧的导师,年复一年地提醒我们: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开放与创新中,让最深层的文化基因焕发新的生命力。
当现代舞的韵律与《论语》的箴言在文化节的舞台上交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的融合,更是一种文化态度的宣言:传统,可以很年轻;经典,可以很时尚。这或许正是孔子文化节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它让一位两千多年前的智者,依然从容地“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参与着我们的思考,启迪着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