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指尖生花:从八位农妇的《凤穿牡丹》 到世界舞台的牡丹传奇

发布时间:2025-10-16 22:39:31  浏览量:2

谁也没有想到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凭着朴实的风格,拿起了画笔,成就了希望。当巨野八位农妇共同绘就的《凤穿牡丹》站上世界妇女大会的舞台,这幅画便不再只是纸墨间的花鸟——它成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名片”,让世界看见东方美学的乡土根脉,更让每一个中国人为这份“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匠心”倍感骄傲。

画中,凤凰的羽翼带着灵动的仙气,牡丹的花瓣裹着饱满的生机,二者相融的瞬间,早已超越了普通民间画作的范畴。它像一扇洒满阳光的窗,透过它,我们能看见农妇们指尖的温度:没有学院派的刻板技法,却藏着庄稼人对“富贵吉祥”最直白的向往;没有刻意雕琢的精致,却让田埂间的生活热忱,顺着笔墨流淌成最动人的审美。就像田边肆意生长的野花,不与温室名卉争艳,却凭着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开得更加骄艳。

而八位农妇联手执笔的模样,更是对“传承”最生动的注解。在很多民间手艺日渐式微的当下,她们握着画笔的手,不仅延续了巨野工笔牡丹画的技法,更接过了祖辈传下的生活热爱——她们画的不只是牡丹与凤凰,更是将乡土里的美好期盼,一笔一画地传给了下一代。

这份传承,早已在巨野这片土地上长成了繁茂的“产业森林”。作为山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巨野工笔牡丹画的故事,要从上个世纪70年代说起:那时,以出口彩蛋为生的巨野美术厂停办,画师们散落田间,却不愿让手艺蒙尘。于是,几间简陋的培训班开了起来,为出口创汇培养画工——谁也没想到,这一办,竟叩开了巨野书画产业的大门,让牡丹画从“案头小作”走向了“产业大道”。

如今再看巨野工笔牡丹画,早已形成了独有的风骨:它守着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底色,线条如流水般顺滑,色彩似云锦般绚丽,一笔一画都透着工整典雅;又揉进现代工艺的巧思,画中的牡丹枝繁叶茂、色彩浓艳得仿佛要溢出纸面,连花瓣上的纹路都栩栩如生,把“国色天香”的韵味诠释到了极致。

更让人动容的是它的创作群体——一群“扛得起锄头,握得住画笔”的农民艺术家。农忙时,他们在田埂间耕耘希望;农闲时,便把烟火日常的体悟融进笔墨:牡丹的雍容里藏着丰收的喜悦,枝叶的舒展里裹着生活的踏实,每一幅画都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质朴却鲜活。

如今的巨野,早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牡丹画之乡”:50个绘画专业村星罗棋布,8个绘画专业镇各具特色,56家基层画院、160余家培训机构遍地开花,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45亿元,作品远销欧美40多个国家,更占据了全国80%的市场份额——这份成绩,是乡土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最好证明。

一份耕耘,一份成绩,农民照样能成就一番事业,妇女照能干出令人注目的事情,巨野牡丹画从没有停下脚步:一边,师徒相授、免费培训的传统还在延续,让更多农民拿起画笔,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画画挣钱”的梦想;一边,创新的浪潮也在奔涌——AI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让传统工笔画有了新的表达,让这份源于乡土的艺术,在时代的浪潮里,绽放出更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