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舒悦说实话是可惜了,会的不少,但每个领域都是“半吊子”

发布时间:2025-10-19 03:31:24  浏览量:1

舒悦最近干了三件事:先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唱了一段《陆雅臣卖娘子》,转身又去《欢乐喜剧人》里把沪剧唱成脱口秀,9月一开学,人已经坐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讲台上,名片上印着“客座教授”。

三件事串在一起,就是一份“传统演员自救说明书”——不是翻红,是换轨。

很多人对他的记忆还停留在“沪剧小王子”,其实那称号早就不够用了。2023年11月那场专场,他唱完最后一句“卖娘子”,台下老戏迷喊“嗓子还在”,可真正让他上热搜的,是三个月后把同一段唱词塞进喜剧包袱,观众笑到拍椅子:原来沪剧还能这么“碎”。

收视率出来,东方卫视直接给他剪了个个人宣传片,关键词只有一句——“戏曲脱口秀第一人”。

头衔听着像噱头,却精准踩中了年轻人“图新鲜”的脉搏。

戏曲最怕“博物馆化”,舒悦的解法是把展品拿下来,让人摸、让人改、让人玩。

在《欢乐喜剧人》后台,他拉着编剧熬了三个通宵,把《卖娘子》里“赌鬼卖妻”的封建梗,改写成“股市套牢老公忍痛割爱”,包袱一抖,00后听懂了,老观众也没觉得被冒犯。

一条弹幕说得狠:“舒悦不是在搞笑,是在给沪剧打补丁。

补丁打好了,还得有人学。

上海戏剧学院请他上课,官方说法叫“传统戏曲现代化表达”,翻译过来就是:怎么让95后、05后愿意抬眼看沪剧。

第一节课,他没讲唱腔,先放了自己在B站的鬼畜剪辑,播放量260万。

台下学生瞬间精神:原来老师自己也“被鬼畜”。

舒悦顺势把话题掰回“节奏感”——戏曲的板眼和短视频的鼓点,本质都是“心跳”。

一节课下来,学生笔记里出现最多的词不是“水磨腔”,而是“用户停留时长”。

有人质疑“这是把沪剧抖音化”,他回一句:“先让人进来,再谈守规矩,戏台子都空了,还谈什么原汁原味?

家里那位也没闲着。2023年5月,妻子张咏梅在越剧《红楼梦》专场里演“宝哥哥”,舒悦幕后坐镇,把沪剧的“咬字”嵌进越剧的“归音”,夫妻对唱片段冲上微博文娱榜。

网友调侃:“两口子一个卖糯米酒,一个卖咖啡,兑在一起成了酒酿拿铁。

”话糙理不糙——跨界不是乱炖,是找到味觉重叠的那一度。

一路盘点下来,你会发现舒悦的“不务正业”里藏着一条主线:把固定受众“老龄化”的曲线,硬生生掰成“多圈层”的折线。

官方数据说,沪剧观众平均年龄58岁,他直播间里却刷满了“刚满18”的荧光棒。

不是他变年轻,是他把沪剧拆成零件,重新组装成年轻人愿意买单的“盲盒”:你可能冲脱口秀点进来,最后却阴差阳错记住了“杨八曲”里那一声“叫一声娘子”。

当然,争议依旧。

老戏迷嫌他“油”,学院派批他“野”,可戏票和收视率双双摆在那里,像一份无声的投票:市场先认流量,再认血统。

舒悦自己倒看得开:“先让人听见,再谈听进去,最后才配谈留下来。

”一句话,把“传承”这个宏大命题,拆成了三步走:引流、转粉、固盘。

传统演员最缺的不是功底,是产品经理思维——他补上了。

所以,下次再看到舒悦出现在综艺、网大、甚至带货直播间,别急着皱眉。

他大概率又在测试“沪剧+”的下一款周边:可能是戏曲rap,也可能是NFT戏服。

成败另说,但至少有人在给老戏种“续命”,而不是“陪葬”。

戏台子空了,角儿就得自己打锣。

舒悦的锣声有点怪,却足够让路过的人停一停脚。

只要有人驻足,沪剧就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