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舞钢市
发布时间:2025-10-11 17:22:14 浏览量:4
舞钢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春秋时周王赐予古帝柏皇(盘古)后裔封地(今尹集镇谢古洞一带),称柏国。战国属韩,称合伯(一作膊)。秦属陈郡(今淮阳县)。
汉高祖四年(前203)北部属西平县,南部为無阴邑。三国时分属汝南郡西平县、南阳郡無阴县。永嘉五年(311)属后赵。咸和二年(327)分属后赵新蔡郡(今新蔡县)西平县、东晋南阳郡無阴县。太元七年(382)属前秦襄城郡(今漯河市)西平县、南阳郡無阴县。北魏天安元年(466)属西舞阳县。永乐五年(487)属南齐,后复入北魏。梁晋通六年(525)西舞阳县归梁。东魏兴和二年(540)西舞阳县由梁归东魏,属广州(今鲁山县)定陵郡(今舞阳县)。后改称临舞县,属期城郡(今泌阳县)。
隋开皇初年属淮安郡(今泌阳县)。大业八年(612)属北舞县(今舞阳县),隶颖川郡(今许昌市)。唐武德四年(621)属道州(今郾城县)。贞观元年(627)改属许州(今许昌市),不久县废。开元四年(716)复置舞阳县,属仙州(今叶县)。
之后舞钢就一直待在舞阳县的名下,直到近代区域内铁矿资源大力开发,建立舞阳钢铁公司,后来将附近有铁矿的乡镇一起打包划出,建立舞阳工区,最后划归平顶山市,最终升级为舞钢市。
舞钢市行政区划
垭口街道
辖区位于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附近,故名垭口。
寺坡街道
清初,北部大石门山上有座寺庙,地处山坡,故名。
朱兰街道
清初,山西省洪洞县的刘、李、张、赵四姓迁此开设饭店,附近生长有大片蓝青色的竹子,取名竹蓝店,演为朱兰店,简称朱兰。
院岭街道
清初,山西省洪洞县迁来院姓始祖在山岭上建村,村称院岭。院岭路位于村西侧,故名。街道因路得名。
矿建街道
因国家冶金部第六工程队在此勘探采矿建厂,因矿而兴,因矿而建,故名矿建街道。
铁山街道
域内有铁山,富含铁矿石,故名。街道因路得名。
红山街道
因辖区南部有一座红山寨而得名“红山”。
西汉时期,尚氏兄弟在此开设饭店,故名。
八台镇
清咸丰年间梁姓增多,以村东北有北宋名将杨延景、狄青所建的8个练兵台,称梁八台,简称八台。
尹集镇
明初,三户尹姓商人从山西洪桐迁此开店经商,形成集市,称尹家集,简称尹集。
枣林镇
明末清初,李姓从山西洪桐县迁移至此,周围有一片枣树林,故名枣林。
庙街乡
传舜王出身于横梁山街南岗一带,幼时放牛耕地,为纪念修建舜王庙。明清时形成店铺林立的街市,称谷子街,又称牛郎庙街,清末简称今名。
武功乡
原名窑沟。清康熙年间,舞阳知县蔡汝齐率人马,以武力镇压攻占窑沟的崔秃子起义军有功,遂更名武功。
杨庄乡
清代杨姓自许昌县迁此建村,得名杨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