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海底捞变蹦迪厅?男模擦边、DJ热舞,为什么就不能安生吃顿火锅?

发布时间:2025-10-10 06:11:09  浏览量:7

海底捞变蹦迪厅?男模擦边、DJ热舞,为什么就不能安生吃顿火锅?

最近点开社交平台,十有八九能刷到关于海底捞的新奇玩法。

以前大家去海底捞,最多就是等位期间做个美甲、看个拉面表演或者生日时被店员围着唱歌。

但现在呢,居然能在火锅店里碰见DJ打碟、灯光闪烁,员工不是服务员,而是直接摇身一变成了舞台上的“舞者”,甚至有些小哥会和顾客互动到让人脸红,场子一度热闹到有点像夜店的即视感。

年轻人看热闹的心思你永远猜不透。

三里屯的门店排队一小时不是为了吃火锅,是为了蹲场表演。

有人直说:“以前海底捞是服务好,现在是花样多。”其实翻回头看,海底捞为啥忽然转型这么狠?

这背后不只是潮流跟风,更是餐饮行业的焦虑写照。

疫情这几年,大家消费观念更精打细算了。

以前觉得海底捞有点贵,但服务顶得住,贵得有理由。

可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细算账——美甲、擦鞋、玩偶陪坐这些“贴心服务”,其实都是菜价里偷偷算进去的。

市场也不傻,2022年有调查就说过,超过一半顾客觉得海底捞性价比低,还有更多人盼着它赶紧降价。

撑不住了,海底捞也只能低头认了,客单价连降两年,2024年已经跌回七年前的水平。

但降价还不够,翻台率也拉不起来。

以前巅峰时一晚能翻五轮,现在最多三点八轮,和火锅圈的竞争对手一比,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

更别说新火锅品牌已经卷到天昏地暗,有的拼价格,有的搞服务,谁都想分一杯羹。

海底捞原来的“服务护城河”开始不灵,急需新招。

再看看夜生活的变化,以前大家组团去KTV或者大夜店,现在KTV关门的关门,夜店消费门槛高,反倒是路边小酒馆、Live House、主题餐厅火了。

年轻人就想花小钱找乐子,不要花冤枉钱硬凑气氛。

海底捞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空白,干脆把夜宵和娱乐结合起来,推了“夜店风门店”,主打“吃火锅顺便蹦个迪”。

2025年1月,广州亮相了第一家夜场主题海底捞,短短几个月,全国已经有三十家店在热门商圈上线“夜场模式”。

到了晚上,灯光直接切换成霓虹,店员不再只是端菜,而是穿着设计感十足的衣服做DJ,跳舞、互动、发荧光棒,台下食客一边吃毛肚一边举着手机拍视频打卡。

节目一般分两场,每场十五分钟,连大学生都能用优惠价点杯低度鸡尾酒,边吃边玩气氛拉满。

这种玩法刚出来,确实让海底捞火了一把。

北京三里屯、深圳、上海的门店晚上客流比过去多了不少,甚至有些点晚上的女顾客占了七成。

大家觉得不用消费太高就能体验一场“秀”,吃完火锅还能刷第二场表演,算是物超所值。

但新鲜劲过了怎么办?

靠帅哥跳舞、DJ打碟真能长期留住食客吗?

其实不少人心里都打着问号。

餐饮的底子还是菜品和食品安全。

年初上海某门店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大家一下就警觉起来。

火锅再怎么花活,吃到嘴里才是真的。

再说,有些表演尺度大到让人尴尬,比如抱顾客、用嘴喂樱桃,评论区直接炸锅,觉得“有点过了”。

有人说海底捞这波是在“物化男店员”,也有人吐槽,看表演是附加值,吃饭才是刚需,别把主次搞反了。

其实海底捞一边降价,一边疯狂拓展新业务,不光是搞夜场,还推了烤肉、麻辣烫、自助餐盒饭,甚至连加盟都开放了,可是子品牌加起来连营收的一个点都没占到,加盟也拖拖拉拉。

说到底,海底捞还在找新路,夜店风更像是一种临时救场,先把人气拉起来再说。

但谁都知道,年轻人追新鲜的劲头快,转头就被下一个热点吸引走。

第一次是冲着DJ和气氛来,第二次还不是要看火锅好不好吃、服务到不到位?

“花活”能带来流量,但不能长久。

如果一味追着蹦迪、帅哥、互动这些虚的东西,最后还是会被顾客用脚投票。

所以最后说一句,不管海底捞怎么变,从服务到夜场,核心还是那锅火锅本身。

如果品质下来了,服务打了折,再新鲜的玩法也留不住人。

现在火锅圈都在卷创新,大家都在找“下一个风口”,但谁能把餐饮的基本功做扎实,谁才能活得久。

热闹是好热闹,但总有人还想安安心心吃顿踏实的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