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被榨干,一场流量狂欢下的丑陋真相
发布时间:2025-10-06 08:59:56 浏览量:1
“他已经站了十几个小时了,还得被人堵在墙角合影?”——有人在现场小声说。可人群并没散开,手机一部接一部举起。
10月3日那天,结束营业的鸡排哥被几十个人围住。长时间重复劳作,他几乎说不出话,眼神呆滞。摊位前的热闹,与他此刻的疲惫,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从国庆假期开始,他每天十几个小时站在炉前,不停翻炸、装袋、接话……没有空坐下休息。面对蜂拥而来的顾客,他只能一遍遍机械地重复。到晚上,嗓子已经沙哑,回答声音几乎听不清。
不仅仅是排队买鸡排的人,还有更多人盯上了热度。有冒用“鸡排嫂”名义卖劣质货的,也有人谎称自己是他父亲——借逝者吸引目光,这种做法让人愤怒。
他的工服,本来是政府和爱心企业捐赠的,也被电商店家仿做上架卖。外形一样,但质量完全不是一回事。网店销量却在飞涨——这种跟风,几乎没有人去管。
黄牛趁机介入。在排队最火的时候,一个位置能卖到150元。一份6块钱的鸡排,被加价好几倍转卖。甚至因为抢位置,现场发生推搡、争吵……让本该简单的事情变了味道。
这背后,其实不仅是在买卖食物。更多的是一种对普通人的围观和消耗,把一个人突然推到聚光灯下,再不断要求他提供笑容、回应与热情——不管他是否还承受得住。
他曾经在镜头里总是笑。眼睛透亮,语气轻快。但自从热度爆起来,他的神情变得木然。凌晨收摊时,那种疲劳带来的僵硬,是任何表情都掩盖不了的。
围着拍照的人,并没有注意到,这已经不是舞台表演。他不是一个道具。但在那一刻,人群更在意照片,而不是他的状态。
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去年某家理发店因为视频火了,甚至有明星去打卡。然而热度退去,人群消失,留下的只有空荡和回归平淡后的落差。
很多时候,被关注的人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一切,又在下一波热门来临时,被遗忘得很快。人们带走了印象、视频和话题,却把高强度工作留下给他们自己去消化。
短视频平台的力量越来越大。这种突然的曝光,让一些平常默默经营的小摊,瞬间成为网红点。而光环背后,却是无休止的疲惫和被强行打扰的生活节奏。
被推向前台的人,没有时间去适应。他们要应付长长的队伍,要面对不认识却靠得很近的人群,还要忍受为了热点而生的各种假冒与流量投机。
这种消耗是真实存在的。它不是网络数据上的数字变化,而是让人的体力透支、精神枯竭,笑容逐渐僵化。
一旦热度过去,那些临时围来的关注不会留下来帮他们恢复,只会寻找下一个能被围观的新目标。
更糟的是,在热度期间,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保护自己——营业是生计,拒绝拍照又怕影响生意与形象,只能硬着头皮承受全部压力。
这是一种失衡。他们失去了部分原有的生活自由,却未必因此获得真正长期的改善。有时甚至因为短时间超负荷,而健康状况变差。
看似是普通人的意外机会,其实暗藏代价。如果缺少对个体的尊重,这样的过程更像是在挤压,而不是帮助。
那些蜂拥而至的人群,离开时什么也不留下;而被置于人群中央的人,却要独自承受接下来的冷清与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