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哈马斯在最后一刻低头,接受特朗普的投降条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发布时间:2025-10-06 02:00:00  浏览量:3

截止至今,“巴以冲突”爆发已经将近两年,除开最初几个月的热度以外,如今的“巴以冲突”仿佛已经进入了常态化,似乎再持续几年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就在不久前,哈马斯突然宣布要释放人质,接受特朗普的和平方案,这场冲突似乎见到了和平结束的曙光。

为何哈马斯要突然宣布接受特朗普的和平方案?这对于加沙和以色列的未来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10月3日晚,哈马斯表示将接受特朗普的“20点计划”,将选择释放所有被扣押的人质,并将加沙地区的管理权交接给独立的行政机构。

可以说,哈马斯的这一番表态虽然只是接受特朗普的和平协议,实际上已经显露出了哈马斯组织的颓势。

在以色列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哈马斯能始终坚守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手中依旧掌握着一定数量的以色列人质,这让以色列很难对加沙展开彻底的大规模袭击,也让哈马斯能时常获得喘息之机。

而此次哈马斯不但将保命的人质,还将加沙地区的管理权一并交了出去,可以说彻底丧失了在加沙的立足之地。

或许有人会疑问,为什么哈马斯这一次这么干脆,即使是冒着组织覆灭的情况,也要与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其实,本质上还是因为局势的变化已经让哈马斯很难再支撑下去了。

因为加沙本身并不大,300多平方公里的的面积大概只相当于国内一些城市面积较小的区县,而以色列又在边境上建起了高墙来围堵,这使得哈马斯靠自身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军事力量。

自始至终,哈马斯的武装部队最多也是装备了一些轻武器以及自制的火箭弹,相比于以色列精良的装备来说显得不堪一击。

所以,哈马斯在对抗以色列的时候,都要依靠外部的环境,比如说伊朗及其盟友。

而在“巴以冲突”爆发以前,伊朗在中东的势力可以说是在逐步扩大,隐隐有挑战以色列的趋势。

凭借着苏莱曼尼等人的努力,伊朗成功收获了真主党、胡塞武装、叙利亚阿萨德政府等一系列盟友,形成了一张围绕着沙特与以色列的抵抗之弧。

虽然,这一组织更多地还是用于对抗沙特、伊拉克这些逊尼派穆斯林国家;但随着伊朗与沙特关系的缓和,这一组织对于以色列的威胁程度直线上升。

这也促使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袭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两年过去了,曾经有利于哈马斯的外部环境却在变化中荡然无存。

首当其冲的便是伊朗。

原本在总统莱希的团结下,伊朗各派终于有了团结一致的趋势,但莱希的意外去世却打断这一进程。

继任者佩泽希齐扬则又因为亲西方的政策,而受到了伊朗保守势力的厌恶;原本在伊朗国内外都拥有重要势力的伊朗革命卫队,也与政府离心离德。

在国内一团乱麻的情况下,面对以色列的各种进攻,伊朗自然是难以招架。

不仅国内众多高管都被以色列定点清除,甚至连哈马斯政治领袖哈尼亚,都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遇以色列袭击身亡。

而伊朗对此的反击则可谓“乏善可陈”,除了导弹袭击确实给予了以色列一定的损失以外,伊朗在对待以色列的问题上,几乎处于“不抵抗”的状态。

这对于“抵抗之弧”其余成员信心的一次打击,也让外界对于伊朗的态度从“波斯之虎”变为了“伊朗雄猫”。

相对而言,伊朗如今的状况相较于真主党与阿萨德政府而言,在“抵抗之弧”中尚算可以。

真主党作为对抗以色列的最前线,在冲突之初凭借着火力袭击为哈马斯争取到了很大的生存空间,也让以色列的军队一度成为了外界嘲笑的对象。

然而,以色列却在情报的支持下,不仅发明了“传呼机炸弹”对真主党展开了一波袭击,还利用空军消灭了真主党高层,让其至今仍然没有恢复元气。

与此同时,虽然叙利亚的阿萨德并没有直接遭受以色列的打击,其与以色列也没有太大的冲突;但长久以来的国内内战,也让叙利亚政府很难长久维系下去。

终于在2024年末尾,阿萨德政府彻底崩溃,在北方叛军的进攻下一泻千里,最终在十几天的时间内倒台,留下了一个混乱的叙利亚。

可以说,如今的状况下,在整个“抵抗之弧”中,除了胡塞武装因为距离较远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以外,其余都损失惨重,以往重兵压境的情况依然不复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哈马斯最后接受停火协议也是必然的事情。

不过,哈马斯的投降不一定意味着以色列最终的胜利,反而有可能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美国的不满

哈马斯的投降虽然说明了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中东局势的改变,实际上并不一定对于以色列来说就是“利好”。

从表面上来看,以色列不仅彻底清除了哈马斯,对于威胁巨大的“抵抗之弧”也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可以说收获颇大。

但问题在于,中东其余国家面对咄咄逼人的以色列真的会有安全感吗?

虽说沙特等一系列国家与伊朗并不对付,但以色列势力的扩大,显然对其也是巨大的威胁。

特别是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后,沙特诸国也逐渐明白,如今的以色列面对任何威胁其的因素有可能直接出手,更加深了对于以色列的不安之感。

除此之外,面对以色列,美国也是逐渐不满。

特朗普在上台之后,主打一个和平策略,对于“俄乌”、“巴以”冲突的和平进程都十分上心,此次哈马斯接受协议也是其一手促成的。

对于“巴以冲突”,美国之所以也想要迅速结束,就是要遏制以色列势力过于庞大。

美国需要以色列来搅乱中东局势,好为其美元石油霸权做支撑,但美国并不需要一个过于过强的以色列,这样以色列必然不会受到美国的指挥,反倒有可能反过来渗透美国。

此次,以色列的“大获全胜”,对于美国在中东的策略将会是十分不利的。因而特朗普也是想尽快结束冲突,以避免以色列利用此为借口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

不过,无论如何,以色列的做大,显然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

而哈马斯接受 “20 点计划” 的表态,与其说是 “投降”,不如说是在外部支援彻底崩塌后的无奈退场。伊朗内部分裂无力驰援、真主党元气大伤、阿萨德政府倒台,曾经的 “抵抗之弧” 仅剩胡塞武装隔岸观火,300 多平方公里的加沙在以色列高墙围堵下早已难以为继。

显然,交出“人质”与“管理权”,成了哈马斯唯一的选择,也让这场持续两年的冲突暂时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