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长空之王》:彰显“刀尖上舞者”英雄气概
发布时间:2025-10-01 17:06:45 浏览量:1
在今年十一期间,各大院线上演的影片中《长空之王》赫然排在其中,这部影片讲述了雷宇等飞行员经过严苛选拔正式成为了中国新一代试飞员,他们在队长张挺的带领下参与到尖端新式战斗机的试飞工作中,在不断挑战战机和自我极限的过程中成长的故事。该片在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获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处女作、最佳男配角、最佳录音、最佳剪辑5项提名。
一、主题立意:凸显匿于云霄英雄的崇高,讴歌试飞员生命铸就的精神
蓝天,从来都是大国竞争的舞台。世界航空先驱李林塔尔曾说:“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一架飞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艰难无比。”
蓝天试剑,勇者无畏。试飞员是高风险职业,对于一个国家航空工业发展十分重要。70多年来,中国空军装备已经实现跨代升级。从最初仿造的喷气式飞机,到如今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隐身战机、隐身轰炸机,和歼“20”等新一代战机,意味着中国空军装备水平已经迈向世界前列。而这张闪亮成绩单的背后,是中国空军试飞员数万次的试飞以及多名优秀试飞员献出的宝贵生命。中国空军试飞员队伍走过无比艰辛的征程,也为我国航空事业争取了无限灿烂的前景。“即使有那么一天,化作流星陨落天际,也要在天空留下一道闪亮的轨迹。”他们是隐匿于云霄的英雄,该片讴歌了试飞员“忠诚使命,追求卓越,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
该片影片以“填补题材空白”的勇气聚焦军机试飞员这一隐秘群体,那些带着体温的细节,让“以身许国”不再是口号。雷宇的成长,是从“逃离”到“坚守”的血泪蜕变。初入试飞院时,他对着满墙事故报告彻夜难眠,甚至偷偷写下调离申请——直到亲身和大队长张挺两次驾驶飞机试飞,在危险时刻,雷宇两次跳伞逃生,而张挺为保住飞机,第一次在坠地前,成功重启引擎,救回了飞机。而第二次,为保试飞数据,在引擎爆炸前最后一秒传回关键参数,但是他对讲机里说“我已无法返航”,然后壮烈牺牲!张挺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让雷宇顿悟,撕掉调离申请,重新选择在“刀尖上跳舞”,最后成为最优秀的试飞员。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一代代挚爱试飞事业的蓝天骄子,用生命书写着无限忠诚。他们的英雄壮举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中国航空事业腾飞写下精彩篇章,必将载入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史册。
二、叙事构建:以微叙事锚定成长线,以微细节呈现真实感
每个试飞员都是爹妈生的血肉之躯,都有自己和亲人的牵挂。英雄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经历特情面对强大的死神,考量出一个人的意志、品德和操守,更考量出信念、智慧和忠诚。是与非、舍与取,只是一瞬间的抉择。张挺的牺牲成为了影片最痛彻心扉的转折。当战机无法挽回地冲向大地,张挺选择了与飞机共存亡,不是因为别无选择,而是为了将坠机点控制在无人区。通讯频道里他最后的呼吸声,成了雷宇心中永不愈合的伤口。“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这句平静的告别,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军人的担当,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张挺用生命为雷宇上了最后一课:试飞员的价值不在于征服天空,而在于为后来者铺就通往天空的安全之路。
试飞有一个十分重要和特殊的使命:突破安全边界。业内人士常用术语是“飞包线”。试飞员在执行预定任务时,如果遇到突发险情能够成功处置脱险叫作“绝境求生”的话,那么明知危险却又要以身犯险的边界测试试飞,就是“向死而生”。雷宇等试飞员创造了试飞隐形战机最大飞行表速、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最小飞行速度等多个“之最”。在看似圆满结束时,突然遇到鸟群的撞击,驾驶舱受损,雷宇和邓放都晕了过去。指挥台一直在呼叫,飞机就要撞山。关键时刻雷宇醒过来了,重新控制了飞机,并安全飞回了基地,带回来完整的飞行记录参数。基地所有的人向他鼓掌、致敬!
影片中细节还原了现场,面临生死考验的真实感,打动人心。雷宇还先后提出对飞机多项改进意见和建议,都一一被采纳,移植到生产工艺中。砺剑长空,突破极限。70年来,中国空军试飞员参与完成2000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刷新我国航空事业数千项纪录,突破一大批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部队战斗力的关键技术。
三、艺术创新:以技术造沉浸,以细节见真情
影片不落窠臼,每一个镜头都带着温度,让观众仿佛坐在新一代隐身战机的座舱里,和他们一起经历生死瞬间,带入感极强。
一是视觉技术的沉浸式赋能。如鸟群撞击的场景,足以让观众攥紧手心。镜头下,鸟群从远处的黑点变成扑面而来的黑影,座舱玻璃碎裂时的裂痕像蛛网一样蔓延,雷宇鲜血然后了头盔和飞行服,额头的鲜血滴在仪表盘上。他手动点火时,镜头特写他颤抖的手指,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引擎重新启动的轰鸣声透过银幕传来,震得人心脏发紧。最震撼的是战机急速下降时的主观视角:地面的房屋从模糊的小点变成清晰的轮廓,云层在身边飞速掠过,雷宇的呼吸声、对讲机的呼喊声、引擎的喘息声混在一起,让人真切感受到“从死神手里抢命”的惊险。
二是生活美学的真实力量。那些带着生活气息的细节,让英雄有了烟火气。张挺告诉儿子能蒙住眼踢连续颠球二十次,就驾驶飞机飞过他的学校上空,因此儿子总是在学校课余用红布蒙住眼睛刻苦练习颠球。而影片结束时,飞机飞过他的学校拉出彩烟,不仅结构了影片,而且预示未来一代的接续前行。张挺的家宴招待同事们,他的爱人说为了看丈夫,她这么多年火车票就攒了一大盒子。张挺每次平安落地都给媳妇发微信,老婆我落地了,想吃饺子。火车票根和俩口子的微信记录,这些生活细节,不仅体现了东方叙事美学,也更有人情味。而张挺牺牲后,被烧没了,国旗下覆盖的是木头,张挺的爱人发现后,撕心裂肺的痛哭失声,让所有的人动容。
三是情感表达的克制之美。最动人的泪点,往往藏在“没说出口”的话里。张挺牺牲后,飞机设计师改进了飞机,但是再次试飞风险更大,指挥员甚至质问设计师难道让我的飞行员去送死?指挥员爱兵如子的形象跃然银幕。此时雷宇和邓放站出来,表示甘愿冒险试飞。起飞前雷宇对着对讲机停顿了几秒,轻声说“张队,今天我替你飞”,声音很轻,却让指挥台里的人都感动得红了眼。而雷宇和邓放从前总是较劲,谁也不服谁。但是他们一起经历了生死,遇到鸟群撞击后,九死一生落地后,邓放向雷宇敬礼,还了以前所欠。雷宇和邓放互相搀扶着走下战机,两人都受了伤,却笑着击了个掌,没有豪言壮语,只是说了句“活着真好”。
《长空之王》在当下的价值,在于它让观众明白:每一型战机的完美数据背后,都有着试飞员们用生命书写的篇章。雷宇、张挺、邓放——这些名字或许不会被载入普通教科书中,但正是他们一次次逼近极限的飞行,为中国航空事业划破了前进的道路,更将个人成长升华为民族复兴的注脚。(王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