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血肉筑堤,歌舞传情——《黄河安澜》的史诗书写与情感表达

发布时间:2025-10-21 09:16:21  浏览量:1

西北民族大学 李小红

为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永靖段"黄河故事",在省、州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永靖县委、县政府精心策划,县委宣传部联合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共同打造了大型舞台情景剧《黄河安澜》。作为一部全景呈现刘家峡水电站建设的宏大史诗,《黄河安澜》以刘家峡水电站的建设历程为背景,在绵延的历史纵深中勾勒时代变迁;通过一个家庭、一代人的个体记忆烛照集体记忆,在“小我”与“大我”之间升华情感,从而将个人奋斗、家族传承与国家发展紧密交织,在艺术化的叙事中完成了对刘家峡水电站建设者的诗意书写。

《黄河安澜》以一家四代人的命运为主线,采用以小见大,以微观历史映照大历史的创作方式,让观众透过个体的成长史感知历史的脉搏。剧作并未直接铺陈宏大的水电工程建设史,而是中、老一辈建设者在黄河峡谷中“用血肉之躯筑起‘水电明珠’”,年轻的工人在哑炮排除时悲壮牺牲,而后代则在新世纪继续守护黄河安澜。这种通过一个人、一个家庭展现时代历史的叙事结构,使得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化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黄河安澜》正是通过“刘电人”的个体生命经验,让观众在情感共鸣中理解“黄河治理”这一国家工程的深远意义。

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能在个人情感与集体精神之间找到平衡。《黄河安澜》并未止步于对建设者艰苦创业的简单讴歌,而是深入刻画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夫妻的离别、父子的传承、战友的牺牲,这些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角色立体丰满。那些在宏大历史叙事中容易被遮蔽的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奋斗牺牲,正是《黄河安澜》最动人的笔墨。例如,剧中建设者“用嘴吸取积水吐进钻眼”的震撼场景,以及烈士陵园中跨越时空的忠魂对话,既是个体奉献的悲壮写照,也是集体精神的崇高升华。在《黄河安澜》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刘家峡水电站的建设史诗,更是一代代建设者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生命赞歌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人民创造历史"的深刻内涵。以“小我”的情感真实,托举起“大我”的历史厚重,也是《黄河安澜》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原因之一。

较于传统的历史正剧,《黄河安澜》采用歌舞情景剧的形式,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手段,使得叙事更具感染力。剧中黄河号子的铿锵节奏、建设者群像的舞蹈编排,既强化了史诗感,又赋予历史以流动的诗意。此外,该剧在舞美设计上融入现代科技,如LED屏对黄河波涛的动态呈现,使得历史场景的再现更具视觉冲击力。

《黄河安澜》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对刘家峡水电站建设史的生动再现,更在于它通过个体叙事与集体记忆的交融,让黄河精神在当代观众心中激荡回响。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历史叙事,既需要时代的广度,也需要生命的温度;既要有集体记忆的壮阔,也要有个体情感的深邃。唯有如此,文艺作品才能真正抵达人心,并在历史的回响中焕发永恒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