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追寻光,成为光”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冯俐回母校宣讲

发布时间:2025-10-17 21:43:15  浏览量:2

潜心创作担使命 立心铸魂树行风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10月10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剧协、中央戏剧学院承办的“潜心创作担使命 立心铸魂树行风”——中国文联2025年文艺名家宣讲活动中央戏剧学院站在中央戏剧学院举行,中国剧协理事、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校友冯俐作为主讲人,带来一场主题为“追寻光,成为光”的精彩宣讲。在即将结束时,她引用泰戈尔的经典诗句,勉励中戏的莘莘学子:要明白文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自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讲座现场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致辞

“读书让我们变得更有包容心。通过阅读,我们内心会变得开阔,不会简单地去做一个好坏是非的判断。”冯俐的宣讲伴随着童年的阅读经历徐徐展开,“同学们,你人生中第一次读长篇小说是什么时候?”“我第一次读长篇是在小学二年级”。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图书资源匮乏、娱乐方式单一,可供选择的文学经典并不多。在冯俐的记忆中,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本没有封面、没有名字的“破书”,当时的她被精彩的故事内容所吸引,读得津津有味。直到十多年后,重新遇见那本书,她才惊觉:原来我当年读的是《木偶奇遇记》。

就这样,因一本不起眼的“破书”,冯俐开始了她漫长而丰富的阅读之旅,从二年级到现在,读书对她而言就像是吃饭一样,从未中断。“读书让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也不断地认识自己,让我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很容易地去与别人共情,也很容易换位思考。所以,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无意中发现一个光源,可以照亮自己、照亮周边,并打开无数可能性。”在冯俐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学院学生被冯俐因阅读而快乐、成长、成熟的收获所吸引......

中国剧协理事,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冯俐开展宣讲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不断感受、触碰、历练,才有创作的冲动,才能获得独特的艺术感受与艺术发现。从中戏毕业后,冯俐曾在中国煤矿文工团长期担任创作员。她频繁下矿体验生活,抵达地下800米深处的工作面,有时到矿区后一待就是两个月。“在黑暗的地下,可能要走一个多小时。井下一片漆黑,每个人都戴着矿灯帽,只有这盏灯可以照亮前方。”冯俐回忆过往,最惊心的一次是她曾到达一座矿井,在她离开一个月后发生事故……“下井,就意味着面临各种自然灾害,每天都可能威胁你的生命。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觉得我理解了他们,我爱上了他们。”带着这样的深厚情感,又有这样的切身体验,冯俐笔下的煤矿工人形象深得大家认同。

戏剧是美育的重要手段,用戏剧艺术丰富孩子生活、滋养孩子心灵、播撒真善美,是冯俐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冯俐写的第一部儿童剧为《木又寸》。“木又寸,是把树裁成三个字。树,如果活着就是一棵树,被‘肢解’的时候它就是木材。”通过这部剧,冯俐希望孩子们从中感知生命,学会善待生命。她调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之后,创作的儿童剧越来越多,《山羊不吃天堂草》《猫神在故宫》等,一部接一部。尤其是《猫神在故宫》演出后“破圈”爆火,甚至很多小朋友因为看了这部剧而向往故宫博物院。“巴黎圣母院原本只是一座教堂,因为有了名著《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被全世界读过这本小说的人所向往。”在冯俐看来,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不仅有情感,还有思想,而文学艺术是人类永不熄灭的精神之光,“当我们把自己投入其中,就会成为光的一部分,照亮更多人的生命。”

问答环节

中戏师生聆听宣讲

冯俐的主题宣讲引发学院青年学子的强烈共鸣。宣讲现场,青年学生围绕艺术创作、美育教育、使命担当等话题踊跃提问,与她交流互动。宣讲结束后,冯俐与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春梅向中戏师生代表赠送图书《攀登之路——文艺名家宣讲文稿摘编》《百部优秀剧作典藏》。

中国文联向学院师生赠书

“中戏与中国文联情谊深厚,早已镌刻在彼此的发展历程中。从2023年与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签署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共建工作协议,到连续三年组织文艺名家宣讲活动走进中戏,这种源流相续、薪火相传的情谊,既彰显了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更成为中戏砥砺前行的重要支撑。”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在致辞中热情地讲道。学院师生在听完宣讲后也纷纷表示,冯俐老师的宣讲深入浅出、生动感人,深深吸引并激励着中戏学子,在今后的从艺道路上,一定要坚守艺术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不断提高,在文艺道路上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