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因云业务造假与经济舞弊,华为云CEO张平安被连降三等

发布时间:2025-10-18 17:37:31  浏览量:2

Hi,我是唐大业,尽说大实话!

比起小米近期的争议不断,华为那边还算风平浪静,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然而就在近日,华为旗下云业务却出了大事,不仅让我们看到华为对内部徇私舞弊的严惩不贷,更是将将云计算领域的竞争残酷性展露无遗。

01

CEO连降三等,问题很严重!

10月17日,坊间有传闻称: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受内部处罚,连降三等。

而就在今天,这个传闻在多家媒体的报道下,基本验证了真实性。

媒体报道显示:近日,华为纪律监察委员会就华为云计算BU提交的有关云业务造假与经济舞弊问题,对相关管理责任人作出处理意见。

其中,身为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BU CEO的张平安被连降三等,工资向下调整至新职级的最大值,对其予以严重警告。

相关资料显示,张平安曾是余承东的下属,负责过华为消费者云业务。

2021年5月,他突然接管华为云,成为CEO,两年后又成为公司常务董事。在公司高管排位中,他甚至排在余承东的前面。

此外,华为云服务产品部部长张宇昕、华为云计算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石冀琳、云计算全球生态部部长康宁,这3人也因管理不到位被连降两等。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能让华为云内部做出如此严厉的惩处,就连CEO都不能幸免呢?

新闻报道里仅仅指出了云业务造假与经济舞弊这两个问题,对此无法做出确切的定论。但我们也能通过客观分析得到一定的可能性推测。

云业务造假主要是指为了完成业绩指标(KPI)而采取的数据注水或虚假销售行为。目的通常是让财报、业务报告更好看,以获取公司更多的资源或奖金。

简单总结“业务造假”的动机就是:为了面子上好看业务增长曲线漂亮,团队奖金丰厚,向上汇报时有底气。

经济舞弊更偏向于个人或小团体的贪腐行为,直接以非法牟取私利为目的,损害公司利益来肥私。

这其实就是为了里子上实惠,利用职权,直接把公司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不管怎么说,这次华为云的动作真的很大。

在华为的职级体系里,CEO连降三级是非常严重的处罚。这不仅仅是薪资的大幅缩水,更意味着管理权限的显著收缩。

此次严厉追责,与华为长期以来强调的“对造假问题零容忍” 的态度一脉相承。

这向内外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号:无论职位多高,一旦触及红线,都会受到严肃处理。

02

爆雷未必是坏事!

这次事件,同时也折射出华为云在外部面临的巨大挑战。

早在今年8月,华为云刚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重点围绕产品部、公有云服务部及研发部等核心团队展开大范围裁撤,涉及数十个部门和大量人员,意图聚焦核心业务。

而调整后的华为云将聚焦3+2+1业务,包括通算、智算、存储、AI PaaS、数据库以及安全业务。

内部裁撤的背后,是华为云竞争力的疲软。尽管华为云目前位居国内第二,但仍与阿里云这样的领先者存在差距,内部可能因此存在巨大的业绩压力。

也许华为云更擅长于为政企客户提供与硬件结合的混合云解决方案,但在电商、金融和互联网生态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而华为云的增长引擎更多依赖于政务云和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比起公有云、云原生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这类项目定制化要求高、利润也相对较薄。

或许正是来自外部的业绩压力,直接导致了从上至下的云业务造假问题。而在这种行为肆意蔓延的背后,更是会不断滋生经济舞弊问题。

这次华为云的“爆雷”,表面看是一次内部危机,但从长远看,恰恰是刮骨疗毒、重塑竞争力,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期。

所谓问题暴露得越早,代价就越小。此次严厉问责,相当于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直接切除了隐藏在肌体中的“造假”与“舞弊”两大毒瘤。

这远比问题持续蔓延,最终导致整个业务体系失信、崩盘要好得多。它用短痛避免了长痛。

如果将这次事件与8月的大规模组织调整联系起来,可以看出华为云正处在“刮骨”与“重塑”的关键阶段。

外部的竞争压力确实存在,但通过内部挤掉业绩水分,才能看清真实的自己,从而将资源真正投入到产品与生态的硬实力建设上。

因此,这次事件未必是坏事。它是一次代价沉重却极为有效的“压力测试”。

一个敢于直面脓疮、并亲手切除的企业,恰恰证明了其拥有修复能力和走向强大的基因。

甩掉包袱、轻装上阵的华为云,或许能更专注地奔赴下一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