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欧菲光在 “悬崖边” 起舞,华为能否将其拉出深渊?

发布时间:2025-10-21 09:32:27  浏览量:1

资本市场的逆袭故事从不罕见。比亚迪在燃油车受挫后,于新能源领域一跃成为全球龙头;寒武纪历经23个季度的亏损,终于在2024年证明了中国自研AI芯片的盈利可能。

然而,若论剧情的“惊心动魄”与命运的“跌宕起伏”,欧菲光的故事,堪称一部商业版的《活着》。

在不到十年间,它两度上演“V型”反转,一次因攀上苹果之巅而封王,一次因被苹果抛弃而坠谷,又在2023年借华为之臂绝处逢生。

但这场看似华丽的逆袭,究竟是一场彻底的翻身,还是在新的依赖下,于悬崖边的一场惊险舞蹈?

增长表象下的盈利之困与财务隐忧。

要穿透欧菲光的逆袭叙事,必须首先审视其最真实的财务报告。

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营收在恢复,但核心盈利能力依然脆弱。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98.37亿元,同比增长3.15%,保持了自2023年以来的正增长态势。然而,其净利润却为-1.09亿元,再度陷入亏损。这表明,公司的“活下来”并非依靠产品强大的盈利性,更多是依靠规模的恢复。

欧菲光的业务构成清晰地反映了其转型路径。依然是绝对主力。作为华为Mate60系列等旗舰机型摄像头模组的核心供应商,单台价值高达500-600元,这部分业务是驱动营收回升的主引擎。

已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62亿元,占总营收的12.83%。公司已切入多家主流车企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供应链,成为一级供应商。

目前占比尚小,但被视为未来的关键突破口。

财报中最刺眼的数据之一,是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9.54%进一步提升至2024年的77.35%。

这意味着,在摆脱苹果后,欧菲光又将自己与华为等国内客户进行了深度绑定。

随之而来的是应收账款的激增。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应收票据及账款已达66.21亿元,较2022年的38.76亿元接近翻倍。大量的资金被下游客户占用,给本就不宽裕的现金流带来了巨大压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7.97%,远超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等同行。这表明公司是在高杠杆的财务结构下艰难运营,抗风险能力较弱。

1.起于大客户,困于大客户。难以摆脱的“宿命”轮回。

欧菲光的核心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结果”。这句口号,恰恰成了其命运的最佳注脚,它始终被“大客户”主宰着沉浮。

2.借苹果之力,登顶全球。

2016年,欧菲光抓住机遇,以2.43亿美元收购索尼华南基地,借此打入苹果供应链,获得先进的摄像头模组封装技术。此后,在苹果订单的加持下,公司营收从2015年的184.98亿飙升至2019年的519.74亿,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

3.被苹果“砍单”,跌入深渊。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国际环境变化,欧菲光遭到苹果大规模“砍单”,业绩急转直下。为求生存,公司在2021年将以得尔塔影像为代表的四家子公司以24.2亿元出售给闻泰科技,正式剥离苹果业务,同时也失去了最大的利润来源。

4.押中华为,绝处逢生。

被抛弃后的欧菲光,将所有希望押注在国产替代浪潮上。公司不惜在亏损期间仍维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费用率创下8.58%的新高。

这一切,都是为了赢得华为等国产手机的青睐。2023年9月,它成功成为华为Mate60系列摄像头模组的核心供应商,打响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翻身仗。

遗憾的是,欧菲光似乎陷入了一个循环。它成功地用华为替代了苹果,但“深度绑定单一大客户”的商业模式并未改变。这导致其在享受订单红利的同时,议价能力依然薄弱,反映在财务上就是极低的利润率。2024年,其税前利润率仅为0.63%。

公司董事长蔡荣军曾在内部会议上坦言困境,但也展现了决心: “我们经历过至暗时刻,也从未停止攀登。过去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清醒,与国内战略客户的合作是基石,但绝不会是我们的天花板。我们在智能汽车和VR/AR领域的布局,就是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我们有信心,也必须有能力,走出一条更健康、更自主的发展道路。”

悬崖边的“止血”术,补助与财务运作。

面对核心业务的盈利难题,欧菲光在短期内采取了两种非常规的“止血”策略。

1. 依赖补助“输血”:2020年以来,欧菲光累计获得政府补助6.45亿元。如果看更能反映主营业务情况的扣非净利润,欧菲光已连续亏损了五年半。

2025年10月,其子公司再获1660万元补助,直接占最近一期归母净利润的28.39%。政府的持续帮扶,成为了维系其报表利润的关键外力。

2. 收回子公司权益以“增厚”利润:2025年10月,公司发布公告,计划收购子公司欧菲微电子28.25%的股权。若完成全资控股,将直接为2024年增厚净利润约7898万元,相当于当期归母净利润的136%。

这种财务运作,虽能短期美化报表,却无助于从根本上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智能汽车与VR/AR能否成为“诺亚方舟”?

要真正走出“依赖-被动”的循环,欧菲光必须培育出能够独立行走、具备强大竞争力的新业务。

目前,它正将筹码押在两条新兴赛道上。

这是目前最成熟的第二曲线,12.83%的营收占比和持续增长的趋势,证明了其转型的初步成效。作为车企的一级供应商,其客户结构更为分散,有助于降低单一客户依赖风险。

2025年10月19日开幕的世界VR产业大会,是欧菲光展示其技术实力的重要舞台。

凭借在光学镜头和影像模组的深厚积累,公司的AR/VR光机已实现量产,成为国内少有的能提供AR头显平台化解决方案的企业。这一领域市场潜力巨大,且尚处爆发前期,是欧菲光实现差异化竞争的绝佳机会。

言西认为欧菲光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变局中的一个极端缩影。它的经历给予我们几点深刻启示:

1. 技术是“硬通货”,但商业模式是“护城河”。欧菲光的技术毋庸置疑,否则无法接连获得苹果和华为的认可。但其“all in 大客户”的商业模式,使其利润和现金流始终受制于人,将自身置于高风险境地。

2. “活下去”靠输血,“活得好”靠造血。政府补助和财务技巧可以帮助企业度过短期危机,但长期来看,必须建立起具备自身定价权的产品和业务组合。智能汽车和VR/AR,正是欧菲光从“输血”走向“造血”的关键试验田。

3. 真正的逆袭,是商业模式的逆袭。欧菲光未来的成败,不在于它能否拿到下一个“华为”的订单,而在于其智能汽车和VR/AR业务能否成长到与手机业务并驾齐驱,甚至超越后者的规模与利润水平。只有当它不再惧怕失去任何一个单一客户时,才算真正完成了逆袭。

欧菲光,一直倔强地活着。

它证明了一家中国制造企业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技术应变能力。从苹果链的“弃子”到华为链的“宠儿”,它完成了商业史上一次经典的绝地求生。

在华为的光环下,它需要解决的依然是那个最原始的商业命题。如何独立、健康、可持续地盈利。智能汽车与VR/AR的航船,正载着欧菲光驶向深水区。那里,才有望抵达真正属于它的新大陆。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