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断3根助骨仍站满2小时舞台:老艺术家的3份执念,打醒多少流量明星

发布时间:2025-10-14 07:08:55  浏览量:3

“倒在台上光荣!”2023年深秋的上海兰心大剧院,73岁的沈荣海对着满场观众鞠躬时,没人知道他的胸口还绑着固定石膏,三根断裂的肋骨正隐隐作痛。一周前,他刚在车祸中被甩出十余米,医生反复叮嘱必须卧床休养;可现在,他吞下药片、打完封闭,硬是在《石库门的笑声》纪念专场里站满了两个半小时。

当搭档毛猛达含泪抖出这个“包袱”时,台下的掌声瞬间盖过了背景音乐。这份近乎“拼命”的坚持,从来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藏在他骨子里的三份执念,也是老辈艺术家最动人的底色。

对观众的承诺:“票卖出去了,就不能让他们空等”

2023年国庆长假的清晨,沈荣海骑着电瓶车去买菜,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让他瞬间失去意识。等他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诊断结果赫然写着“三根肋骨骨折”,医生明确警告:“至少卧床一个月,绝对不能剧烈活动。”

可躺在病床上的沈荣海根本睡不着。他脑子里反复闪现的,是杭州滑稽剧院早已售罄的演出票,是观众期待的眼神,还有和团队定下的演出日程。“票都卖出去了,人家专门等着看演出,我不能让他们空跑一趟。”住院第二天,这个被同事戏称“保养哥”的老人,趁医护人员不注意,悄悄“溜”出了医院。

距离杭州演出还有5天,沈荣海开始了“自我康复训练”——他忍着剧痛慢慢练习起身、站立,甚至对着镜子比划台词动作。演出当天下午6点半,后台化妆间里多了一道特殊流程:他先吞下止痛药,再让医生打封闭针,最后用宽绷带把胸口紧紧绑牢,直到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

台上20分钟的表演,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手都像在“受刑”,可他脸上始终挂着专业的笑容,连搭档都没看出异样。直到演出结束卸了妆,他扶着墙大口喘气,冷汗浸透了戏服,大家才知道这位老艺术家是带着伤硬撑下来的。

更让人动容的是,一周后的《石库门的笑声》第140场纪念演出,沈荣海再次准时登台。这场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出里,他要频繁切换角色、配合肢体动作,可全程没有出现一丝失误。“观众花了钱,就要给他们最好的表演,这是演员的本分。”事后接受采访时,他说得轻描淡写。

对搭档的坚守:“几十年的默契,不能说断就断”

“毛笋组合”这四个字,在上海滑稽戏迷心里分量极重。沈荣海和毛猛达搭档几十年,从《球迷》《方言杂谈》到《七十二家房客》,再到火爆至今的《石库门的笑声》,他们早已超越了工作伙伴,成为彼此最信任的家人。

为了排好《石库门的笑声》,毛猛达干脆搬到沈荣海对面住,除了睡觉几乎形影不离。每天清晨,沈荣海会做好早饭等毛猛达来,两人边吃边打磨台词,常常为了一个包袱吵得面红耳赤,转头又一起修改台词本上的密密麻麻的批注[__LINK_ICON]。这部聚焦上海变迁的独脚戏,从2018年首演到2024年,硬生生演了160场,成了上海演艺大世界的票房神话[__LINK_ICON]。

车祸发生后,毛猛达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着浑身是伤的老搭档,红着眼眶说:“演出我去跟剧院说,大不了推迟,你安心养伤。”可沈荣海却摇了摇头:“你一个人撑不起来,观众要看的是‘毛笋组合’,不是单口相声。”

纪念专场演出时,毛猛达刻意调整了动作设计,尽量减少沈荣海的肢体负担。当两人完成最后一个经典包袱,台下掌声雷动时,毛猛达忍不住对着观众说:“你们不知道,我身边这位今天是带伤上阵,断了三根肋骨啊!”话音刚落,沈荣海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笑着说:“别煽情,咱们还得谢幕呢。”

这份跨越数十年的坚守,早已刻进了他们的表演里。就像沈荣海说的:“搭档不是凑在一起演戏,是不管出什么事,都能一起扛过去。”

对艺术的敬畏:“只要还有人看,我就不能停”

从泥瓦匠到一级演员,从《滑稽王小毛》里的配音到独脚戏传承人,沈荣海的艺术之路走了整整半个世纪。在他心里,“戏比天大”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进骨子里的敬畏。

早年间演《复兴之光》,为了塑造好江湖好汉吴大哥,他每次演出前都要提前两小时到后台,亲手给自己化络腮胡妆,对着镜子琢磨神态动作,直到完全变成角色本身[__LINK_ICON]。排《石库门的笑声》时,为了让台词更接地气,他和毛猛达走街串巷听上海老阿姨聊天,把市井烟火气都融进了剧本里。

即便到了73岁,他依然保持着严苛的自我要求。同事王汝刚说,沈荣海平时特别注重健身,1分钟能做60个俯卧撑,就是为了在舞台上保持最好的状态[__LINK_ICON]。可这次车祸打乱了他的节奏,医生说至少要休养三个月,可他只歇了七天。

有人问他何必这么拼,他指着后台墙上的“独脚戏传承人”牌匾说:“这不是荣誉,是责任。当年姚慕双、周柏春这些老先生,也是这么守着滑稽戏的。现在年轻人愿意看,我们要是停了,这门手艺怎么办?”

如今,《石库门的笑声》还在继续演出,沈荣海和毛猛达依然会为了一个包袱争论不休,依然会在演出结束后认真查看观众的反馈。就像他们说的:“只要还有人喜欢独脚戏,只要观众还渴望欢笑,我们就会一直演下去,演到演不动为止。”

演出散场时,有年轻观众问沈荣海:“您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拼图什么?”老人笑着回答:“图观众的一声好,图对得起‘演员’这两个字。”

这句话,或许就是对“匠心”最好的注解。在流量当道的今天,73岁的沈荣海用三根断骨撑起的舞台,不仅演活了滑稽戏的魅力,更守住了艺术最本真的模样。这样的老艺术家,值得我们所有人起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