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北京芭蕾女老师确诊艾滋病,流泪坦言:早有异常,当时没重视
发布时间:2025-10-22 00:15:39 浏览量:1
“我明明只谈过一个男朋友,怎么就成了HIV阳性?
”——6月25日,杭州22岁女生小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拿到自检包,15分钟后两条红线,当场哭到蹲地。
同一天,国家卫健委悄悄把“艾滋病质量提升年”试点城市从200个扩到300个,窗口期14天的四代试剂直接塞进外卖柜,扫码就能领。
年轻人以为离自己八丈远的病毒,其实早就改道走了异性恋大门,15-24岁新增感染者里四分之一就是它,女生比例四年翻一倍,比考研上岸率涨得还快。
病毒才不看年龄和情史。
小赵的男友半年前在APP里约过“剧本杀搭子”,没戴套,事后也没阻断,72小时黄金期白白错过。
现在倒好,病毒顺着“真爱”流进小赵身体,一查CD4只剩350,直接够得上吃药线。
专家说得客气,“异性传播成主流”,翻译过来就是:只要谈对象,谁都可能中招。
更离谱的是,50岁以上大爷大妈感染增速15%,跳广场舞能跳出HIV,就因为社区免费安全套领取机放在二楼,老人不好意思爬楼。
好在国家这回真下血本。
自检包扔进外卖柜、地铁票自助机、大学快递站,刷身份证就能拿,结果匿名回传小程序,阳性直接跳转预约,24小时内上药,传播风险砍九成。28个城市的“阻断门诊”贴出霓虹灯招牌,高危后半夜也能拿到“2+1+1”PEP,99%能把病毒按死在摇篮里。
再熬一年,每月打一针的长效药就上市,不用天天定闹钟吞药片,跟打玻尿酸一样方便。
可最怕的还是“我不算高危”的侥幸。
搞艺术的、跑场的、直播带货的,五年感染率翻三倍,他们常年出差,体检缺项,病了靠硬扛。
疾控悄悄把“HIV筛查”塞进入职体检模板,单位不告诉项目名称,抽一管血完事,省得年轻人面子挂不住。
毕竟,病毒不会自我介绍,它只认黏膜和血液。
网友热评:
“两条红线那一刻,脑子嗡的一声,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我妈会杀了我’。
现在每天一粒比闹钟还准,药比外卖便宜,命是自己的,别再信‘看起来干净就没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