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导演,您的作品永远激励着我认认真真拍戏,清清白白做人
发布时间:2025-10-03 07:39:16 浏览量:1
巴特尔
巴特尔,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代表作品:《TAIX.518》 《儒商》《西部警察》《车间主任》《儿科医生》《我是警察》《城市的星空》《至高利益》《江山》《舞台姐妹》《旗舰》《南下南下》等。
我五六岁的时候就接触了谢晋导演的影片,包括《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以及后来的《芙蓉镇》《牧马人》等,他的电影几乎没有我没看过的。除了公映的时候我会到电影院看,有些复映的电影更是看了不止一遍,特别是《红色娘子军》,我看了七八遍,甚至比《舞台姐妹》还多。当然,每个时期看也有每个时期不同的感受。小时候看就是看个热闹,长大了以后每次看都有不同的理解。特别在从事导演这一行以后,就会从导演的角度关注很多专业性的细节。可以说,在我看过的电影中,谢导的电影对我的启发是比较大的。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芙蓉镇》的那个镇子,那种青石板路、滴水的瓦,还有推车压出的印辙,都为这个片子营造了很强的历史氛围,凝重且大气。谢导对生活场景的展现也很真实。影片中无论是摊贩和摊位上琳琅满目的货物,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细节都很真实地还原了历史。这一点给了我很大启发,所以我在拍戏的时候,也非常注重营造这种环境的小细节。
《舞台妹妹》与《芙蓉镇》都是描绘实实在在的人,
只不过换了环境和历史时期,换了一种生存状态。《舞台姐妹》呈现出了越剧艺人所处的新旧社会的对比,包括江浙一带的那种环境,小桥、小木船,再到大上海的那种氛围,都营造得非常好。影片中对空镜的运用,结合越剧曲调的音乐伴奏,全方位地营造了现实主义的氛围。应该说,谢晋是一个基本功很扎实的现实主义电影大师,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领军人物,这是当之无愧的。
电影《舞台姐妹》无论在美术设计还是道具等各方面,都非常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在拍电视剧版的《舞台姐妹》的时候,我们参考了电影版的开头。当时我们正好在乌镇,那时古镇的二期开发项目刚完成,还没有开放,我们有幸在里面进行拍摄。我们运用了水上的舞台,安排了几百艘船不断地划过来,戏班子就在舞台上表演。我估计谢晋导演那个时候都没有这样的条件。
谢晋导演对艺术作品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十分感人。通过他的作品,你能感觉到他对每部作品那种精益求精的痴迷。他当年拍电影,通常会让演员写人物小传、下生活。我始终感到遗憾的是,当年那种创作环境和艺术氛围现在是可遇不可求了。作为编导,我们只能尽量多下生活,多挖掘历史的真谛,再传达给演员。
我很欣赏这部电影的艺术结构,包括历史上的跨度,蒙太奇的运用,还有用越剧曲调一笔带过的手法,等等。其实电视剧和电影的蒙太奇在很多地方都是共通的。在蒙太奇的剪辑、平行蒙太奇的运用等方面,谢晋导演给了我很大启发。电影里头那段经典的越剧曲调,在重新配唱之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每次听到我都特别激动。
应该说谢晋导演拍《舞台姐妹》并非为了宣传、表现越剧,只不过他选择了越剧作为载体,展现那个时代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态度。电视剧也是这样的,它的任务并不是去弘扬这个剧种,主要还是通过这个剧种去完成我们要讲的那些戏曲艺人的生活场景。
那个年代的戏班子和我们现在的娱乐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贪图虚名的,有误入歧途的,有颓废沉沦的,当然也有正能量的,所以这部影片依然很有现实意义,再拍一遍也不为过。经典是可以不断地翻拍的,它能给今天我们的从艺人员带来启迪。其中有句台词,“认认真真拍戏,清清白白做人”,这后来成了我从艺的座右铭。
当然,要把电影改编成电视剧是有难度的。因为电视剧是电影的20倍甚至30倍的长度,需要创作很多新的东西进行扩充,同时又不能离开主题。我们创作这部电视剧也无意超越经典,只是用今天的观念和审美重新诠释那个时期的内容,用一种现代的观念来看待历史。我本人不是一个很聪明的导演,但我始终遵循谢导的这种品质,拍每部戏我都做足功课,尽可能地少留遗憾。而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本身就是对时代、对艺术的一种责任,他也将这种责任传给后人。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学习谢导,不搞无病呻吟、虚无缥缈的东西,扎扎实实地拍一些深刻的内容,传递给观众。
我想对谢导说:
谢晋导演,虽然我没能认识您,但是您的作品永远激励着我认认真真拍戏,清清白白做人。
我永远仰慕您,向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