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王进:“刀尖舞者”守护电网动脉
发布时间:2025-10-21 21:42:37 浏览量:1
【人物名片】王进,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班副班长,特超高压作业检修高级技师。作为±66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世界第一人”,带领团队自主研发“±660千伏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和工器具创新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曾获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最美职工”等荣誉。
▲王进在500千伏输电线路开展带电作业
在纵横交错的电网中,500千伏及以上超高压输电线路是支撑主网架的“电力动脉”。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班副班长王进的工作,就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为这些“电力动脉”实施检修“手术”。从一名普通的送电线路工到大国工匠,王进坚守岗位27年,先后执行带电作业百余次,累计减少停电时间超过300小时。他带领团队研制的带电作业专用屏蔽服、电位转移棒、大刀卡、四线吊钩等多项工器具,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
2001年,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成立,技术扎实的王进被选入带电作业班。“这一年,我参加了带电作业培训,当我顺着铁塔往上爬,听着嗡嗡的电晕声,感到头皮发麻,想停下脚步,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完成了我的第一次带电作业任务。”王进说。
超高压线路肩负着重要的供电任务,超高压带电作业考验作业人员的体力和胆量。王进要徒手攀上36米到215米高的铁塔,走在悬空的导线上,置身高压电和强电磁场中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
冬夏两季是电网负荷高峰,也是王进工作最紧张忙碌的时候。无论严寒酷暑,他都要身着厚重的屏蔽服,背负20多公斤重的工具连续作业。身处强电场中,人体外表会产生电风感、针刺感和蛛网感,王进脸上就像挂了一个蜘蛛网,再痒也要忍住不去挠它。带电作业的险、苦、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王进却将这份坚守视为“磨刀石”,在年复一年的攀登中磨炼过硬本领。
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王进积累了30余本工作日志,对输电线路的每一项缺陷、每一处变化都了如指掌,也练就了他过人的眼力、非凡的体力和超强的耐受力。
2011年10月,±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线路迎来第一次带电检修。这项重任落到了王进的肩上。
±66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检修没有先例可循,王进与团队从500千伏技术出发,经过反复计算、模拟和试验,最终摸索出安全可行的操作方法。中央电视台对这次带电作业进行了全程直播。镜头里,王进在56米高空的强电场中有条不紊地操作,不到一小时成功消除缺陷。王进也成为±660千伏直流带电作业“世界第一人”。
“抓住导线,进入电场的一瞬间,内心反而彻底平静下来。”王进说,“当时眼中只剩下操作流程,每一步操作都自然而然地完成。”这次作业不仅创造了历史,更有力地证明:中国电力工人有能力走在世界技术前沿,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攻克世界级难题的同时,王进还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经过30多次试验研制新工具,创新开发专用电位转移棒,编制世界首部《±66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填补了国际空白。该成果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创新源于一线,最终也要回归一线。只要在岗一天,我就会一直思考如何用创新这把‘钥匙’来破解工作中的新问题。”王进说。
2012年,“王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聚集了一批热爱钻研的青年员工,专注开展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攻坚。工作室不仅涌现出大量创新成果,还培养出大国工匠李敏等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了创新与人才“双向赋能”的良性机制。
2023年,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组建了以王进和冯新岩为“领头雁”的“进·新”特高压创新团队。面对团队成立初期的困惑,王进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思路:“那些‘卡脖子’、束缚手脚的环节,正是我们创新的突破口。”团队聚焦人工智能、无人机等前沿技术,研发的创新工法在国网山东电力广泛应用。
在王进的带动下,国网山东电力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通过“班组大讲堂”“导师带徒”“青年素养提升工程”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形成“劳模身边再出劳模、工匠身边再出工匠”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