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大妈因秋季肺栓塞不幸走了!医生:秋凉宁愿在家躺着,别干这些事

发布时间:2025-09-30 16:24:37  浏览量:1

“她才刚满64岁,前几天还跟我去超市买米,怎么说没就没了……”

居委会的李大妈眼含热泪,哽咽着说出了消息:邻居赵阿姨前一晚散步回来突然胸闷、气促、昏倒,送医抢救无效,最终因**“肺栓塞”**不幸去世。

更让人唏嘘的是,她生前没有基础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身体一向硬朗。

出事前的一小时,还在街头跳广场舞。

医生说:“是秋天凉了,赵阿姨穿得少,又激烈活动,诱发了肺栓塞。很多人都以为只有老年男性或术后病人才会得,事实远比你想象的可怕。”

秋天,是很多疾病的高发季,尤其是肺栓塞这种“静悄悄就致命”的病,常被误以为是普通的胸闷、气短,等真正发作,常常已经来不及。

医生提醒:秋凉季节,有几件事宁愿不做,也别拿命去冒险!

很多人以为“肺栓塞”是离普通人很远的医学名词,其实,它可能就藏在你每天的生活里。

肺栓塞是啥?简单说,就是血管突然被“血块堵住”。

正常血液像河流一样流动,当下肢静脉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或受寒收缩,容易形成“血栓”

这些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进入肺动脉,就会像“泥石流”一样造成严重阻塞,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甚至猝死。

秋天是肺栓塞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气温骤降,血管收缩。

天气转凉后,血液黏稠度升高、血管易痉挛,形成血栓风险大幅增加。

二是活动反差大,诱发血栓脱落。

早晚冷,中午热,很多人一到白天就猛运动,剧烈波动的血流速度容易“冲”动血栓脱落,造成栓塞。

三是久坐久躺,腿部静脉血流缓慢。

不论是看电视、打麻将、长时间开车,长时间不动,腿部血液循环慢,是肺栓塞的温床。

专家指出:

秋冬季节,肺栓塞发病率比夏季高出约37.4%。
其中60岁以上女性发病占比明显上升,尤以晨间和睡前为高发时段

但最危险的,是肺栓塞来得快、像感冒,发作却像“灭顶之灾”。

肺栓塞往往不是突发事件,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养出来”的结果

如果你有以下习惯,可能正悄悄积聚风险

长时间久坐不动,腿肿、麻木、抽筋

血栓通常从下肢开始,如果你经常坐着不动、开车几个小时不下车、睡觉窝在沙发一整天,腿部静脉回流不畅,最容易长“隐形血栓”。

特别是秋冬季节血液黏稠,腿出现单侧肿胀、发热、酸胀感,甚至突然抽筋,千万别只当是“缺钙”!

天气转凉仍穿得少,导致血管强烈收缩
天气一凉,有些爱美或怕热的老人、女性还坚持“少穿”,一冷一热中,血管剧烈收缩,容易刺激原有小血栓脱落,诱发肺栓塞。

天气晴朗突然猛跳广场舞、剧烈活动
很多人一到天气好就兴奋起来,从几天没动直接跳广场舞、慢跑、爬山,这种“骤然大动作”会增加血液循环压力,把本来安静的血栓“冲进肺里”。

呼吸突然急促、胸痛、心慌,却以为是心脏不舒服
肺栓塞的典型症状是胸闷、气短、剧烈咳嗽、甚至咳血,但很多人以为是“天气凉引起感冒”或“心脏小毛病”,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

医生提醒:如果你突然出现“深呼吸困难”“走几步就喘”“心跳突快”,尤其是在刚运动后或凌晨时分,一定要警惕!

面对肺栓塞这位“秋天的隐形杀手”,预防比抢救更重要。

医生提醒:不管你身体多好、多爱运动,秋季这4件事宁愿不做也别硬撑!

宁愿躺着休息,也别早晨空腹出门猛锻炼

早晨是血栓最活跃的时段,特别是空腹、低温状态下突然剧烈运动,极易诱发心脑血管事故。

建议早上8点以后再外出锻炼,做些缓慢拉伸、散步等低强度活动。

宁愿裹多一点,也别为了“耐寒锻炼”穿太少

“秋冻”不等于“冻着”,尤其是腿部、脚踝、腹部保暖要做好。

医生建议:室内温度低于22℃,应适当增加衣物。

宁愿在家多动动,也别长时间坐沙发不挪窝

秋冬季血液循环慢,建议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3~5分钟,踮脚、抬腿、甩手等动作都能帮助下肢静脉回流。

宁愿少跳两曲,也别天气突变仍坚持跳广场舞

气温骤降、风大寒湿天,建议暂停户外跳舞、健走等活动

可在室内进行缓和运动,如体操、太极。

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可从“静止”直接到“剧烈”,避免血流冲击。

此外,患有静脉曲张、房颤、心脑血管病史、做过骨科/妇科大手术的人群,更要谨慎,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凝药预防血栓。

可怕的是,它早期没有明显征兆,一旦发作就是致命冲击。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病不挑人,也不挑时间。

关键就看你有没有在生活中给它“机会”。

所以,别再觉得:

“腿麻一会儿没事”“出门冷点没关系”“跳舞跳得开心比什么都好”

这些小习惯,可能正在偷偷积攒“大危险”。

从今天开始,给自己一个健康承诺:

天凉时注意保暖,不硬抗风每天活动量适度,不做“突击运动”每坐一小时就活动腿脚,防止血栓形成有基础病者遵医嘱定期检查,不擅自停药

健康不是等你出问题时才去珍惜,而是每天一小步,离“平安长寿”近一大步。

当然,每个人体质、既往病史、家族背景不同,肺栓塞风险也因人而异,本文内容为科普信息,不能代替医疗判断。

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由专业医生做出准确评估与个性化指导。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华医学会肺血管疾病诊治指南》2021版
3.《协和医院血栓防治科普手册》
4.《临床心血管杂志》2023年第39卷
5.《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年报(2022)》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7.《柳叶刀·呼吸病学》:肺栓塞全球流行病学报告
8.《健康时报》:肺栓塞秋冬高发警示
9.《哈佛医学院健康博客:如何防血栓》
10.《中国中老年运动行为研究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