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中戏舞美系教师在重大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主题演讲

发布时间:2025-09-30 22:43:00  浏览量:1

9月12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师谭泽恩在庆祝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60周年“60 Years of PQ's Scenographic Worlds”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空间作为对抗——以创造性的空间思维,对抗僵化的戏剧形式》的学术演讲,进一步提升本专业在国际舞美领域的影响力。

近六十年来,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 of Performance Design and Space ,简称PQ展)始终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聚焦舞美、演出设计与演出空间的盛会。自1967年创立以来,PQ展不断顺应文化与时代变迁,持续为舞台美术的创新与实验提供重要平台。这场四年一度的国际盛会已发展成为汇聚演出设计师、艺术家、学者与学生的全球性交流盛会,成为跨越文化差异、推动跨学科与跨代际交流的对话。

2027年PQ展将迎来60周年庆典,组委会特别推出“PQ60”纪念活动,聚焦该展会在过去六十年间的转型历程。作为系列活动的开幕环节,组委会于2025年9月举办国际在线研讨会,通过梳理塑造PQ展特质的地域历史、国家与地区贡献以及国际合作,开启关于这一独特全球文化现象的讨论。来自20个国家的艺术家与学者齐聚云端,他们或是PQ展不同版块的贡献者,或是亲历展会的参与者,或是多年来的学术研究者。他们在一起共同探讨PQ展在塑造演出设计、舞台美术与表演空间理念方面发挥的作用,审视其在策展、展示与实践方面的贡献,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国际对话与交流。

组委会官网首页

谭泽恩老师曾深度参与PQ展。1995年,他以学生时期的作品参展,2003年、2011年担任中国展展览助理,2015年、2019年、2023年连续三届担任中国展的展览设计,其中2019年兼任中国展策展人。

谭泽恩的演讲从展示自己1995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就读时,参加PQ展的作品《天边外》开始,在演讲序言中他说道:“于PQ展60年之际回望,我与之结缘居然已30年之久。我还是大学本科三年级的学生时,我的设计作业《天边外》入选PQ1995学生展,这对我的专业学习产生的激励,至今难忘。如果将30年前我第一次与PQ展的结缘,算作我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未尝不可。如今30年过去了,回顾自己的创作之路,寻找我与PQ展共同成长的线索,话题颇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话题是——我如何以一个视觉艺术家的身份,介入戏剧创作、重构戏剧空间。”

谭泽恩在中央戏剧学院本科就读时的作品《天边外》参加PQ展学生展

随后,谭泽恩以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串联起这个主题,讲述了这一系列作品独特的空间形态,及其与PQ展的创造性精神长达三十年的共同成长。

在介绍作品《美好的一天》时,谭泽恩谈到,观众的介入、创造的文本形态趋向于无限,再一次解构了传统戏剧的文本至上主义。而且,每一个观众都在自由地选择与拼贴,每一个观众都营造出了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观演空间。可以说,这个作品从观演关系入手,彻底瓦解了剧场物理空间的有限性。

作品《美好的一天》现场照片

《月色如舟》是由视觉艺术家在极限的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具有完整戏剧属性的作品。它利用照片,在重新编排时间的同时,也塑造出一个特定的非现实的表演空间,以及互动式的观众参与形式。它从时间、空间、行动、幻觉、观演关系等多个层面重构了戏剧本体。在PQ展艺术观念近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重新定义本专业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节点,从中可以看出谭泽恩在其中的思考与受益。

作品《月色如舟》与PQ2023中国国家展

在介绍他近年最重要的一个作品《圣人》时,他谈到,《圣人》是一个由视觉艺术家担任戏剧构作,从一个空间的构想出发,逐步推导完成的戏剧作品。《圣人》的演出空间,是⼀间可以迅速搭建和拆解的教室,演出是在不同的场域间流动的,但它不是帐篷戏剧,它注重的是对不同场域的介⼊,注重它激发出来的不同场域的戏剧价值, 注重⼀间教室与不同场域的反复并置所形成的连续性表述。随着演出的延续,地点不断增多,作品或许在某⽅⾯的表述得到了强化,或许也会让它最终的表述处在⼀种强烈的不确定中。

作品《圣人》图片

最后,谭泽恩介绍了他的两个国际舞美展的策展作品。为了创作PQ19的策展作品《在别处》,他用横跨欧亚大陆10天的旅程,重温了中国设计师第一次参展PQ的历史,强调突破可见的极限和人类新的视角的重要性,以及在文化交流中,空间的物理尺度的重要性。

2022第比利斯舞台设计双年展中国展《与每一个时代狭路相逢》,则是新冠疫情时期的作品,其中物理空间的空无呈现出两种阐释结果——对于作品展示而言,它是无;但是从文献价值的角度,它是无比充盈的,远远超越了具体的舞美作品。

策展作品《与每一个时代狭路相逢》

策展作品《在别处》

在会议的集体讨论环节,学术主持人Pavel Drabec对谭泽恩说:“听你提及与PQ展三十年的关联,还看到你展示的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我对它们都深感震撼,我想请你谈谈你在PQ展上看到的哪一方面或者哪一类型的作品对你的创作影响最大呢?”

谭泽恩回答道:“对艺术工作者来说,如何认识自我,表达真实具体的个体感受,是我们跟当下世界最鲜活、最重要的纽带。如果这样的思考沉寂了,我认为,那是不对的,这也是我继续做作品的动力。所以说,PQ展上的这一类作品对我的影响最深。”

学术会议的交流环节

会后,谭泽恩老师还收到热心观众发来的邮件,就相关学术问题继续提问和探讨。

近年来,学院舞美系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在展现中华文化的同时,持续为中国戏剧界培育国际型人才与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