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大桥硬核转体,完成高难度“空中芭蕾”!
发布时间:2025-10-22 19:37:47 浏览量:2
10月21日,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关键组成部分——万家咀大桥顺利完成一次高难度“空中芭蕾”。重达约1.4万吨的桥体沿逆时针方向平稳旋转54°,精准横跨下方繁忙的武黄铁路线,实现桥梁结构的精准对接。作为双柳长江大桥首个完成转体的主线桥梁,此次转体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正在转体的万家咀大桥。杨鑫摄
万家咀大桥位于新洲区魏家湾,全长407.236米,采用左右幅分离设计,主桥为2×70米预应力混凝土T型钢构。针对该桥上跨武黄铁路,采用转体施工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了对铁路运输的影响,有效保障了行车与施工“双安全”。
“转体桥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呈双面坡,重心不在主墩中心,左右两幅独立同步施工;这一次要同步转体,稍有差池,就可能发生碰撞。”中建铁投双柳涉铁1标项目经理李明浩介绍,转体桥梁单幅重达1.4万吨,相当于近2个埃菲尔铁塔;转体完成后,左右两幅相距仅0.37米,技术难度很高。
正在转体的万家咀大桥。杨鑫摄
面对挑战,项目建设团队自主研发“桥梁转体施工实时监测系统”,对转体过程进行全程自动化监控,实时掌握桥体姿态和结构受力变化,动态调整转体参数,确保施工安全与精度。针对半径达2900米的曲线桥体平衡控制难题,运用BIM建模技术开展三维模拟分析,将配重方案优化周期从3天缩短至1天,大幅提升前期准备效率。
李明浩将桥梁转体的原理形容为“推磨盘”和“抽陀螺”:桥墩被浇筑在一个球铰上,这个球铰就相当于磨盘中下面的小石磨;钢绞线向两侧同时拉动,就像抽打陀螺一样带动球铰转动,进而带动桥墩转向,“我们把整个过程分解为16道工序,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确保转体平稳、精准。”21日13时,转体开始;约40分钟后,两片桥梁在空中逆时针划过54度,跨过下方的武黄线,完成转体。在监测大屏上,代表梁片的绿色长方形与红色的设计点位完全重合。
正在转体的万家咀大桥。杨鑫摄
据了解,该大桥在施工工艺方面,创新采用“满堂支架+贝雷梁”组合支撑体系,通过预制PHC管桩处理软土地基,结合结构受力模拟分析,成功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现浇梁的支撑难题。应用装配式可调节支撑系统,在提升施工效率与材料周转率的同时,显著降低邻近铁路施工的安全风险。还通过三维可视化交底方式,直观展示薄壁空心墩施工工艺,为复杂结构施工提供清晰指导。
转体完成后的万家咀大桥。杨鑫摄
新港高速公路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是武汉都市圈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新洲区到鄂州市的通行时间将从目前的1.5小时缩短至约5分钟,极大强化阳逻国际港、鄂州花湖机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与光谷片区之间的快速通道连接,对推动武汉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