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剧透!50米香火龙首现南海,湘粤非遗共舞秋色

发布时间:2025-10-16 11:27:30  浏览量:2

10月15日,南海西樵有为馆外,汝城县香火龙传承人李洪发正带领团队赶制龙鳞。匠人们手指翻飞、动作娴熟,千百片精心编制的龙鳞将逐一固定至龙身,这条长达50米的香火龙已初现雄姿,静待在“山海同风·悦叹秋色”2025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西樵镇)中的首次亮相。

10月18日晚,这项来自湖南汝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以“以火喻龙”的独特表现形式惊艳南海西樵,为佛山秋色巡游添上一道灵动炽热的风景。

千年技艺的现代突破

“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城县香火龙首次参与佛山秋色巡游,我们特意打造了这条50米的超长龙身。”李洪发抚摸着精心扎制的龙身介绍。作为传承数百年的民俗瑰宝,汝城香火龙历史记载可溯源至明朝洪武年间,最初在土桥镇兴起,因造型精巧、寓意吉祥传遍全县,每逢过年,当地群众都会通过舞香火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相较于传统元宵庆典中36米的香火龙,本次亮相的龙身长度增加近40%,需一百四十名青壮年合力托举才能完成巡游。为呈现这一巨制,工匠们正加紧制作1000片龙鳞,这是香火龙制作的关键工序之一;此外,整条香火龙仅基础骨架就消耗数千公斤稻草、楠竹等天然材料,其中龙身骨架核心部件“赵公鞭”的扎制,更是耗费了近千米稻草。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李洪发团队也对工艺进行了全面升级。“我们采用改良的竹片固定工艺,既能保证巡游舞动时的灵活性,又能稳稳承受6万多支香火的重量。”他指着龙身解释,这项改进让整条龙在夜间舞动时更显灵动有神。

材料选择上,香火龙始终遵循“稻草为骨、香火为魂”的传统,特制香火的燃烧时长被精确控制在2个半小时至3小时,可完整覆盖巡游全程;龙身13节龙拱的连接处均经过精心加固,兼顾结构稳定性与舞动柔韧度。每一片龙鳞、每一根龙须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李洪发透露,香火龙将于10月18日完成龙头、龙身、龙尾的最终拼接,以完整姿态迎接巡游。

跨地域的文化交响

夜幕降临,香火龙的精彩才真正启幕。6万支香火同时燃烧,红光在龙身流转变幻,整条龙宛如穿梭于夜色中的火焰精灵。这种“以火喻龙”的独特表现形式,是汝城先民在无现代照明技术的年代里,用智慧创造出的视觉奇观,而10月18日晚,西樵现场的市民与游客将能亲身领略这份跨越千年的匠心与浪漫。

“香火龙所承载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美好祝愿,与佛山秋色巡游‘庆丰收、乐升平’的主题高度契合。”李洪发表示,正是这份文化共鸣,让湖湘非遗与岭南民俗的对话更显自然和谐。

本次佛山秋色巡游规模空前,围绕六大主题设置约55项表演节目、20辆彩车,不仅汇聚国内精彩,更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南非等五大洲十三个国家的艺术团,以及中国粤港澳台联合艺术团参与,成为佛山秋色巡游史上外国友城艺术表演团队最多的一届。在这场多元文化交融的盛宴中,汝城香火龙以“火”为特色的制作工艺,与佛山本地以彩扎、彩灯为亮点的秋色工艺形成巧妙对比,生动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这次参与佛山秋色巡游,最核心的价值在于推动了汝城与佛山两地的文化交流。”李洪发坦言,香火龙就像一把钥匙,为两地打开了深度对话的大门。谈及未来,他对非遗合作充满期待:“南海的醒狮、功夫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我特别希望未来能有机会与南海的非遗项目携手,通过创新合作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喜爱非遗,共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文/南海融媒记者 洪晓诗 通讯员 田晓银

图/视频 南海融媒记者 韩贝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