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晚年,提到与周恩来的交往时,水静:和总理跳舞是一种艺术享受

发布时间:2025-10-14 13:28:25  浏览量:2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76年初的一天,北京西郊,301医院。

水静刚做完一轮治疗,整个人瘦了一圈,脸色发白,连说话都费劲。

可她执意要写封信。

医生劝她再休息一会儿,她摆摆手,说:“这事儿不能等。

她要写给周恩来。

信纸是医院用的便签纸,铅笔也是护士临时找来的。

她扶着病床栏杆,一笔一划,写得很慢。

信不长,只有几句话,大意是:谢谢总理照顾了杨尚奎这么多年,也谢谢他还惦记着她这个老病号。

她没指望周恩来能回信。

那时候谁都知道,总理已经病重,几乎不再露面了。

可谁想到,第二天,就有人来到了病房。

是个中年男性,穿着灰色中山装,自称是总理的联络员。

他带来了一句话:“总理看了你的信,很惦记你。

请你安心养病,我们已经安排了最好的治疗。”

水静听了这话,眼圈一下子红了。

她没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那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周恩来的问候。

这事儿要往前说,还得回到十几年前。

1959年,那年春天,水静陪丈夫杨尚奎去上海参加中央会议。

会议期间,她见到了林佳楣——李先念的夫人,还有余叔——曾希圣的夫人。

几个女同志关系很好,私下里常聚在一起说笑,像亲姐妹一样。

也是那次会议上,她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

介绍她的人是陈正人。

她记得很清楚,第一次见总理的时候,她紧张得不行,可总理却非常随和,说话温文有礼,还主动问了她的来历。

从那以后,她和总理开始有了交集。

不是那种“工作汇报式”的接触,而是更生活化的。

比如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小型的文艺晚会或者内部聚餐,总理喜欢跳舞。

每次音乐一响,他总是第一个走上舞池,邀请熟悉的女同志一起跳。

林佳楣、余叔、水静,成了他常邀的舞伴。

说起来,周恩来的舞跳得真不错。

动作标准,节奏感强,又不失风度。

水静后来回忆:“他带你跳的时候,你几乎不用思考,脚步就自然跟上了。

可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在那个讲究身份、讲究场合的年代,一个总理,愿意和普通干部的夫人跳舞,这本身就说明了些什么。

当然了,水静不是普通人。

她1929年生在安徽无为,家里开米铺,算是小康。14岁那年,加入了新四军。

后来在辽东、平津战役、江西军区一路走下来,打过仗,带过兵,干过政工。1952年转业到江西省政府,成了地方机关干部。

也是在那会儿,她遇到了杨尚奎。

那时候的杨尚奎是江西省委书记,比她大二十多岁。

两人第一次说话,是在机关食堂外边。

杨尚奎说:“我调了你的档案,觉得你条件很好。

水静没多想,回了一句:“那我也要调你的档案,应该一视同仁。

这话说得很直接。

可杨尚奎一点没生气,只是笑笑说:“你调好了。

两人就这么熟络起来了。

结婚以后,水静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

五个孩子,四位老人,全靠她撑着。

可她从没在外人面前抱怨过一句。

1967年,局势急转直下。

文革”开始后,杨尚奎被带到北京“接受审查”。

水静想跟着去,被拒绝。

她当时就担心:以杨尚奎的身份,要是没人管,很可能保不住。

可没过几天,她听说丈夫一下飞机就被车接走了,不是去关押,而是被“安排照顾”了。

她一下子明白了:这是总理在保护他。

后来的事实也印证了她的猜测。

杨尚奎虽然失去了职务,但没有受到更严重的冲击。

水静当时的处境也不好,可她咬着牙扛了下来。

1969年,她接到通知,说可以去北京探望丈夫。

两年没见,这消息来得太突然。

她兴奋得整晚没睡,结果一到北京就病倒了。

那次住院,就是她写信给周恩来的时候。

总理病逝的那天,消息传来,整个中南海都沉默了。

水静记得很清楚。

杨尚奎听到消息后,把手中的毛巾掉在地上,半天没说话。

水静则是当场失声痛哭。

她说:“我知道,从那天起,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那几天,她什么都不愿提起。

连总理的名字都不愿在丈夫面前说。

怕他伤心。

可她自己,偷偷一个人哭过很多次。

几天后,她突发心脏病,被送进医院抢救。

虽然救了过来,却落下了冠心病。

再后来,1976年4月4日,清明节前夕,北京的街头开始有人自发献花、悼念。

很多人聚在天安门广场,唱歌、流泪、点蜡烛。

水静和丈夫也去了。

他们没有下车,只是在广场边一个角落停了很久。

车窗外,是人们一遍遍喊着“敬爱的周总理”,还有孩子们举着写着“我们怀念您”的纸牌。

车里没人说话。

只有一双双眼睛,慢慢红了。

那天晚上,他们回到宾馆,谁也没吃晚饭。

时间到了1976年冬天。

杨尚奎恢复了职务,再次被任命为江西省委书记。

可身体还没完全好。

医生劝他别急着回南昌,他却说:“工作耽搁太久了,该补回来了。

水静拗不过他。

临行前一晚,他们去李先念家里告别。

林佳楣在屋里接了个电话,回来后说:“邓大姐说,很想见见你们。

于是,水静和杨尚奎刚准备动身,电话又响了。

这次是邓颖超亲自说的:“我已经出门了,马上到。

门铃响的时候,已经快十点了。

邓颖超一进门,看到杨尚奎的脸色不错,笑着说:“水静啊,你把他照顾得可真好。

水静笑笑,没说什么。

她知道,邓大姐其实也很难——总理去世后,她一个人承担了太多。

那天晚上,三人聊了很久。

临走时,水静站在门口,看着邓颖超的背影,突然有点失神。

她知道,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跳舞了。

参考资料:

叶永烈,《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海文主编,《共和国人物志·周恩来卷》,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

邓颖超口述、金冲及整理,《回忆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