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通牒的前一天,哈马斯选择投降,哈马斯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发布时间:2025-10-05 05:03:00 浏览量:1
2025年10月4日凌晨,哈马斯突然宣布接受一项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20点和平计划”。这个决定并不在多数人预料之中,尤其是在通牒还剩一天到期的时候。
就在前一天,特朗普还在公开场合强调,如果哈马斯不在72小时内回应,将会面临以色列和美军联手的“地面清场”。
这场对峙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哈马斯最终的退让,像是被压到墙角后的无奈之举,也让外界开始重新审视一个问题:这个曾长期主导加沙局势的武装组织,是不是已经到了该下台的时刻?
这场转折并不是没有征兆。过去几个月里,加沙地区几乎每天都在遭受轰炸。以色列的攻势明显更精准,目标对准了哈马斯的指挥中心、武器储备点和地下通道。
军事打击的频率不断增加,哈马斯的反击手段却越来越有限。与以往不同的是,哈马斯这次很快就失去了来自邻国的支援。
卡塔尔原本是它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最近几周,不仅没有追加援助,还在外交场合上表达了对哈马斯“继续武装对抗”的不满。沙特方面的表态也变得微妙,只强调“尽快恢复地区稳定”,没有再提“支持抵抗运动”。
10月3日深夜,特朗普在一场记者会上说得很直接:“这不是协商,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他给出的和平提案包括释放人质、解除武装、加沙治理权交还给一个由技术官员组成的过渡机构。
这些要求说白了就是要哈马斯彻底退出舞台。以色列方面则承诺暂时停火,并释放一部分巴勒斯坦囚犯。显然,这是一份带压力的协议,哈马斯要是不点头,下一步就是全面清剿。
哈马斯的回应虽然叫“接受”,但其实还有不少保留。他们提出要在未来72小时内逐步完成囚犯交换,不直接宣布解除所有武装。
有官员公开表示,这只是“阶段性安排”,不代表彻底放弃武装抵抗。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真的服软,更像是在争取喘息机会。
过去,哈马斯在加沙几乎一手遮天,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民间组织,都绕不开这个名字。
但到了2025年,这种控制力正明显减弱。以色列的打击行动不仅摧毁了他们的军事设施,还切断了很多地下网络和秘密联络点。
哈马斯高层一度转移到加沙北部的地下建筑群中,但这些“安全区”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多名指挥官在最近几轮空袭中被击中。
而在地面,哈马斯面临的不是敌军,而是群众的不满。加沙的居民生活状况恶化到了极点,供水、电力、食物都严重短缺。
很多人开始质疑哈马斯为何还不考虑停火,继续战斗到底换来的只是更多平民死亡。尤其是年轻人,对哈马斯的“长期执政”越来越不认同,他们希望能看到一个不靠火箭弹来维持存在感的政权。
与此同时,有关加沙地区未来治理的讨论已经在幕后展开。法塔赫方面表示愿意接管,但条件是哈马斯彻底退出政治舞台。
阿拉伯国家普遍支持让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暂时接手,过渡期内由文官主导管理事务。美方也对这种安排表示欢迎,只是以色列还没有完全松口,他们强调“加沙不能再成为对以色列发动袭击的温床”,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在部分地区长期维持军事存在。
从表面上看,哈马斯的投降像是彻底认输。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从此消失。过去有很多武装组织在被打散后,转入地下,变成一种更隐蔽的抵抗形态。
哈马斯内部也已经有声音提出,如果无法维持过去的“政权模式”,那就转为“社会运动”。他们还没有完全放弃武装,只是暂时把枪口藏了起来。
加沙北部正在建设的“地下城市”就是一个信号。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基地,而是一个可以长期藏身、指挥和储存物资的复杂系统。
如果未来局势再度紧张,哈马斯很可能会在这些地下设施中重新集结。换句话说,他们现在不是退出,而是在做调整。
更复杂的是,哈马斯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加沙。他们在约旦河西岸、黎巴嫩南部、甚至一些欧洲国家的移民社区中都有支持者。
这些联系网络虽然在战争中被削弱,但并未完全断裂。如果地区局势再出现波动,哈马斯很可能会借助这些渠道重新获得资源。
特朗普的“和平计划”目前看起来确实压住了局势,但它的稳定性仍然存疑。以色列虽然暂时接受了协议内容,但明确表示不会撤出所有军事布控。
而哈马斯虽然投降了,但没有兑现全部解除武装的承诺。双方对协议的理解不一样,执行起来很可能出现分歧。
更大的问题是监督机制不清楚。谁来确保协议被执行?联合国的维和部队没有明确表态,阿拉伯国家也不愿意派兵进入加沙。资金方面更是个大坑,重建项目的预算高得惊人,不少国家嘴上答应,实际行动却很慢。
还有就是巴勒斯坦建国的老问题。特朗普提到“尊重建国愿望”,但没有提供任何实现路径。法塔赫和哈马斯的矛盾仍然存在,过去在北京签署的和解声明早就搁浅。
现在这种半拉子停火状态,看起来像是和平,但也可能是下一轮冲突的蓄势阶段。
哈马斯的投降并不仅仅是中东问题,它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反应也不容忽视。10月初,欧洲多个机场加强了安保措施,不少国家警告可能有中东背景的极端分子趁乱渗透。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都在国内发动了针对潜在激进组织的搜查行动,说明这场冲突的“外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而在东欧,俄乌战场也感受到这场变化的影响。俄罗斯过去通过支持中东的反美武装来牵制西方注意力,现在哈马斯的“投降”让这部分战略失效。
乌克兰方面认为,这是一个“有利时机”,可以加大对俄施压,争取更多西方资源回流。
中国方面也在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北京一直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巴以问题,过去一年多来多次邀请巴勒斯坦各派来华对话。
尽管目前没有直接介入,但中国在幕后协调上的作用越来越被各方重视。尤其是中东国家对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表示认可,希望能借助这种调解方式避免再次陷入全面战争。
哈马斯的投降,确实是一件大事。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就此解决。加沙的废墟还在,民众的怒火未消,以色列的警惕也没有降低。这次协议像是给冲突按下了暂停键,但远不是终结键。
和平,不是靠一个通牒决定的,也不是靠一纸协议维持的。真正的转变,需要地区各方都愿意放下旧账,也需要国际社会不只是喊口号,而是拿出实打实的行动。
战争的暂停不代表和平的到来,哈马斯退场后留下的空缺,才是真正难解的部分。
现在的局势像是一场拆了引信但还没处理完炸药的危机,稍有不慎,就可能再次引爆。而老百姓最关心的,从来不是谁赢谁输,而是还能不能正常生活。
这场冲突的下一步走向,仍然悬在半空中,没有人敢说已经迎来了光明的尽头。
美国白宫新闻发布会(2025年10月3日)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对哈马斯发布72小时最后通牒,提出“20点和平计划”,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释放人质、交出治理权。该计划随后由白宫官网及多家主流媒体同步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