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短小说:养老

发布时间:2025-10-07 21:23:48  浏览量:2

早上九点多,我正在公司改方案,手机突然震了,是老家的座机号。

我心里咯噔一下,爸妈很少白天给我打电话,一般都是晚上七点多,等我下班回家了才打。

接起来,是妈妈的声音,有点慌:“你爸……刚才在院子里挪花盆,脚滑摔了一下。”

我手里的鼠标一下子停了,声音都变调了:“摔哪儿了?严重吗?去医院了没?”

“刚扶到床上,他说疼得站不起来,我想叫救护车,他不让,说怕花钱。”妈妈的声音带着哭腔,“我跟他吵了两句,还是给你打个电话问问。”

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方案,字都看不清楚了,跟主管说了声家里有事,抓起包就往外跑。

“妈,你别慌,我现在就开车回去,你先看着我爸,别让他动,我路上给村医打电话,让他先过去看看。”

挂了电话,我一边往停车场跑,一边给村医李叔打微信电话,他接得快,听我说清情况,说马上就去我家。

从市区回老家要两个半小时,我开得飞快,手心全是汗,脑子里全是爸爸的样子——他今年六十八了,背有点驼,平时爱摆弄院子里的花,去年冬天还跟我说,等开春了要种几棵月季。

越想越怕,眼泪差点掉下来,赶紧抹了把脸,盯着前面的路。

到家门口的时候,看见李叔的电动车停在院子里,我推开门,就听见爸爸在屋里哼唧。

妈妈坐在床边,眼圈红红的,看见我进来,赶紧站起来:“你可回来了。”

我走到床边,爸爸靠在枕头上,左腿肿得老高,裤腿都撑得紧绷绷的。

“爸,怎么样?”我蹲下来,想碰他的腿,又怕碰疼他。

“没事,老骨头了,摔一下正常。”爸爸嘴硬,可眉头皱得紧紧的,额头上全是汗。

李叔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手里拿着病历本:“我看了,可能是骨折,得去县医院拍个片子,最好住院治疗,不然怕以后走路不方便。”

爸爸一听要住院,立马摆手:“不去不去,拍个片子拿点药就行,住院多贵啊,你那工资刚够还房贷,别瞎花钱。”

“钱重要还是你腿重要?”我急了,声音提高了点,“今天必须去县医院,我已经跟县医院的朋友联系好了,直接过去就能拍片子。”

爸爸还想犟,妈妈在旁边拉了拉他的胳膊:“听闺女的,你要是真走不了路,以后谁陪我去赶集?”

爸爸不说话了,我赶紧去屋里找了件厚外套,帮他穿上,又找了个毯子裹住他的腿,然后跟妈妈一起,把他扶到车上。

妈妈要跟着去,我让她在家等着,说我一个人能行,让她把家里的门窗关好。

到县医院的时候,朋友已经在门口等着了,直接带我们去拍CT。

等结果的时候,爸爸坐在走廊的椅子上,还在念叨:“其实真不用这么麻烦,我年轻的时候摔得比这重,养几天就好了。”

“那是你年轻,现在不一样了。”我给他递了瓶温水,“你要是腿不好了,以后怎么去看你那些老伙计下棋?”

他嘴撇了撇,没再说话。

结果出来了,左腿腓骨骨折,需要打石膏,住院观察一周。

朋友帮我们办了住院手续,安排了病房,我把爸爸扶到病床上,帮他盖好被子,才松了口气。

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说情况不严重,让她别担心,妈妈在电话里反复叮嘱,让我别累着,记得吃饭。

晚上,我在医院陪床,病房里还有另外一个病人,是个七十多岁的大爷,也是摔了腿。

大爷的儿子在外地打工,只有老伴过来照顾,晚上两个人挤在一张小床上。

爸爸跟大爷聊了起来,聊老家的庄稼,聊村里的事,两个人越聊越投机。

我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着爸爸的侧脸,突然发现他的白头发又多了,脸上的皱纹也深了,心里酸酸的。

以前总觉得爸妈还年轻,自己还能在外面拼几年,不用太担心他们,可这次爸爸一摔,我才意识到,他们已经老了,需要人照顾了。

住院的这一周,我每天早上给爸爸买早饭,然后去办各种手续,中午和晚上要么在医院食堂买饭,要么点外卖。

爸爸一开始还不好意思,说让我别总陪着,赶紧回去上班,说他自己能行。

我没听,跟公司请了一周的假,说家里有事,主管挺好的,说让我安心照顾家人,工作的事不用操心。

有天晚上,爸爸半夜醒了,看见我趴在床边睡着了,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闺女,你去床上睡会儿,我不碍事。”

我揉了揉眼睛,说没事,我不困。

他叹了口气:“都怪我,给你添麻烦了。”

“你是我爸,我照顾你不是应该的吗?”我把他的被子往上拉了拉,“赶紧睡吧,明天还要换药。”

一周后,爸爸能出院了,医生说回家后要卧床休息三个月,不能下床走动,还要定期复查。

我开车把爸爸送回家,妈妈早就做好了饭,都是爸爸爱吃的,有炖排骨、炒青菜,还有玉米粥。

吃饭的时候,妈妈跟我说:“你爸这一摔,我也怕了,以后我一个人在家,要是他再出点什么事,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心里一动,放下筷子:“妈,不然你们跟我去城里住吧,我那房子虽然不大,但是有个小卧室,你们住刚好,我也能照顾你们。”

爸爸放下碗,摇了摇头:“不去,城里住不惯,出门都是高楼,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还是老家舒服,院子里能种菜,还能跟邻居聊聊天。”

“可是老家不方便啊,万一再出点什么事,我赶回来都要两个多小时。”我急了,“你们去城里,我每天都能看见你们,有什么事也能及时处理。”

“我们在老家住了一辈子了,哪儿也不想去。”爸爸态度很坚决,妈妈也在旁边点头:“我跟你爸一样,城里太闷了,还是老家好。”

我没再劝,知道他们的脾气,犟得很,只能先这样,等过段时间再跟他们说。

接下来的三个月,我每周都回老家一次,每次都买很多菜和水果,还有爸爸需要吃的药。

每次回去,妈妈都跟我说,爸爸恢复得很好,能慢慢下床走动了,就是还不能走太远。

我每次都要叮嘱他们,有什么事一定要给我打电话,别瞒着我。

有一次,我回去的时候,看见妈妈在院子里晒被子,爸爸在旁边帮忙,虽然走得慢,但已经不用拄拐杖了。

我心里松了口气,跟他们说:“看来恢复得不错,以后还是要小心点,别再摔了。”

爸爸笑着说:“知道了,你比你妈还唠叨。”

三个月后,爸爸去县医院复查,医生说恢复得很好,能正常走动了,就是不能干重活。

我本来以为这事就过去了,可没过多久,又出了状况。

那天晚上,我刚洗完澡,妈妈给我打电话,声音很慌:“你爸……刚才吃饭的时候,突然说头晕,然后就趴在桌子上了。”

我吓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赶紧穿衣服,说马上回去,让妈妈先掐爸爸的人中,叫救护车。

等我赶到县医院的时候,爸爸已经在急诊室了,医生正在给他做检查。

妈妈坐在走廊的椅子上,哭得眼睛都肿了:“都怪我,刚才让他喝了点酒,他说好久没喝了,我就没拦着。”

“妈,别自责,先等医生的结果。”我拍了拍妈妈的背,心里却慌得不行。

检查结果出来了,是轻微脑梗,需要住院治疗,还好送来得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我帮爸爸办了住院手续,妈妈要留下来陪床,我让她回去休息,说我在这里陪着,明天再过来换我。

妈妈不愿意,说她放心不下,我没办法,只能让她留下来,找了个折叠床,让她在旁边休息。

那几天,我每天都在公司和医院之间跑,早上先去医院给爸妈买早饭,然后去公司上班,中午再去医院送饭,晚上就在医院陪床。

主管看我太累了,让我先休几天假,等爸爸情况稳定了再去上班。

我感激得不行,跟主管说了谢谢,然后全身心照顾爸爸。

爸爸住院的第五天,精神好了很多,能坐起来跟我们说话了。

他看着我,突然说:“闺女,之前是我犟,我跟你妈……跟你去城里住吧。”

我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爸,你说真的?”

“真的。”他点了点头,“这次要是你妈没及时给你打电话,我可能就没了,去城里住,你也能方便照顾我们,我跟你妈也能放心点。”

妈妈在旁边也点头:“是啊,去城里住,虽然闷点,但是能天天看见你,我们也安心。”

我心里一下子就暖了,眼泪差点掉下来:“好,等你出院了,我们就搬去城里。”

爸爸出院后,我找了个周末,回去帮他们收拾东西。

妈妈收拾了很多东西,有她织的毛衣、爸爸的收音机,还有院子里种的几盆花,说要带到城里去,看着亲切。

爸爸也收拾了他的棋谱,还有跟老伙计们的合影,小心翼翼地放在包里。

我看着他们收拾东西,心里酸酸的,他们在老家住了一辈子,现在为了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去一个陌生的城市。

“妈,不用带这么多,城里什么都有,缺什么我们再买。”我帮妈妈把东西往箱子里装。

“这些都是老物件了,扔了可惜,带着吧,看着心里踏实。”妈妈摸了摸手里的毛衣,那是她十几年前给我织的,我早就穿不下了。

把东西搬上车,锁好老家的门,妈妈回头看了好几眼,眼睛红红的:“住了一辈子的地方,突然要走了,还真有点舍不得。”

“以后想回来,我们就回来看看,又不是不回来了。”我拉着妈妈的手,安慰她。

爸爸没说话,只是坐在副驾驶上,看着窗外,眼神里有点不舍。

到城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我把爸妈带到我的房子里,房子是两室一厅,六十多平,小卧室虽然不大,但是有窗户,采光很好。

“你们就住这间,我已经把床换了,换成软一点的,你爸睡着舒服。”我打开卧室门,让他们进去。

妈妈走进来,摸了摸床单,笑着说:“挺好的,比老家的床软。”

爸爸走到窗户边,看着外面的高楼,皱了皱眉:“这楼也太高了,看着有点晕。”

我笑了:“等你适应了就好了,明天我带你去小区里逛逛,小区里有花园,还有健身器材,很多老人都在那里玩。”

晚上,我给爸妈做了饭,有清蒸鱼、炒青菜,还有番茄蛋汤,都是清淡的,适合爸爸现在吃。

吃饭的时候,妈妈说:“城里的菜好像没有老家的香,下次我们去菜市场看看,有没有新鲜的蔬菜。”

“明天我带你去菜市场,离这里不远,走路十分钟就到了,那里的菜很新鲜。”我给妈妈夹了块鱼。

爸爸喝了口粥,说:“城里的水也有点怪,没有老家的井水甜。”

“等周末我买个净水器,过滤一下就好了。”我笑着说。

第二天早上,我带妈妈去菜市场。

妈妈一看菜市场里那么多菜,眼睛都亮了,拉着我在各个摊位前转,问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比在老家赶集还兴奋。

她买了很多青菜,还有几个西红柿,说要给我做西红柿炒蛋,说我小时候最爱吃。

买完菜,我们在小区里逛了逛,小区里有很多老人,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打太极,还有的在带孩子。

妈妈看见一个阿姨在带孙子,走过去跟人家聊了起来,问人家是哪里人,来城里多久了。

我看着妈妈,心里松了口气,看来她慢慢能适应城里的生活了。

爸爸一开始不太愿意出门,每天就在家里看电视,要么就是坐在阳台上发呆。

我知道他想念老家的老伙计,就跟他说:“小区里有个凉亭,每天下午都有老人在那里下棋,你要不要去看看?”

他一开始不愿意,说不认识人家,不好意思去。

我没强迫他,只是每天下午都跟他说:“今天天气好,出去晒晒太阳吧,对身体好。”

过了几天,他终于愿意跟我出去了。

到了凉亭,果然有几个老人在下棋,我拉着爸爸走过去,跟他们打招呼:“大爷们好,我爸也喜欢下棋,能不能让他跟你们一起玩?”

一个穿蓝色外套的大爷笑着说:“当然可以,来,坐这里。”

爸爸有点不好意思,但是还是坐了下来,跟他们下起了棋。

我在旁边看着,爸爸一开始还很拘谨,下着下着就放开了,跟他们有说有笑的。

从那以后,爸爸每天下午都去凉亭下棋,有时候还会跟他们一起去小区门口的超市买东西,回来的时候还会给我带个苹果或者橘子。

妈妈也慢慢适应了城里的生活,每天早上跟小区里的阿姨们一起跳广场舞,下午要么去菜市场买菜,要么在家收拾屋子,有时候还会在阳台种点青菜。

我在阳台给她弄了几个花盆,她把买来的青菜种子种在里面,每天浇水,看着它们发芽、长叶,开心得不行。

有一次,她种的青菜长大了,给我做了个清炒青菜,说:“你尝尝,这是我自己种的,没有农药,比买的好吃。”

我尝了一口,确实很嫩,跟老家种的一样好吃。

有天晚上,我下班回家,看见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在旁边帮忙,两个人有说有笑的。

我站在门口,心里暖暖的,觉得这样真好,爸妈在身边,一家人开开心心的。

吃饭的时候,爸爸说:“今天跟王大爷下棋,赢了他两盘,他说明天还要跟我下,非要赢回来不可。”

妈妈笑着说:“我今天跳广场舞,张阿姨说我跳得好,让我下次带带她。”

我看着他们,笑着说:“看来你们都适应城里的生活了。”

“适应了,适应了。”爸爸点了点头,“现在觉得城里也挺好的,有你们在,还有说话的人,比在老家方便多了。”

没过多久,爸爸的生日到了,我提前订了个蛋糕,还邀请了小区里跟爸爸下棋的几个大爷,还有跟妈妈一起跳广场舞的几个阿姨,来家里吃饭。

妈妈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买了很多菜,说要给大家做顿好吃的。

生日那天,大家都来了,带了很多水果和礼物,客厅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爸爸穿着我给他买的新衣服,笑得合不拢嘴,跟大爷们喝酒、聊天,妈妈跟阿姨们在厨房帮忙,说说笑笑的。

我看着他们,觉得特别幸福,原来养老不是非要在老家,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里都一样。

有一次,妈妈跟我说,她想给老家的妹妹打个电话,但是不知道怎么用视频通话。

我拿出手机,教她怎么用微信视频,一步一步教她,怎么找到联系人,怎么点击视频通话。

妈妈学得很认真,记不住的地方就用笔记下来,练了好几次,终于学会了。

第一次跟老家的妹妹视频的时候,妈妈开心得像个孩子,跟妹妹聊了很久,说她在城里的生活,说爸爸每天下棋,说她种的青菜。

挂了电话,妈妈跟我说:“现在真好,想谁了就能看见谁,以前在老家,想你姨了,只能打电话,看不见人。”

“以后你想谁了,就跟我说,我教你怎么视频。”我笑着说。

冬天的时候,天气冷了,爸爸的腿又有点疼,我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什么大事,就是天气冷了,血液循环不好,让他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

我给爸爸买了件羽绒服,还有一双防滑鞋,让他出门的时候穿上。

妈妈也给爸爸织了双毛线袜,说穿上暖和。

爸爸穿上羽绒服,笑着说:“这衣服真暖和,比我以前穿的棉袄强多了。”

过年的时候,我问爸妈想不想回老家过年,他们想了想,说:“还是在城里过吧,回老家太麻烦了,而且这里也有朋友,一起过年也热闹。”

我听了,心里很高兴,赶紧开始准备年货,买了很多肉、鱼、水果,还有爸妈爱吃的点心。

过年那天,我做了一桌子菜,跟爸妈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

爸爸喝了点酒,跟我说:“闺女,谢谢你让我们来城里住,现在我们每天都很开心,也不用你担心我们了。”

“爸,跟我说这些干什么,你们开心就好。”我给爸爸夹了块肉。

妈妈也说:“是啊,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用愁,每天跟朋友们一起玩,比在老家还开心。”

过了年,妈妈跟我说,她想找个兼职,在小区里帮人家带孩子,说她以前在老家带过很多孩子,有经验。

我一开始不同意,说她年纪大了,别太累了,可她非要去,说在家待着没事干,帮人家带孩子还能赚点零花钱,给我减轻负担。

我没办法,只能帮她问小区里有没有需要带孩子的。

还真有一家,夫妻俩都要上班,孩子三岁,没人带,想找个靠谱的阿姨。

我跟他们说了妈妈的情况,他们同意让妈妈试试。

妈妈带孩子很有经验,孩子很喜欢她,每天都跟在她后面,叫她“奶奶”。

妈妈也很开心,每天带孩子去小区里玩,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唱歌。

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妈妈都把钱存起来,说要给我买东西。

我跟她说不用,她的钱自己留着花,可她不听,非要给我买了件毛衣,说我冬天穿暖和。

爸爸看妈妈找了兼职,也想找点事做,说他以前在老家会修自行车,想在小区门口帮人家修自行车。

我跟小区物业说了,物业同意了,让他在小区门口的角落里摆个摊子。

爸爸很开心,每天早上都去摆摊,虽然赚的钱不多,但是他很满足,说每天能跟人聊聊天,还能赚点零花钱,挺好的。

有时候小区里的老人自行车坏了,爸爸帮他们修好,他们要给钱,爸爸有时候也不收,说都是邻居,不用客气。

时间长了,小区里的人都认识爸爸了,都愿意找他修自行车,说他修得好,还便宜。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看见爸爸在小区门口修自行车,妈妈在旁边帮忙递工具,两个人有说有笑的。

我走过去,跟他们说:“别太累了,早点回家吃饭。”

爸爸笑着说:“快好了,修完这辆就回去。”

妈妈也说:“你先回去,我们马上就好。”

我看着他们,心里觉得特别踏实,原来养老不是孩子单方面的照顾,而是他们也能在新的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价值,过得开心、充实。

现在,爸妈在城里住了快两年了,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妈妈每天带完孩子,就去跳广场舞,有时候还会跟阿姨们一起去逛超市、买衣服。

爸爸每天早上修自行车,下午去下棋,晚上跟妈妈一起在小区里散步。

他们还认识了很多朋友,有时候会一起去公园玩,或者去附近的景点旅游。

有一次,他们跟几个朋友一起去了附近的古镇,拍了很多照片回来,跟我分享他们的经历,说古镇的风景很好,下次要带我一起去。

周末的时候,我会带爸妈去外面吃饭,或者去看电影。

爸爸一开始不愿意去看电影,说电影院里太黑,声音太大,可我带他去看了一次喜剧片,他就喜欢上了,说电影挺好看的,比在家看电视有意思。

现在,只要有新的喜剧片上映,他还会主动跟我说,想去看电影。

有时候,我会问爸妈,想不想回老家住几天,他们说想,但是不想住太久,说城里方便,朋友也多,住几天就想回来。

我知道,他们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

前几天,爸爸跟我说,他想跟王大爷他们一起去钓鱼,问我能不能给他买个鱼竿。

我赶紧给他买了个鱼竿,还有钓鱼的装备,他开心得不行,第二天一早就跟王大爷他们去钓鱼了,下午回来的时候,还钓了几条小鱼,说要给我做鱼汤喝。

妈妈看着爸爸开心的样子,也笑着说:“你爸现在越来越像个孩子了,钓个鱼都这么开心。”

“开心就好。”我笑着说。

晚上,喝着爸爸做的鱼汤,看着爸妈开心的笑脸,我突然觉得,养老其实很简单,不是要多么好的条件,而是要让他们在晚年的时候,能有家人的陪伴,能有自己的朋友,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过得开心、踏实。

就像现在这样,一家人在一起,每天都有说有笑的,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但是很幸福。

我想,这就是最好的养老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